正文

  ├ (七)

宋代理學(xué)三書隨扎 作者:錢穆


《近思錄》卷七出處進(jìn)退辭受之義,凡三十九條。伊川言:“賢者在下,豈可自進(jìn)以求于君。茍自求之,必?zé)o能信用之理。古人之所以必待人君致敬盡禮而后往者,非欲自為尊大,蓋其尊德樂道之心不如是,不足與有為也?!苯癜矗喝酥幖?,規(guī)模小,范圍狹,相與處者皆親人。家不能齊,焉能治國,其理易知。出而從政,必先求君臣之相應(yīng)相和。若自進(jìn)而求,則不易得君之信用。故必待其君有尊德樂道之心,乃可進(jìn)而有為。惟其多退而望在野之賢,故雖政亂于上,而社會猶得安于下??v使社會亦亂于下,而道則猶存,則終有復(fù)歸于治之望。今言民主政治,人求自進(jìn),他人不之信,故必尚法治。其用意不僅在防其下,更要在防其上。人不相信,而以法為治,則其為治終有限。君位世襲,為君者不能常有此尊德樂道心,則其為治亦有限。繼自今如何覓得一長治久安之道,此乃當(dāng)前世界人類政治共同一大問題。惟中國傳統(tǒng)政治,主政府求賢,不主賢之自進(jìn)以爭政,此則仍有值作深長慮者。民主政治主結(jié)黨競選,主進(jìn)不主退,亦有弊端。即據(jù)當(dāng)前事可知。中國古人主尚賢,今人則尚多數(shù),但多數(shù)未必即多賢,此亦一大問題。如何能有一政府安定在上,而又能一意求賢于下,此則貴繼今有人能為此作深慮。

伊川又言:“賢者惟知義而已,命在其中。中人以下,乃以命處義。如言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于得。知命之不可求,故自處以不求。若賢者則求之以道,得之以義,不必言命?!苯癜矗捍藯l伊川辨義命有極深意。中國人多信命,遂不求,然此乃中人以下事。少數(shù)賢者則主求之以道,惟不義則不取。今人則不信命,不尚義,遂多求,而離于道,此更要不得。今人又好言自由。遇不義寧退不進(jìn),寧舍不取,此亦我之自由。寧有惟進(jìn)不退,惟取不舍,始得為自由乎?中國古人言,即在今世,亦仍有值得參考之意義與價值,此亦一例。

孔子亦言命,如曰:“五十而知天命?!庇衷唬骸安恢瑹o以為君子?!狈踩烁饔凶杂桑酥杂?,即不啻為己之命。與伊川此條中人以下之言命不同。伊川謂不必言命,此非違孔子所言,則又當(dāng)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