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之定義
“科學者,各種宇宙現象及社會現象中之智識,依勞作時之經驗所得,較正于現實生活,確合乎客觀對象,因而求得各該種現象之因果聯系,且已整理而成系統者也?!?/p>
科學與生產力之關系
人類對于自然及社會的智識,因技術(生產力)之發(fā)展而日益積累;初則寄附于宗教,繼則概括于哲學,都還不成其為科學??茖W的成立,始于資本主義的初期。各種勞動方法及組織方法技術,因生產力之發(fā)展而日益進步,改良技術的需要日益繁復;于是初則積累技術上的實用智識,繼則綜合分析,以求取得智識的時候可以省力,去適應經濟發(fā)展的需要,——于是終則組織而成科學。
生產力(技術)的狀態(tài)及需要大足以規(guī)定科學的發(fā)展;卻并非先從頭腦里想出科學原理,再去應用的。譬如機械學里的“液體均勢論”(Hidrostatique)的發(fā)展,完全是由于意大利十六七世紀治山水的需要所引起來的。無產階級的經濟學,科學的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也完全是十九世紀無產階級的實際斗爭運動所引起來,決不是空想的烏托邦或理想的天堂??茖W的發(fā)展能助長技術的進步,然而必須生產力的狀態(tài)中已見可能,又必須生產力的發(fā)展確乎需要;古今來很多偶然發(fā)見的科學公律埋沒了幾百年,直到技術有必要的時候,方才發(fā)展。
科學與共產主義
科學的發(fā)生純粹在資本主義時期??墒琴Y產階級卻不能充分發(fā)展科學。因為科學一定要完全根據于純粹的唯物論,資產階級卻徘徊于唯心唯物之間,所以社會科學終究不能穩(wěn)固。無產階級生長在資本主義之下,他的力量在于他自己是生產力之一(工力)。他必然反抗現存制度,而且必然要改造社會——方能解放他自己。所以他的革命運動及改造社會的事業(yè),必需極正確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以求親切認識社會及自然,方能自由處置事物。所以無產階級革命之后,科學當更發(fā)達:社會經濟漸就規(guī)畫,資本主義的浪費減少,生產量日增,科學技術自然日益發(fā)展,無有止境;其勢非使技術程度日高,使我們勞動于物質生產的時間減少到極度;那時,人類的體力智力勞動得以兼?zhèn)溆谝簧怼伯a主義的社會里人人都是科學家,真正的平等方始實現。
智識階級
科學家、藝術家等都是現在所謂“智識階級”(Intellige ntzia)。其實智識階級本來不是一個“階級”——僅僅因為要表示集合體的意思,所以譯“階級”兩字??墒?,人類發(fā)展的過程里,初有體力智力的分工時,確也有一個時期——智識者在社會里很像有一個特殊階級的地位:這就是儒士、巫祝或神甫。儒士階級,因社會技術程度之低,普通民眾不易取得智識,于是壟斷之而假托于神權、天道、君子小人的“學理”。他們最初不過是公共生產的組織者——這是很自然的事;會組織的人,教他去組織??墒钱敃r的智識,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只能熟練而不能理解;于是傳授方法便是死記背誦或所謂“師法”——絕不能用理智的,只有一味的服從,因此發(fā)生師權或神權。若再加以很固定的宗法社會關系,便事事都成了“家傳祖授”的秘方。全靠偶然的遇見取得新智識,全靠師授和熟練傳達舊智識,還不能加以綜合整理,——那時的智識,如何不帶些神秘性質呢?——這都是當時生產力和技術程度使然。
這種世襲智識和智識的神秘化——便使有組織能力(智識)的人,永久占據生產管理權,并且世襲生產管理權;智識階級因此從管理生產而簡直享有生產了——他在社會上的地位,便儼然成一階級。資本主義時代的新智識階級便不然了。科學發(fā)達而智識漸成理智的智識,傳授方法變了說理的而不是灌注的了——普通的人都有了解這些智識的可能。技術進步而分工繁密:所謂管理生產,也不是一個人可以了解的事——智識種類多,儒者決不能以“一物不知”為恥,決不能有萬全的智識??傊橇ぷ鳎ü芾斫M織)之中又要分工。
于是,總管生產之權便不在智識者而在資本家——只有資本家有錢,可以雇用種種式式的智識者,監(jiān)督著他們,使他們分工管理。況且資本主義之下,工力都可以買賣,智力當然也在被買之列。這種新智識階級已經不能占有大生產的資料及工具。實際上智識階級對于生產資料及工具的關系,和無產階級是差不多的了??墒侵亲R階級往往不但受雇為高等的工人,直接在工廠里組織生產(技師、工程師),并且間接的管理全社會的現存生產制度——被雇而為“兵卒”,去替資產階級使用階級斗爭里的“精神上的武器”(思想家、教育家、新聞記者、現代的牧師、律師、審判官、胥史、議員、軍官等)。這是因為:
(1)智力勞動的價值比體力勞動的高,智識階級的生活程度近于資產階級;
(2)智力勞動者的數量少于體力勞動者,資產階級落得多出些錢,離間體力的與“智力的無產階級”——“賄買”智識階級,——不但買他們的智力,并連“精神”、“思想”和“靈魂”都買去,以為壓迫真正無產階級的工具。
如此,智識階級的生活程度像資產階級,而他對于生產資料及工具的關系像無產階級,——介乎勞資之間。于此可見,智識階級在現代已經絕不是一種社會階級,沒有獨立的經濟地位,不過是職業(yè)的差別。所以勞資的政治斗爭和經濟斗爭里,智識階級沒有獨立的政策和利益,只能依他思想的傾向,決定他是資產階級的工具,還是無產階級的工具。無產階級的政治及經濟斗爭里,也需要“思想上的工具”,也能用智識階級,也能產生自己的智識階級。智識階級只有兩條路:或者為資產階級用,或者為無產階級用。學者和思想家或者以為自己是中立的,或者不承認社會是階級的,因此自以為代表正義,自以為能以公平的態(tài)度、教育的方法、改良進化的手段解決社會問題。
其實呢,他們代表原始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市場上的“機會平等主義”;這種所謂“機會平等”的發(fā)展,終竟是要成就大資本主義——無論你想盡種種法律上的手續(xù)來幫助貧人取得“機會”,終是沒有用的?!粍儕Z資產階級的政權,他們的“機會”終比“貧人”多得萬倍?,F存的大資產階級卻很感謝這種政策,可以緩和革命潮流,永久維持資本主義——這種智識階級始終為資產階級用去了。
無產階級革命之后,科學及技術的應用——改造經濟事業(yè)里一定非常之重要,對于智識階級也要買他的智力——至少在最初一期,智識階級還沒脫離資產階級式的思想和生活之前是如此。隨后的發(fā)展,必然可以使智識階級覺得自己的地位:在無產階級國家里,他們的利益是和無產階級相同的;他們?yōu)楦锩?,是為全人類將來之光明、自由、平等、博愛、無階級、無政府、無法律、無道德的共產社會之神圣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