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倫匯編皇極典君臣部

古今圖書集成 作者:清·陳夢雷


 君臣部總論
易經(jīng)
  泰卦
泰小往大來吉亨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
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nèi)陽而外陰內(nèi)
健而外順內(nèi)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泰通也為卦天地交而二氣通故為泰正月之
 卦也小謂陰大謂陽


丘氏曰天地之形不可交
 而以氣交氣交而物通者天地之泰也上下之分
 不可交而以心交心交而志同者人事之泰也
  否卦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彖曰否之匪人不
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
上下不交而天下□邦也內(nèi)陰而外陽內(nèi)柔而外剛
內(nèi)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象曰天地
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臨卦
九二咸臨吉□不利



二方陽長而漸盛感動于六五中順之君其交
 之親故見信任得行其志所臨吉而□不利也
  又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五以柔中順體居尊位而下應(yīng)于二剛中之臣
 是能倚任于二不勞而治以知臨下者也


以柔
 居中下應(yīng)九二不自用而任人乃知之事而大君
 之宜吉之道也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君臣道合蓋以氣類相求五有中德故能倚任
 剛中之賢得大君之宜成知臨之功蓋由行其中
 德也人君之于賢才非道同德合豈能用也
  蹇卦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二以中正之德與五相應(yīng)是中正之人為中正
 之君所信任故謂之王臣雖上下同德而五方在
 大蹇之中致力于蹇難之時其艱蹇至甚故為蹇
 于蹇也二雖中正以陰柔之才豈易勝其任所以
 蹇于蹇也志在濟君于蹇難之中其蹇蹇者非為
 身之故也雖使不勝志義可嘉故稱其忠藎不為
 已也
  又
九五大蹇朋來



五居君位而在蹇難之中是天下之大蹇也二
 在下以中正相應(yīng)是其朋助之來也自古圣王濟
 天下之蹇未有不由賢圣之臣為之助者湯武得
 伊呂是也中常之君得剛明之臣而能濟大難者
 則有矣劉禪之孔明唐肅宗之郭子儀德宗之李
 晟是也


或問大蹇朋來之義朱子曰處九五尊
 位而居蹇之中所以為大蹇所謂遺大投艱于朕
 躬人君當此之時須屈群策用群力乃可濟也
書經(jīng)
  虞書大禹謨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曰后克
艱厥后臣克艱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皋陶謨
同寅協(xié)恭和衷哉政事懋哉懋哉



君臣當同其寅畏協(xié)其恭敬誠一無間融會流
 通而民彝物則各得其正所謂和衷也爵賞刑罰
 乃人君之政事君主之臣用之當勉勉而不可怠
 者也
  益稷
帝曰吁臣哉鄰哉鄰哉臣哉禹曰俞



孔氏曰鄰近也君臣道近相須而成 陳氏經(jīng)
 曰臣當親近我而助我故曰臣哉鄰哉親我助我
 乃盡為臣之道故曰鄰哉臣哉 鄒氏補之曰臣
 謹其分也鄰忘其分也臣而復鄰嚴不至于苛鄰
 而又臣和不至于流
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
力四方汝為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
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作服汝明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
言汝聽



此言臣所以為鄰之義也君元首也君資臣以
 為助猶元首須股肱耳目以為用也言我欲左右
 有民則資汝以為助欲宣力四方則資汝以有為
 也汝明者汝當明其小大尊卑之等差也在察也
 忽治之反也言汝當審樂而察政治之得失者也
  又
帝庸作歌曰□天之命惟時惟幾乃歌曰股肱喜哉
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揚言曰念哉率
作興事慎乃憲欽哉屢省乃成欽哉乃賡載歌曰元
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叢脞哉股
肱惰哉萬事墮哉帝拜曰俞往欽哉



此舜將欲作歌而先述其所以歌之意皋陶將
 欲賡歌而先述其所以歌之意舜作歌而責難于
 臣皋陶賡歌而責難于君君臣之相責難者如此
 有虞之治茲所以為不可及也
  商書太甲上
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書曰先王顧諟天之明
命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廟罔不祗肅天監(jiān)厥德用
集大命撫綏萬方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肆嗣王
丕承基緒



伊尹言成湯常目在是天之明命以奉天地神
 祗社稷宗廟無不敬肅故天視其德用集大命以
 有天下?lián)岚踩f邦我又身能左右成湯以居民眾
 故嗣王得以大成其基業(yè)也
惟尹躬先見于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其后嗣
王罔克有終相亦罔終嗣王戒哉祗爾厥辟辟不辟
忝厥祖
  太甲下
君罔以辯言亂舊政臣罔以寵利居成功邦其永孚
于休



君臣各盡其道邦國永信其休美也
  咸有一德
惟尹躬暨湯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
有之師



君臣皆有一德故能上當天心受天明命而有
 天下
  說命中
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設(shè)都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
長不惟逸豫惟以亂民



制為君臣上下之禮以尊臨卑以下奉上非為
 一人逸豫之計而已也惟欲以治民焉耳
惟天聰明惟圣時憲惟臣欽若



言圣王法天以立教臣敬順而奉之
  說命下
股肱惟人良臣惟圣



手足備而成人良臣輔而君圣
  又
惟后非賢不乂惟賢非后不食



君非賢臣不與共治賢非其君不與共食言君
 臣相遇之難如此
  周書呂刑
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



穆穆者和敬之容也明明者精白之容也灼于
 四方者穆穆明明輝光發(fā)越而四達也君臣之德
 昭明如是故民皆觀感動蕩為善而不能自已也
詩經(jīng)
  大雅假樂
假樂君子顯顯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右命之
自天申之



君子指王也民庶民也人在位者也
  又
威儀抑抑德音秩秩無怨無惡率由群匹受福無疆
四方之綱



言有威儀聲譽之美又能無私怨惡以任眾賢
 是以能受無疆之福為四方之綱


輔氏曰率由
 群匹能盡用天下之賢也
之綱之紀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不解于位
民之攸□



解惰□息也言人君能綱紀四方而臣下賴之
 以安則百辟卿士媚而愛之維欲其不解于位而
 為民所安息也 東萊呂氏曰君燕其臣臣媚其
 君此上下交而為泰之時也泰之時所憂者怠荒
 而已此詩所以終于不解于位民之攸□也方嘉
 之又規(guī)之者蓋皋陶賡歌之意也
  卷阿
有馮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豈弟君子四方為則



馮謂可為依者翼謂可為輔者孝謂能事親者
 德謂得于己者引導其前也翼相其左右也言得
 賢以自輔如此則其德日修而四方以為則矣
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聞令望豈弟君子四方為綱



承上章言得馮翼孝德之助則能如此而四方
 以為綱矣
鳳凰于飛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藹藹王多吉士維君
子使媚于天子
鳳凰于飛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藹藹王多吉人維君
子命媚于庶人



迭山謝氏曰媚于天子愛君也媚于庶人為王
 愛其民也
  烝民
天監(jiān)有周昭假于下保茲天子生仲山甫



天之監(jiān)視有周能以昭明之德感格于下故保
 佑之而為之生此賢佐曰仲山甫焉
  又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纘戎袓考王躬是保出納王
命王之喉舌賦政于外四方爰發(fā)



王躬是保所謂保其身體者也出承而布之也
 納行而復之也喉舌所以出言也發(fā)發(fā)而應(yīng)之也
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邦國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
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又
袞職有闕仲山甫補之



袞職王職也天子龍袞不敢斥言王闕故曰袞
 職有闕也
禮記
  表記
子言之君子之所謂義者貴賤皆有事于天下天子
親耕粢盛秬鬯以事上帝故諸侯勤以輔事于天子
  又
子曰唯天子受命于天士受命于君故君命順則臣
有順命君命逆則臣有逆命詩曰鵲之姜姜鶉之賁
賁人之無良我以為君
  緇衣
子曰為上可望而知也為下可述而志也則君不疑
于其臣而臣不惑于其君矣尹告曰惟尹躬及湯咸
有壹德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又
子曰上人疑則百姓惑下難知則君長勞故君民者
章好以示民俗慎惡以御民之淫則民不惑矣臣儀
行不重辭不援其所不及不煩其所不知則君不勞
矣詩云上帝板板下民卒小雅曰匪其止共維王
之□
  又
君毋以小謀大毋以遠言近毋以內(nèi)圖外則大臣不
怨邇臣不疾而遠臣不蔽矣
淮南子
  主術(shù)訓
夫臣主之相與也非有父子之厚骨肉之親也而竭
力殊死不辭其軀者何也勢有使之然也昔者豫讓
中行文子之臣智伯伐中行并吞其地豫讓背其主
而臣智伯智伯與趙襄子戰(zhàn)于晉陽之下身死為戮
國分為三豫讓欲報趙襄子漆身為厲吞炭變音擿
齒易貌夫以一人之心而事兩主或背而去或欲身
徇之豈其趨舍厚薄之勢異哉人之恩澤使之然也
紂兼天下朝諸侯人跡所及舟□所通莫不賓服然
而武王甲卒三千人擒之于牧野豈周民死節(jié)殷民
背叛哉其主之德義厚而號令行也夫風疾而波興
木茂而鳥集相生之氣也是故臣不得其所欲于君
者君亦不能得其所求于臣也君臣之施者相報之
勢也是故臣盡力死節(jié)以與君君計功垂爵以與臣
是故君不能賞無功之臣臣亦不能死無德之君
性理會通
  歷代
龜山楊氏曰天下之禍莫大乎不明分分之不明由
較材程力之過也予觀韓彭之亡皆以此歟蓋西漢
之初高皇帝以匹夫起阡陌之中一時名將非屠販
亡命輕猾之徒則里巷齠□布衣之交也其平居握
手素非有君臣等威也論其材力亦豈足相過哉天
下未平而大者已王小者已侯皆連城數(shù)郡一搖足
則秦項之爭復構(gòu)矣漢方收民于百戰(zhàn)雕瘵之余而
臨諸侯王之上凜乎其猶蹈春冰而??制錆⒁补?br />疑隙一開則葅醢隨之矣嗚呼是豈知先王所以維
持天下者哉雖朝委裘植遺腹而不亂者亦有名義
以正其分耳故君君臣臣而天下治如將較材程力
以強弱勝負為君臣則天下之禍何時已哉漢之君
臣不知出此卒至相夷而不悟悲夫
  君臣
程子曰君貴明不貴察臣貴正不貴權(quán)
華陽范氏曰書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
曰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此舜皋陶所以
賡歌而相戒也夫君以知人為明臣以任職為良君
知人則賢者得行其所學臣任職則不賢者不得茍
容于朝此庶事所以康也若夫君行臣職則叢脞矣
臣不任君之事則惰矣此萬事所以隳也當舜之時
禹平水土稷播百谷土谷之事舜不親也契敷五教
皋陶明五刑教刑之事舜不治也伯夷典禮夔典樂
禮樂之事舜不與也益為虞垂作共工虞工之事舜
不知也禹為一相總百官自稷以下分職以焉君
人者如天運于上而四時寒暑各司其序則不勞而
萬物生矣君不可以不逸也所治者大所司者要也
臣不可以不勞也所治者寡所職者詳也不明之君
不能知人故務(wù)察而多疑欲以一人之身代百官之
所為則雖圣智亦日力不足矣故其臣下事無大小
皆歸之君政有得失不任其患賢者不得行其志而
持祿之士得以保其位此天下所以不治也
五峰胡氏曰人君剛健中正純粹首出庶物者也人
臣柔順利貞順承乎天而時行者也
寡欲之君然后可與言王道無欲之臣然后可與言
王佐
自三代之道不行君臣之義不明君誘其臣以富貴
臣干其君以文行夫君臣相與之際萬化之原也既
汨于利矣末流其可禁乎三代之治所以不復也
朱子曰君臣之際權(quán)不可略重纔重則無君且如漢
末天下唯知有曹氏而已魏末唯知有司馬氏而已
魯當莊僖之際也得個季友整理一番其后季氏遂
執(zhí)其權(quán)歷三四世魯君之勢全無了但有一季氏而
已葉賀孫問也是合下君臣之間其識慮不遠曰然
所以圣人垂戒謂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
矣由辨之不早辨也這個事體初間只爭些小到后
來全然只有一邊圣人所以一日二日萬幾常常戒
謹恐懼詩稱文王之盛于后便云殷之未喪師克配
上帝宜鑒于殷駿命不易此處甚多
問忠只是實心人倫日用皆當用之何獨只于事君
上說忠字曰父子兄弟夫婦皆是天理自然人皆莫
不自知愛敬君臣雖亦是天理然是義合世之人便
自易得茍且故須于此說忠卻是就不足處說如莊
子說命也義也天下之大戒看這說君臣自是有不
得已意思
問君臣父子同是天倫愛君之心終不如愛父何也
曰離畔也只是庶民賢人君子便不如此韓退之云
臣罪當誅兮天王圣明此語何故程子云是好文王
豈不知紂之無道卻如此說是非欺誑眾人直是有
說須是有轉(zhuǎn)語方說得文王心出看來臣子無說君
父不是底道理此便見得是君臣之義處莊子云天
下之大戒二命也義也子之于父無適而非命也臣
之于君無適而非義也無所逃于天地之間
東萊呂氏曰畢公弼亮四世為周父師而康王之冊
尚有罔曰弗克罔曰民寡之戒康王非敢少畢公蓋
規(guī)警勉飭此是君臣間常法初不以耆艾廢也
大學衍義補
  敬大臣之禮
周易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nèi)杖?br /> 臣按侯而謂之康者以其有康民安國之功而得
 為侯者也賢哲之君在上臣下順附而奉承之而
 有康民安國之功是以人君必錫之以寵數(shù)車馬
 至于眾多接之以親禮晝?nèi)罩劣谌釉谕庵?br /> 且然則內(nèi)之公卿可知也后世人主于在外之諸
 侯曠世不一再見于內(nèi)之公卿或五日一朝或間
 日視朝其勤者雖一日一朝然惟應(yīng)故事而已顏
 面之不親情意之不孚況望其晝?nèi)罩g三接乎
 夫惟接見之頻然后其情可以通其言可以入勢
 分不至于懸隔而上下無壅蔽之患內(nèi)外無廢墜
 之事也有志任賢求治之主尚念之哉
虞書帝曰吁臣哉鄰哉鄰哉臣哉禹曰俞
 臣按先儒謂臣以分言鄰以情言君臣之間一于
 分則離一于情則故帝舜于大禹既欲其盡臣
 道以親助于我曰臣哉鄰哉又欲其親助我以盡
 臣道曰鄰哉臣哉反復詠嘆之不置舜嘆而言之
 禹俞而然之君臣之際其交相親近有如此者后
 世人君之于臣下不過于嚴則過于瀆此上下之
 情所以不孚而治功之成恒不若于古歟
帝庸作歌曰□天之命惟時惟幾乃歌曰股肱喜哉
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揚言曰念哉率
作興事慎乃憲欽哉屢省乃成欽哉乃賡載歌曰元
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叢脞哉股
 肱惰哉萬事墮哉帝拜曰俞往欽哉
 臣按虞廷君臣相與賡歌以元首股肱為言以見
 君臣一體之意君之歌則先股肱臣之歌則先元
 首于詠歌歡樂之中寓推尊致敬之意當是時也
 一堂之間君臣之際臣敬君則拜稽以揚其言君
 敬臣則致拜以俞其語君臣一心上下忘勢此虞
 廷之君臣所以為萬世法而其治效所以為不可
 及歟
詩大雅卷阿其首章曰有卷者阿飄風自南豈弟君
子來游來歌以矢其音次章曰伴奐爾游矣優(yōu)游爾
休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似先公酋矣
 臣按本朝學士朱善曰天下之可樂者莫如泰和
 盛治之時而可慮者亦莫如泰和盛治之時曷為
 其可樂而又可慮也蓋泰和盛治之時以三光則
 得其明以四時則得其序以庶類則得其所是誠
 可樂也然治極而不戒則亂亦于此乎兆天地盈
 虛與時消息而謂治可保其常不亂乎此其所可
 慮也夫惟慮之于極治之時此有虞所以有皋陶
 之賡歌有周所以有召公之卷阿也
第三章曰爾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豈弟君子俾爾
彌爾性百神爾主矣第四章曰爾受命長矣茀祿爾
康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純嘏爾常矣
 臣按此二章朱熹所謂極言壽考福祿之盛以廣
 王心而歆動之者也宋儒有言漢文之時賈誼為
 之痛哭流涕如禍患之迫乎其后誼之憂國誠深
 矣然其言太過而無優(yōu)游不迫之意帝退而觀天
 下之勢不至于此則一不之信然后知康公之戒
 君其言亦有法也由是以觀則知人臣之告君懼
 之以禍患不如歆之以福壽可知矣雖然此為人
 臣告君者言爾若夫人君畏天命而悲人窮者固
 當求賢法祖以迓福壽于方來尤當戒謹恐懼以
 消禍患于將萌二者不可偏廢也
第五章曰有馮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豈弟君子
四方為則其卒章曰君子之車既庶且多君子之馬
既閑且馳矢詩不多維以遂歌
 臣按此詩先儒謂召公從成王游歌于卷阿之上
 而作其卒章所謂維以遂歌猶書皋陶賡帝舜之
 載歌也則是自古圣帝明王所以敬禮其臣相與
 游歌者有自來矣洪惟我太祖高皇帝萬幾之暇
 條成大誥三編以示天下臣民其初編之首即托
 始以君臣同游為第一其言曰昔者人臣得與君
 同游者竭其忠成全其君飲食夢寐未嘗忘其政
 所謂政者何惟務(wù)為民造福拾君之失箴君之過
 補君之闕顯祖宗于地下歡父母于生前榮妻子
 于當時身名流芳千萬載不磨噫圣祖之心所以
 為圣子神孫慮者深矣蓋君尊如天臣卑如地其
 分至嚴矧繼世之君生長深宮其于臣下尤易懸
 絕蓋一日之間視朝之際僅數(shù)刻耳退朝之后所
 親接者宦官宮人所謂賢士大夫者無由親近也
 于是乎發(fā)為君臣同游之訓謂之游者則凡便殿
 燕閑之所禁□行幸之處無不偕焉如皋陶賡明
 良之歌召公從卷阿之游是已然尤恐其臣之同
 游也或啟君之怠荒或長君之淫縱于是又教之
 曰務(wù)在成全其君飲食夢寐不忘其政惟務(wù)為民
 造福拾君之失箴君之過補君之闕又恐其臣不
 知所以感發(fā)而歆動者于是又期之以顯祖宗歡
 父母榮顯生前流芳后世噫圣祖之心所以感發(fā)
 其臣而為圣子神孫慮一何深且遠哉臣于是尤
 有以見古今圣君賢相其心千萬世而相通也何
 則召公作詩以臣而告君也故以壽考福祿之盛
 以歆動其君之心俾其興起于善求賢用善以為
 法祖致治之基圣祖作誥以君而告臣也故以顯
 榮流芳之效以歆動其臣之心使其感發(fā)于善盡
 忠福民以為成全其君之地可見君臣之義千古
 一心圣賢之心萬世一理后之踐圣祖之位以奉
 天出治者尚當以圣祖之心為心居召公之位以
 從君游歌者尚當以召公之心為心臣不勝惓惓
周書召誥今沖子嗣則無遺壽曰其稽我古人之
德矧曰其有能稽謀自天
 臣按蔡沈言無遺壽君天下者之要務(wù)蓋壽
 之人閱世久而涉歷深于凡前王之政祖宗之典
 古今興衰治亂之跡當世沿革廢舉之由莫不有
 以知其所當然及其所以然如此則是如此則非
 如此則成如此則敗如此則治如此則亂灼然于
 心胸之間了然于見聞之際燦然于指畫之頃于
 事有所證非徒為是空言也于理無所遺非徒為
 此駕說也人君為治誠能不遺斯人惟其言之是
 咨是用則其治效之臻視夫用彼新進少年不經(jīng)
 事者其相去奚趐十百哉
畢命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
祗師言嘉績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
 臣按史漸曰忠厚近迂闊老成若遲鈍先王終不
 以此易彼者蓋世臣舊德功業(yè)已見于時聞望已
 孚于人商功利課殿最雖不若新進者至于雍容
 廊廟天下想聞其風采足以廉頑立懦敦薄厲偷
 如泰山喬岳初無運動之勞而功之及人厚矣畢
 公四世元老雖有不可及之盛德常有不自足之
 誠心小物不以不必勤而不勤嘉績不以已多于
 前時而或怠正色斂容而使人之非意自消出辭
 吐氣而使天下之群心胥服吁斯人也其書所謂
 壽詩所謂老成人歟人君誠能得斯人而付倚
 毗之任以正朝綱以敦雅俗垂衣拱手以仰其成
 尚何政教之不孚強暴之不服哉
蕩之什曰匪上帝不時殷不用舊雖無老成人尚有
典刑曾是莫聽大命以傾
 臣按為治之具在人與法而已有人以為咨詢謀
 為之用有法以為持循憑借之資用老成之人行
 見成之法則凡所以咨詢而見于謀為者皆先王
 之舊政成憲用之久而事無弊行之習而民相安
 者由是而循守之以為憑借之資則可以存國體
 安民生保天命千萬年如一日也不幸而老成雕
 喪而先王之舊法幸有存者持循而憑借之猶可
 以系人心延國祚而不至于傾覆茍驟用新進輕
 變舊法其不至于喪亂也者幾希若宋神宗舍韓
 琦富弼聽用王安石變祖宗舊法以馴致靖康之
 禍茲其明驗歟
禮記內(nèi)則凡養(yǎng)老五帝憲三王有乞言
 臣按年之貴乎天下久矣五帝三王莫不有養(yǎng)老
 之禮然其所以養(yǎng)之者有國老焉有庶老焉所謂
 國老者國家耆舊之臣蓋嘗執(zhí)政服役食君之祿
 任君之事者也非徒加之以執(zhí)漿執(zhí)爵之儀祝噎
 祝哽之禮實欲法其善行體之于己以為美德求
 其善言服之于行以為良法焉
中庸子曰敬大臣則不眩又曰官盛任使所以勸大
臣也
 臣按敬大臣九經(jīng)之一也敬大臣本于尊賢尊賢
 本于修身而修身則又本于誠焉誠者真實無妄
 之謂心有不誠則所以修身者無實德所以尊賢
 者無實禮所以敬大臣者貌敬而心不孚言入而
 實不繼皆為虛文矣故曰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jīng)
 所以行之者一也一者誠而已矣
漢賈誼上文帝疏曰廉恥節(jié)禮以治君子故有賜死
而亡戮辱是以黥劓之□不及大夫禮不敢齒君之
路馬蹴其芻者有罰所以為主上豫遠不敬也所以
體貌大臣而厲其節(jié)也臣聞之履雖鮮不加于枕冠
雖敝不以苴履夫嘗已在貴寵之位天子改容而禮
貌之矣吏民嘗俯伏以敬畏之矣今而有過令廢之
可也退之可也賜之死可也若夫束縛之系□之輸
之司寇編之徒官小吏詈罵而榜笞之殆非所以合
眾庶見也夫卑賤者習知尊貴者之一旦吾亦乃可
以加此也非所以尊尊貴貴之化也
 臣按賈誼此言蓋為當時大臣多以罪下獄而發(fā)
 文帝果深納其言養(yǎng)臣下有節(jié)是后大臣有罪皆
 自殺不受刑嗚呼誼之此言非特以救當時之弊
 蓋人君待臣之禮所當然也史謂文帝深納其言
 養(yǎng)臣下有節(jié)養(yǎng)之云者蓋欲其同入于德善之中
 而不至于罹吾之法也孟子曰以善養(yǎng)人文帝其
 庶幾乎

 君臣部紀事一
說苑尊賢篇晉文侯行地登隧大夫皆扶之隨會不
扶文侯曰會夫為人臣而忍其君者其罪奚如對曰
其罪重死文侯曰何謂重死對曰身死妻子為戮焉
隨會曰君奚獨問為人臣忍其君者而不問為人君
而忍其臣者耶文侯曰為人君而忍其臣者其罪何
如隨會對曰為人君而忍其臣者智士不為謀辯士
不為言仁士不為行勇士不為死文侯援綏下車辭
大夫曰寡人有腰髀之病愿諸大夫勿罪也
反質(zhì)篇齊桓公謂管仲曰吾國甚小而財用甚少而
群臣衣服輿馬甚汰吾欲禁之可乎管仲曰臣聞之
君嘗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今君之食也必桂之
槳衣練紫之衣狐白之裘此群臣所以奢大也
管子小稱篇桓公管仲鮑叔牙寧戚四人飲飲酣桓
公謂鮑叔牙曰盍不起為寡人壽乎鮑叔牙奉杯而
起曰使公毋忘出如莒時也使管子毋忘束縛在魯
也使寧戚毋忘飯牛車下也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
與二大夫能毋忘夫子之言國之社稷必不危矣
孔子家語曲禮子貢問篇子貢問于孔子曰晉文公
實召天子而使諸侯朝焉夫子作春秋云天王狩于
河陽何也孔子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訓亦書其率諸
侯事天子而已
說苑臣術(shù)篇秦穆公使賈人載鹽征諸賈人賈人買
百里奚以五羖羊之皮使將車之秦秦穆公觀鹽見
百里奚牛肥曰任重道遠以險而牛何以肥也對曰
臣飲食以時使之不以暴有險先后之以身是以肥
也穆公知其君子也令有司具沐浴為衣冠與坐公
大悅異日與公孫支論政公孫支大不寧曰君耳目
聰明思慮審察君其得圣人乎公曰然吾悅夫奚之
言彼類圣人也公孫支遂歸取雁以賀曰君得社稷
之圣臣敢賀社稷之福公不辭再拜而受明日公孫
支乃致上卿以讓百里奚曰秦國處僻民陋以愚無
知危亡之本也臣自知不足以處其上請以讓之公
不許公孫支曰君不用賓相而得社稷之圣臣君之
祿也臣見賢而讓之臣之祿也今君既得其祿矣而
使臣失祿可乎請終致之公不許公孫支曰臣不肖
而處上位是君失倫也不肖失倫臣之過進賢而退
不肖君之明也今臣處位廢君之德而逆臣之行也
臣將逃公乃受之故百里奚為上卿以制之公孫支
為次卿以佐之也
新序雜事篇晉人伐楚三舍不止大夫曰請擊之莊
王曰先君之時晉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晉伐楚是寡
人之過也如何其辱諸大夫也大夫曰先君之時晉
不伐楚及臣之身而晉伐楚是臣之罪也請擊之莊
王俯泣而起拜諸大夫晉人聞之曰君臣爭以過為
在己且君下其臣猶如此所謂上下一心三軍同力
未可攻也乃夜還師
左傳宣公十五年春公孫歸父會楚子于宋宋人使
樂嬰齊告急于晉晉使解揚如宋使無降楚曰晉師
悉起將至矣鄭人囚而獻諸楚楚子厚賂之使反其
言不許三而許之登諸樓車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
其君命楚子將殺之曰非我無信女則棄之對曰臣
聞之君能制命為義臣能承命為信信載義而行之
為利義無二信信無二命君之賂臣不知命也臣之
許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祿也寡君有信臣下
臣獲考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歸
昭公二十年齊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臺子猶馳而
造焉公曰惟據(jù)與我和夫晏子對曰據(jù)亦同也焉得
為和公曰和與同異乎曰異和如羹焉君子食之以
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
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是
以政平而不干民無爭心今據(jù)不然君所謂可據(jù)亦
曰可君所謂否據(jù)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
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晏子問上篇景公問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有管仲
夷吾保乂齊國能遂武功而立文德糾合兄弟撫存
翌州吳越受令荊楚惛憂莫不賓服勤于周室天子
加德先君昭功管子之力也今寡人亦欲存齊國之
政于夫子夫子以佐佑寡人彰先君之功烈而繼管
子之業(yè)晏子對曰昔吾先君桓公能任用賢國有什
伍治遍細民貴不凌賤富不傲貧功不遺罷佞不吐
愚舉事不私聽獄不阿內(nèi)妾無羨食外臣無羨祿鰥
寡無饑色不以飲食之辟害民財不以宮室之侈勞
人力節(jié)取于民而普施之府無藏倉無粟上無驕行
下無諂德是以管子能以齊國免于難而以吾先君
參乎天子今君欲彰先君之功烈而繼管子之業(yè)則
無以多辟傷百姓無以嗜欲玩好怨諸侯臣孰不承
善盡力以順君意今疏遠賢人而任讒諛使民若不
勝藉斂若不得厚取于民而薄其施多求于諸侯而
輕其禮府藏朽蠹而禮悖于諸侯菽粟藏深而怨積
于百姓君臣交惡而政刑無常臣恐國危失而公不
得享也又惡能彰先君之功烈而繼管子之業(yè)乎
景公問晏子曰為君身尊民安為臣事治身榮難乎
易乎晏子對曰易公曰何若對曰為君節(jié)養(yǎng)其余以
顧民則君尊而民安為臣忠信而無逾職業(yè)則事治
而身榮公又問為君何行則危為臣何行則廢晏子
對曰為君厚藉斂而托之為民進讒諛而托之用賢
遠公正而托之不順君行此三者則危為臣比周以
求進逾職業(yè)防下隱利而求多從君不陳過而求親
人臣行此三者則廢故明君不以邪觀民守則而不
虧立法儀而不犯茍有所求于民而不以身害之是
故刑政安于下民心固于上故察士不比周而進不
為茍而求言無陰陽行無內(nèi)外順則進否則退不與
上行邪是以進不失廉退不失行也
雜上篇景公飲酒夜移于晏子前驅(qū)款門曰君至晏
子被元端立于門曰諸侯得微有故乎國家得微有
事乎君何為非時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聲
愿與夫子樂之晏子對曰夫布薦席陳簠簋者有人
臣不敢與焉公曰移于司馬穰苴之家前驅(qū)款門曰
君至穰苴介胄操戟立于門曰諸侯得微有兵乎大
臣得微有叛者乎君何為非時而夜辱公曰酒醴之
味金石之聲愿與將軍樂之穰苴對曰夫布薦席陳
簠簋者有人臣不敢與焉公曰移于梁丘據(jù)之家前
驅(qū)款門曰君至梁丘據(jù)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出公
曰樂哉今夕吾飲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國微此
一臣者何以樂吾身君子曰圣賢之君皆有益友無
偷樂之臣景公弗能及故兩用之僅得不□
晏子侍于景公朝寒公曰請進暖食晏子對曰嬰非
君奉饋之臣也敢辭公曰請進服裘對曰嬰非君茵
席之臣也敢辭公曰然夫子之于寡人何為者也對
曰嬰社稷之臣也公曰何謂社稷之臣對曰夫社稷
之臣能立社稷別上下之義使當其理制百官之序
使得其宜作為辭令可分布于四方自是之后君不
以禮不見晏子
晏子使魯仲尼命門弟子往觀子貢反報曰孰謂晏
子習于禮乎夫禮曰登階不歷堂上不趨授玉不跪
今晏子皆反此孰謂晏子習于禮者晏子既已有事
于魯君退見仲尼仲尼曰夫禮登階不歷堂上不趨
授玉不跪夫子反此乎晏子曰嬰聞兩檻之間君臣
有位焉君行其一臣行其二君之來□是以登階歷
堂上趨以及位也君授玉卑故跪以下之且吾聞之
大者不逾閑小者出入可也晏子出仲尼送之以賓
客之禮不計之義惟晏子為能行之
外篇景公游于災聞晏子死公乘侈輿服繁駔驅(qū)之
而因為遲下車而趨知不若車之□則又乘比至于
國者四下而趨行哭而往伏尸而號曰子大夫日夜
責寡人不遺尺寸寡人猶且淫泆而不收怨罪重積
于百姓今天降禍于齊不加于寡人而加于夫子齊
國之社稷危矣百姓將誰告夫
晏子死景公操玉加于晏子而哭之涕沾襟章子諫
曰非禮也公曰安用禮乎昔者吾與夫子游于公邑
之上一日而三不聽寡人今其孰能然乎吾失夫子
則亡何禮之有免而哭哀盡而去
韓子難一篇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乃喟然而嘆曰
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師曠侍坐于前援琴
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壞于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
今者有小人言于側(cè)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師曠曰
啞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請除之公曰釋之以為
寡人戒或曰平公失君道師曠失臣禮夫非其行而
誅其身君之于臣也非其行則陳其言善諫不聽則
遠其身者臣之于君也今師曠非平公之行不陳人
臣之諫而行人主之誅舉琴而親其體是逆上下之
位而失人臣之禮也夫為人臣者君有過則諫諫不
聽則輕爵祿以待之此人臣之禮義也今師曠非平
公之過舉琴而親其體雖嚴父不加于子而師曠行
之于君此大逆之術(shù)也臣行大逆平公喜而聽之是
失君道也故平公之跡不可明也師曠之行亦不可
明也不可謂兩明此為兩過故曰平公失君道而師
曠亦失臣禮
難二篇晉平公問叔向曰昔者齊桓公九合諸侯一
匡天下不識臣之力也叔向?qū)υ还苤偕浦聘钯e胥
無善削縫隰朋善純緣衣成君舉而服之亦臣之力
也君何力之有師曠伏琴而笑之公曰太師奚笑也
師曠對曰臣笑叔向之對君也凡為人臣者猶炮宰
和五味而進之君君弗食孰敢強之也臣請譬之君
者壤地也臣者草木也必壤地美然后草木碩大亦
君之力也臣何力之有
吳越春秋吳王召越王入見越王伏于前范蠡立于
后吳王謂范蠡曰寡人聞貞婦不嫁破亡之家仁賢
不官絕滅之國今越王無道國已將亡社稷壞崩身
死世絕為天下笑而子及主俱為奴仆來歸于吳豈
不鄙乎吾欲赦子之罪子能改心自新棄越歸吳乎
范蠡對曰臣聞亡國之臣不敢語政敗軍之將不敢
語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號用兵
與大王相持至今獲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鴻恩得君
臣相保愿得入備掃除出給趨走臣之愿也此時越
王伏地流涕自謂遂失范蠡矣吳王知范蠡不可得
為臣謂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復置子于石室之中范
蠡曰臣請如命吳王起入宮中越王范蠡趨入石室
越王服犢鼻著樵頭夫人衣無緣之裳施左關(guān)之襦
夫斫銼養(yǎng)馬妻給水除糞灑掃三年不慍怒面無恨
色吳王登遠高望見越王及夫人范蠡坐于馬糞之
旁君臣之禮存夫婦之儀具王顧謂太宰嚭曰彼越
王者一節(jié)之人范蠡一介之士雖在窮厄之地不失
君臣之禮寡人傷之太宰嚭曰愿大王以圣人之心
哀窮孤之士吳王曰為子赦之
國語越滅吳反至五湖范蠡辭于王曰君王勉之臣
不復入于越國矣王曰不谷疑子之所謂者何也范
蠡對曰臣聞之為人臣者君憂臣勞君辱臣死昔者
君王辱于會稽臣所以不死者為此事也今事已濟
矣蠡請從會稽之罰王曰所不掩子之惡揚子之美
者使其身無終沒于越國子聽吾言與子分國不聽
吾言身死妻子為戮范蠡對曰臣聞命矣君行制臣
行意遂乘輕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終極
呂氏春秋自知篇魏文侯燕飲皆令諸大夫論己或
言君之智也至于任座任座曰君不肖君也得中山
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
文侯不說任座趨而出次及翟黃翟黃曰君賢君也
臣聞其主賢者其臣之言直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
知君之賢也文侯喜曰可反歟翟黃對曰奚為不可
臣聞忠臣畢其忠不敢遠其死座殆尚在于門翟黃
往視之任座在于門以君令召之任座入文侯下階
而迎之終以座為上客文侯微翟黃則幾失忠臣矣
上順乎主心以顯賢者其唯翟黃乎
孔叢子抗志篇衛(wèi)君言計是非而群臣和者如出一
口子思曰以吾觀所為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
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則眾謀不進事是
而臧之猶卻眾謀況和非以長乎夫不察事之是非
而悅?cè)酥澕喊的跹刹欢壤碇诙⒄樓?br />容諂莫甚焉君暗臣諂以居百姓之上民弗與也若
此不已國無類矣
子思謂衛(wèi)君曰君之國事將日非矣君曰何故對曰
有由然焉君出言皆自以為是而卿大夫莫敢矯其
非卿大夫出言亦皆自以為是而士庶莫敢矯其非
君臣既自賢矣而群下同聲賢之賢之則順而有福
矯之則逆而有禍故使如此如此則善安從生詩曰
具曰予圣誰知烏之雌雄抑亦似衛(wèi)之君臣乎
衛(wèi)君問子思曰寡人之政何如答曰無非君曰寡人
不知其不肖亦望其如此也子思曰希旨容媚則君
親之中正弼非則君疏之夫能使人□貴貧賤者君
也在朝之士孰舍所以見親而取其所以見疏者
乎是故競求射君之心而莫敢有非君之非者此臣
所謂無非也公曰然乎寡人之過也今知改矣答曰
君弗能焉口順而心不懌者臨其事必疣君雖有命
臣未敢受也
對魏王篇齊王行車裂之刑群臣諍之弗聽子高見
于齊王曰為人臣見主非而不諍以陷主于危□罪
之大者也人主疾臣之弼己而惡之資臣以箕子比
干之忠惑之大者也齊王曰謹聞命遂除車裂之法
新序雜事篇趙簡子上羊腸之□群臣皆偏袒推車
而虎會獨擔戟行歌不推車簡子曰寡人上□群臣
皆推車會獨擔戟行歌不推車是會為人臣侮其主
為人臣侮其主其罪何若虎會對曰為人臣而侮其
主者死而又死簡子曰何謂死而又死虎會曰身死
妻子又死若是謂死而又死君既已聞為人臣而侮
其主者之罪矣君亦聞為人君而侮其臣者乎簡子
曰為人君而侮其臣者何若虎會對曰為人君而侮
其臣者智者不為謀辯者不為使勇者不為斗智者
不為謀則社稷危辯者不為使則使不通勇者不為
斗則邊境侵簡子曰善乃罷群臣不推車為士大夫
置酒與群臣飲以虎會為上客
按此與說苑所載事
同而人異故兩存之

說苑尊賢篇魏文侯觴大夫于曲陽飲酣文侯喟然
嘆曰吾獨無豫讓以為臣蹇重舉酒進曰臣請浮君
文侯曰何以對曰臣聞之有命之父母不知孝子有
道之君不知忠臣夫豫讓之君亦何如哉文侯曰善
受浮而飲之嚼而不讓曰無管仲鮑叔以為臣故有
豫讓之功也
趙簡子曰吾欲得范中行氏良臣史黡曰安用之簡
子曰良臣人所愿也又何問焉曰君以為無良臣故
也夫事君者諫過而薦可章善而替否獻能而進賢
朝夕誦善敗而納之聽則進否則退今范中行氏之
良臣也不能匡相其君使至于難出在于外又不能
入□而棄之何良之為若不棄君安得之夫良將營
其君使復其位死而后止何日以來若未能乃非良
也簡子曰善
善說篇魏文侯與大夫飲酒使公乘不仁為觴政曰
飲不嚼者浮以大白文侯飲而不盡嚼公乘不仁舉
白浮君君視而不應(yīng)侍者曰不仁退君已醉矣公乘
不仁曰周書曰前車覆后車戒蓋言其危為人臣者
不易為君亦不易今君已設(shè)令令不行可乎君曰善
舉白而飲飲畢曰以公乘不仁為上客
復恩篇趙襄子見圍于晉陽罷圍賞有功之臣五人
高赫無功而受上賞五人皆怒張孟談謂襄子曰晉
陽之中赫無大功今與之上賞何也襄子曰吾在拘
厄之中不失臣主之禮唯赫也子雖有功皆驕寡人
與赫上賞不亦可乎仲尼聞之曰趙襄子可謂善賞
士乎賞一人而天下之人臣莫敢失君臣之禮矣
新序雜事篇昔者魏武侯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朝
而有喜色吳起進曰今者有以楚莊王之語聞?wù)吆?br />武侯曰未也莊王之語奈何吳起曰楚莊王謀事而
當群臣莫能逮朝而有憂色申公巫臣進曰君朝而
有憂色何也莊王曰吾聞之諸侯自擇師者王自擇
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今以不谷之不肖
而議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國其幾于□矣吾是以
有憂色也莊王之所以憂而君獨有喜色何也武侯
逡巡而謝曰天使夫子振寡人之過也天使夫子振
寡人之過也

 君臣部紀事二
漢書蕭何傳何事惠帝何病上親自臨視何疾因問
曰君即百歲后誰可代君對曰知臣莫若主帝曰曹
參何如何頓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汲黯傳武帝即位黯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為人性
倨少禮其諫犯主之顏色上方召文學儒者上曰吾
欲云云黯對曰陛下內(nèi)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
唐虞之治呼上怒變色而罷朝公卿皆為黯懼上退
謂人曰甚矣汲黯之戇也黯多病病且滿三月上常
賜告者數(shù)終不愈最后嚴助為請告上曰汲黯何如
人也曰使黯任職居官無以愈人然至其輔少主守
成雖自謂賁育弗能奪也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
如汲黯近之矣大將軍青侍中上距□視之丞相弘
宴見上或時不冠至如見黯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
帳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其
見敬禮如此
霍光傳武帝年老寵姬鉤弋趙倢有男上欲以為
嗣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屬社稷乃使黃門畫者畫
周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光后元二年上病篤光涕
泣問曰如有不諱誰當嗣者上曰君未喻前畫意邪
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光頓首受遺詔輔少主上官
桀位在光右與光爭權(quán)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懷怨
望御史大夫桑弘羊欲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
蓋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與燕王旦通謀詐令人為
燕王上書言光擅調(diào)益莫府校尉疑有非常書奏帝
不肯下明旦光聞之止畫室中不入上召光入免冠
頓首謝上曰將軍冠朕知是書詐也將軍亡罪光曰
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將軍調(diào)校尉以來未能十日燕
王何以得知時帝年十四左右皆驚而上書者果亡
后桀黨與有譖光者上輒怒曰大將軍忠臣先帝所
屬以輔朕身敢有毀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復言
張禹傳禹每病輒以起居聞車駕自臨問之上親拜
禹□下禹頓首謝恩歸誠言老臣有四男一女愛女
甚于男遠嫁為張掖太守蕭咸妻不勝父子私情思
與相近上即時徙咸為弘農(nóng)太守又禹小子未有官
上臨候禹禹數(shù)視其小子上即禹□下拜為黃門郎
給事中禹雖家居以特進為天子師
漢中士女志元帝當廟祭濟渭欲御樓船御史大夫
薛廣德當車免冠乞頸血污車輪陛下不得廟祭矣
帝不悅張猛進曰主圣則臣直今乘船危就橋安圣
主不乘危故大夫言之帝曰曉人不當如是耶
后漢書馮異傳異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上書思慕闕
廷愿親帷幄帝不許后人有章言異專制關(guān)中斬長
安令威權(quán)至重百姓歸心號為咸陽王帝使以章示
異異惶懼上書謝曰臣本諸生遭遇受命之會充備
行伍過蒙恩私位大將爵通侯受任方面以立微功
皆自國家謀慮愚臣無所能及臣伏自思惟以詔敕
戰(zhàn)攻每輒如意時以私心斷決未嘗不有悔國家獨
見之明久而益遠乃知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當
兵革始起擾攘之時豪杰競逐迷惑千數(shù)臣以遭遇
托身圣明在傾?;煜猩胁桓疫^差而況天下
平定上尊下卑而臣爵位所蒙巍巍不測乎誠冀以
謹敕遂自終始見所示臣章戰(zhàn)栗怖懼伏念明主知
臣愚性固敢因緣自陳詔報曰將軍之于國家義為
君臣恩猶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懼意六年春異朝京
師引見帝謂公卿曰是我起兵時主簿也為吾披荊
棘定關(guān)中既罷使中黃門賜以珍寶衣服錢帛詔曰
倉卒無蔞亭豆粥滹沱河麥飯厚意久不報異稽首
謝曰臣聞管仲謂桓公曰愿君無忘射鉤臣無忘檻
車齊國賴之臣今亦愿國家無忘河北之難小臣不
敢忘巾車之恩后數(shù)引燕見定議圖蜀留十余日令
異妻子隨異還西
馬援傳建武四年冬隗囂使援奉書洛陽援至引見
于宣德殿世祖迎笑謂援曰卿遨游二帝間今見卿
使人大慚援頓首辭謝因曰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
也臣亦擇君矣臣與公孫述同縣少相善臣前至蜀
述陛戟而后進臣臣今遠來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
而簡易若是帝復笑曰卿非刺客顧說客耳援曰天
下反復盜名字者不可勝數(shù)今見陛下恢廓大度同
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帝甚壯之
祭遵傳建武八年從車駕上隴遵疾詔賜重茵覆以
御蓋卒于軍帝憫悼之尤甚遵喪至河南縣詔遣百
官先會喪所車駕素服臨之望哭哀慟還幸城門過
其車騎涕泣不能已喪禮成復親祠以太牢如宣帝
臨霍光故事詔大長秋謁者河南尹護喪事大司農(nóng)
給費至葬車駕復臨贈以將軍侯印綬朱輪容車介
士軍陳送葬謚曰成侯既葬車駕復臨其墳存見夫
人室家其后會朝帝每嘆曰安得憂國奉公之臣如
祭征鹵者乎遵之見思如此
鄧禹傳顯宗既位以禹先帝元功拜為太傅進見東
向甚見尊寵居歲余寢疾帝數(shù)自臨問(
臣當北面尊如賓故令東
向)

左雄傳雄為尚書令是時大司農(nóng)劉據(jù)以職事被譴
召詣尚書傳呼促步又加以捶撲雄上言九卿位亞
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節(jié)動有庠序之儀孝明
皇帝始有撲罰皆非古典帝從而改之其后九卿無
復捶撲者
楊震傳震長子牧牧孫奇靈帝時為侍中帝嘗從容
問奇曰朕何如桓帝對曰陛下之于桓帝亦猶虞舜
比德唐堯帝不悅曰卿強項真楊震子孫死后必復
致大鳥矣
蜀志諸葛亮傳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guān)羽張飛等不
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
勿復言羽飛乃止
霍峻傳峻為梓潼太守裨將軍在官三年年四十卒
還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詔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
有功于國欲行酹遂親率群僚臨會吊祭因留宿墓
上當時榮之
委巷叢談劉先主破成都置酒為樂龐統(tǒng)諫曰伐人
之國而樂之非仁也先主怒曰武王勝商前歌后舞
既而悔曰向者之論阿誰為失統(tǒng)曰君臣皆失言
魏志程昱傳昱性剛戾與人多迕人有告昱謀反太
祖賜待益厚
郭嘉傳潁川戲志才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
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后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
多奇士誰可以繼之彧薦嘉召見論天下事太祖曰
使孤成大業(yè)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
為司空軍祭酒
荀攸傳攸字公達太祖每稱曰公達外愚內(nèi)智外怯
內(nèi)勇外弱內(nèi)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
顏子寧武不能過也文帝在東宮太祖謂曰荀公達
人之師表也汝當盡禮敬之攸嘗病世子問病獨拜
□下其見尊異如此攸從征孫權(quán)道薨太祖言則流


魏書載太祖令曰孤與荀公達周游二十余年
無毫發(fā)可非者又曰荀公達真賢人也所謂溫良恭
儉讓以得之孔子稱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公
達即其人也
吳志魯肅傳周瑜薦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
功業(yè)不可令去權(quán)即見肅與語甚悅之眾賓罷退乃
獨引肅合榻對飲因密議天下之務(wù)張昭非肅謙下
不足頗訾毀之云肅年少粗疏未可用權(quán)不以介意
益貴重之會權(quán)得曹公欲東之問與諸將議皆勸歡
迎之而肅獨不可權(quán)嘆息曰諸人持議甚失孤望卿
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
諸葛瑾傳劉備伐吳時或言瑾別遣親人與備相聞
權(quán)曰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
孤之不負子瑜也

江表傳曰瑾之在南郡人有密
讒瑾者此語頗流聞于外陸遜表保明瑾無此宜以
散其意權(quán)報曰子瑜與孤從事積年恩如骨肉深相
明究其為人非道不行非義不言元德昔遣孔明至
吳孤嘗語子瑜曰卿與孔明同產(chǎn)且弟隨兄于義為
順何以不留孔明孔明若留從卿者孤當以書解元
德意自隨人耳子瑜答孤言弟亮已失身于人委質(zhì)
定分義無二心弟之不留猶瑾之不往也其言足貫
神明今豈當有此乎孤前得妄語文疏即封示子瑜
并手筆與子瑜即得其報論天下君臣大節(jié)一定之
分孤與子瑜可謂神交非外言所間也知卿意至輒
封來表以示子瑜使知卿意
呂蒙傳荊州既定以蒙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封爵
未下會蒙疾發(fā)權(quán)時在公安迎置內(nèi)殿所以治護者
萬方募封內(nèi)有能愈蒙疾者賜千金時有針加權(quán)為
之慘戚欲數(shù)見其顏色又恐勞動常穿壁瞻之見小
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唶夜不能寐病
中瘳為下赦令群臣畢賀后更增篤權(quán)自臨視命道
士于星辰下為之請命年四十二遂卒于內(nèi)殿時權(quán)
哀痛甚為之降損蒙未死時所得金寶諸賜盡付府
藏敕主者命絕之日皆上還喪事務(wù)約權(quán)聞之益以
悲感
凌統(tǒng)傳統(tǒng)卒時年四十九權(quán)聞之拊□起坐哀不能
自止數(shù)日減膳言及流涕使張承為作銘誄二子烈
封年各數(shù)歲權(quán)內(nèi)養(yǎng)于宮愛待與諸子同賓客進見
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及八九歲令葛光教之讀書
十日一令乘馬追錄統(tǒng)功封烈亭侯
朱然傳然寢疾二年后漸增篤權(quán)晝?yōu)闇p膳夜為不
寐中使醫(yī)藥口食之物相望于道然每遣使表疾病
消息權(quán)輒召見口自問訊入賜酒食出送布帛自創(chuàng)
業(yè)功臣疾病權(quán)意之所鍾呂蒙凌統(tǒng)最重然其次矣
晉書羊祜傳祜卒時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是
日大寒帝涕淚沾須鬢皆為冰焉
王導傳元帝登尊號百官陪列命導升御□共坐導
固辭至于三四曰若太陽下同萬物蒼生何由仰照
帝乃止輔幼主成帝冬烝詔歸胙于導曰無下拜導
辭疾不敢當初帝幼沖見導每拜又常與導書手詔
則云惶恐言中書作詔則曰敬問于是以為定制自
后元正導入帝猶為之興焉時大旱導上疏遜位詔
曰夫圣王御世動合至道運無不周故能人倫攸敘
萬物獲宜朕荷祖宗之重托于王公之上不能仰陶
元氣俯洽宇宙亢陽逾時兆庶胥怨邦之不臧惟予
一人公體道明哲弘猷深遠勛格四海翼亮三世國
典之不墜實仲山甫補之而猥崇謙光引咎克讓元
首之愆寄責宰輔祇增其闕博綜萬機不可一日有
曠公宜遺履謙之近節(jié)遵經(jīng)國之遠略門下速遣侍
中以下敦喻導固讓詔累逼之然后視事導簡素寡
欲倉無儲谷衣不重帛帝知之給布萬匹以供私費
導有羸疾不堪朝會帝幸其府縱酒作樂后令輿車
入殿其見敬如此
紀瞻傳瞻除尚書右仆射明帝嘗獨引瞻于廣室慨
然憂天下曰社稷之臣殆無復十人如何因屈指曰
君便其一瞻辭讓帝曰方欲與君善語復云何崇謙
讓邪
慕容德載記德燕其群臣酒酣笑而言曰朕雖寡薄
恭己南面而朝諸侯在上不驕夕惕于位可方自古
何等主也其青州刺史鞠仲曰陛下中興之圣后少
康光武之儔也德顧命左右賜仲帛千匹仲以賜多
為讓德曰卿知調(diào)朕朕不知調(diào)卿乎卿飾對非實故
亦以虛言相賞賞不謬加何足謝也韓范進曰臣聞
天子無戲言忠臣無妄對今日之論上下相欺可謂
君臣俱失德大悅賜范絹五十匹自是昌言競進朝
多直士矣
宋書沈慶之傳世祖嘗歡飲普令群臣賦詩慶之手
不知書眼不識字上逼令作詩慶之曰臣不知書請
口授師伯上令顏師伯執(zhí)筆慶之口授之曰微命值
多幸得逢時運昌朽老筋力盡徒步還南岡辭榮此
圣世何愧張子房上甚悅眾坐稱其辭意之美
王曇首傳曇首卒太祖為之慟中書舍人周起侍側(cè)
曰王家欲衰賢者先殞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王元謨傳元謨?yōu)橛褐荽淌酚和炼鄡S寓元謨請土
斷流民當時百姓不愿屬籍罷之其年元謨又令九
品以上租使貧□相通境內(nèi)莫不嗟怨民間訛言元
謨欲反時柳元景當權(quán)元景弟僧景為新城太守以
元景之勢制令南陽順陽上庸新城諸郡并發(fā)兵討
元謨元謨令內(nèi)外晏然以解眾惑馳啟孝武具陳本
末帝知其虛馳遣主書吳喜公撫慰之又答曰梁山
風塵初不介意君臣之際過足相保聊復為笑伸卿
眉頭元謨性嚴未嘗妄笑時人言元謨眉頭未曾伸
故帝以此戲之
南齊書劉悛傳悛遷侍中車駕數(shù)幸悛宅宅盛治山
池造甕牖世祖著鹿皮冠被悛菟皮衾于牖中宴樂
以冠賜悛至夜乃去后悛從駕登蔣山上數(shù)嘆曰貧
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顧謂悛曰此況卿
也世言□貴好改其素情吾雖有四海今日與卿盡
布衣之適悛起拜謝
梁書范云傳云遷散騎常侍吏部尚書以佐命功封
霄城縣侯邑千戶云以舊恩見拔超居佐命盡誠翊
亮知無不為高祖亦推心任之所奏多允嘗侍燕高
祖謂臨川王宏鄱陽王恢曰我與范尚書少親善申
四海之敬今為天下主此禮既革汝宜代我呼范為
兄二王下席拜與云同車還尚書下省時人榮之
曹景宗傳景宗拜侍中領(lǐng)軍將軍給鼓吹一部高祖
數(shù)燕見功臣共道故舊景宗醉后謬忘或□稱下官
高祖故縱之以為笑樂
鄭紹叔傳天監(jiān)初紹叔為衛(wèi)尉卿忠于事上外所聞
知纖毫無隱每為高祖言事善則曰臣愚不及此皆
圣主之策其不善則曰臣慮出淺短以為其事當如
是殆以此□朝廷臣之罪深矣高祖甚親信之紹叔
卒贈散騎常侍護軍將軍后高祖嘗潸然謂朝臣曰
鄭紹叔立志忠烈善則稱君過則歸己當今殆無其
比其見賞惜如此
魏書于栗磾傳栗磾子洛拔洛拔子烈封聊城縣開
國子食邑二百戶穆泰陸睿謀反舊京高祖幸代泰
等伏法代鄉(xiāng)舊族同惡者多唯烈一宗無所染預高
祖嘉其忠操益器重之嘆曰元儼決斷威恩深自不
惡然而為臣盡忠猛決不如烈也爾日烈在代都必
即斬其五三元首耳烈之節(jié)概不謝金日磾也詔除
領(lǐng)軍將軍
李沖傳沖遷中書令轉(zhuǎn)南部尚書賜爵順陽侯是時
循舊王公重臣皆呼其名高祖常謂沖為中書而不
名之沖竭忠奉上知無不盡出入憂勤形于顏色高
祖亦深相仗信親敬彌甚君臣之間情義莫二沖卒
時年四十九高祖為舉哀于懸瓠發(fā)聲悲泣不能自
勝詔曰沖貞和資性德義樹身訓業(yè)自家道素形國
太和之始朕在弱齡早委機密實康時務(wù)鴻漸瀍洛
朝選開清升冠端右惟允出納忠肅柔明足敷睿范
仁恭信惠有結(jié)民心可謂國之賢也朝之望也方升
寵秩以旌功舊奄致喪逝悲痛于懷既留勤應(yīng)陟兼
良宿宜褒可贈司空公給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
襲贈錢三十萬布五百匹蠟三百斤有司奏謚曰文
穆葬于覆舟山近杜預冢高祖之意也后車駕自鄴
還洛路經(jīng)沖墓左右以聞高祖臥疾望墳掩泣久之
詔曰司空文穆公德為時宗勛簡朕心不幸徂逝托
墳邙嶺旋鑾覆舟躬睇塋域悲仁惻舊有慟朕衷可
遣太牢之祭以申吾懷及與留京百官相見皆敘沖
亡沒之故言及流涕高祖得留臺啟知沖患狀謂右
衛(wèi)宋弁曰仆射執(zhí)我樞衡總厘朝務(wù)清儉居躬知寵
已久朕以仁明忠雅委以臺司之寄使我出境無后
顧之憂一朝忽有此患朕甚懷愴慨其痛惜如此
古弼傳弼為尚書令弼頭尖世祖常名之曰筆頭是
以時人呼為筆公車駕畋于山北獲麋鹿數(shù)千頭詔
尚書發(fā)牛車五百乘以運之世祖尋謂從者曰筆公
必不與我汝□不如馬運之速遂還行百余里弼表
至曰今秋谷懸黃麻菽布野豬鹿竊食鳥雁侵費風
波所耗朝夕參倍乞賜矜緩使得收載世祖謂左右
曰筆公果如朕所卜可謂社稷之臣
盧魯元傳魯元從征赫連昌世祖親追擊之入其城
門魯元隨世祖出入是日微魯元幾至危殆從征平
涼以功拜征北大將軍加侍中后遷太保錄尚書事
世祖貴異之常從征伐出入臥內(nèi)每有平殄輒以功
賞賜僮隸前后數(shù)百人布帛以萬計世祖臨幸其第
不出旬日欲其居近易于往來乃賜甲第于宮門南
衣食車馬皆乘輿之副真君三年冬車駕幸陰山魯
元以疾不從侍臣問疾送醫(yī)藥傳驛相屬于路及薨
世祖甚悼惜之還臨其喪哭之哀慟東西二宮命太
官日送奠晨昏哭臨訖則備奏鐘鼓伎樂輿駕比葬
三臨之喪禮依安成王故事而赗送有加贈襄城王
謚曰孝葬于崞山為建碑闕自魏興貴臣恩寵無與
為比
屈遵傳遵子須須長子恒恭宗在東宮恒領(lǐng)太子少
傅世祖信任之委以大政車駕出征常居中留鎮(zhèn)與
襄城公盧魯元俱賜甲第世祖數(shù)臨幸賞賜隆厚真
君四年墜馬卒時年五十五時世祖幸陰山恭宗遣
使乘傳奏狀世祖甚悼惜之謂使人曰汝等殺朕良
臣何用乘馬遂令步歸
崔光傳正光三年光進位太保光年耆多務(wù)疾病稍
增自強不已常在著作疾篤不歸四年十月肅宗親
臨省疾詔斷賓客中使相望為止聲樂罷諸游眺拜
長子勵為齊州刺史十一月疾甚而薨年七十三肅
宗聞而悲泣中使相尋詔給東園溫明秘器朝服一
具衣一襲錢六十萬布一千匹蠟四百斤鴻臚監(jiān)護
喪事車駕親臨撫尸慟哭御輦還宮流涕于路為減
常膳言則追傷每至光誦讀之處未嘗不改容凄悼
五年正月贈太傅領(lǐng)尚書令驃騎大將軍開府冀州
刺史侍中如故又敕加后部鼓吹班劍依太保廣陽
王故事謚文宣公肅宗祖喪建春門外望□哀感儒
者榮之
周書宇文測傳測字澄鏡大統(tǒng)六年除使持節(jié)驃騎
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行汾州事或有告測
與外境交通懷二心者太祖怒曰測為我安邊吾知
其無貳志何為間我骨肉生此貝錦乃命斬之仍許
測以便宜從事
隋書蘇威傳威字無畏高祖受禪征拜太子少保與
高颎參掌朝政尋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
悉如故治書侍御史梁毗以威領(lǐng)五職安繁戀劇無
舉賢自代之心抗表劾威上曰蘇威朝夕孜孜志存
遠大舉賢有闕何遽迫之顧威曰用之則行舍之則
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因謂朝臣曰蘇威不值我無以
措其言我不得蘇威何以行其道楊素才辯無雙至
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蘇威若逢亂世
南山四皓豈易屈哉其見重如此
薛世雄傳煬帝嗣位世雄遷右監(jiān)門郎將從帝征吐
谷渾進位通議大夫世雄性廉謹凡所行軍破敵之
處秋毫無犯帝由是嘉之帝嘗從容謂群臣曰我欲
舉好人未知諸君識否群臣咸曰臣等何能測圣心
帝曰我欲舉者薛世雄群臣皆稱善帝復曰世雄廉
正節(jié)概有古人之風于是超拜右翊衛(wèi)將軍
唐書裴寂傳隋帝禪位唐公固讓寂開陳符命以勸
又督太常具儀撰日唐公即位曰使我至此者公也
拜尚書右仆射賜服玩不貲詔尚食日給御膳視朝
必引與同坐入閣則延臥內(nèi)言無不從呼為裴監(jiān)不
名也
劉文靜傳唐公踐天子位擢納言時多引貴臣共榻
文靜諫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見群下言尚稱名帝
座嚴尊屈與臣子均席此王導所謂太陽俯同萬物
者也帝曰我雖應(yīng)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無

尉遲敬德傳武德二年秦王戰(zhàn)柏壁敬德與尋相舉
地降引為右一府統(tǒng)軍從擊王世充會尋相叛諸將
疑敬德且亂囚之行臺左仆射屈突通尚書殷開山
曰敬德慓敢今執(zhí)之猜貳已結(jié)不即殺后悔無及也
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寧后尋相者邪釋之引見臥
內(nèi)曰丈夫以氣相許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終不以讒
害良士因賜之金曰必欲去以為汝資隱太子嘗以
書招之贈金皿一車辭曰敬德起幽賤會天下喪亂
久陷逆地秦王實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無功
其敢當賜若私許則懷二心徇利棄忠殿下亦焉用
之哉太子怒而止敬德以聞王曰公之心如山岳雖
積金至斗豈能移之
舊唐書孫伏伽傳武德二年高祖謂裴寂曰隋末無
道上下相蒙主則驕矜臣惟佞上不聞過下不盡
忠至使社稷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撥亂反正志在
安人平亂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
不逮比每虛心接待冀聞讜言然惟李綱善盡忠款
孫伏伽可謂誠直余人猶踵弊風俯首而已豈朕所
望哉
裴矩傳太宗初即位務(wù)止奸吏或聞諸曹案典多有
受賂者乃遣人以財物試之有司門令史受饋絹一
匹太宗怒將殺之矩進諫曰此人受賂誠合重誅但
陛下以物試之即行極法所謂陷人以罪恐非導德
齊禮之義太宗納其言因召百僚謂曰裴矩遂能廷
折不肯面從每事如此天下何憂不治
薛萬徹傳太宗嘗召司徒長孫無忌等十余人宴于
丹霄殿各賜以膜皮萬徹預焉太宗意在賜萬徹而
誤呼萬均因愴然曰萬均朕之勛舊不幸早亡不覺
呼名豈其魂靈欲朕之賜也因令取膜皮呼萬均以
同賜而焚之于前侍坐者無不感嘆
岑文本傳文本拜中書令太宗伐遼凡所籌度一皆
委之文本受委既深神情頓竭言辭舉措頗異平常
太宗見而憂之謂左右曰文本今與我同行恐不與
我同返及至幽州遇暴疾太宗親自臨視撫之流涕
尋卒其夕太宗聞嚴鼓之聲曰文本殞逝情深惻怛
今宵夜警所不忍聞命停之
魏征傳太宗新即位勵精政道數(shù)引征入臥內(nèi)訪以
得失征雅有經(jīng)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太宗與
之言未嘗不欣然納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
用知無不言太宗嘗勞之曰卿所陳諫前后二百余
事非卿至誠奉國何能若是或有言征阿黨親戚者
帝使御史大夫溫彥博案驗無狀彥博奏曰征為人
臣雖存形跡不能遠避嫌疑遂招此謗雖情在無私
亦有可責帝令彥博讓征且曰自今后不得不存形
跡他日征入奏曰臣聞君臣協(xié)契義同一體不存公
道惟事形跡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則邦之興喪或
未可知帝瞿然改容曰吾已悔之征再拜曰愿陛下
使臣為良臣勿使臣為忠臣帝曰忠良有異乎征曰
良臣稷契咎陶是也忠臣龍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
獲美名君受顯號子孫傳世福祿無疆忠臣身受誅
夷君陷大惡家國并喪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遠
矣帝深納其言賜絹五百匹會皇孫誕育召公卿賜
宴太宗謂侍臣曰貞觀以前從我平定天下周旋艱
險元齡之功無所與讓貞觀之后盡心于我獻納忠
讜安國利民犯顏正諫匡朕之違者唯魏征而已古
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親解佩刀以賜二人十六年
拜太子太師知門下省事如故征自陳有疾詔答曰
漢之太子四皓為助我之賴公即其義也知公疾病
可臥護之其年稱綿惙中使相望征宅先無正寢太
宗欲為小殿輟其材為征營構(gòu)五日而成遣中使赍
素褥布被而賜之遂其所尚也及病篤輿駕再幸其
第撫之流涕問所欲言征曰嫠不恤緯而憂宗周之
亡后數(shù)日太宗夜夢征若平生及旦而奏征薨太宗
親臨慟哭廢朝五日贈司空相州都督謚曰文貞給
羽葆鼓吹班劍四十人賻絹布千段米粟千石陪葬
昭陵及將祖載征妻裴氏曰征平生儉素今以一品
禮葬羽儀甚盛非亡者之志悉辭不受竟以布車載
柩無文彩之飾太宗登苑西樓望喪而哭詔百官送
出郊外帝親制碑文并為書石后追思不已賜其子
實封九百戶嘗臨朝謂侍臣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
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徂逝遂亡一鏡矣
虞世南傳世南轉(zhuǎn)秘書監(jiān)賜爵永興縣子太宗重其
博識每機務(wù)之□引之談?wù)摴灿^經(jīng)史世南雖容貌
儒懦若不勝衣而志性抗烈每論及古先帝王為政
得失必存規(guī)諷多所補益太宗嘗謂侍臣曰朕于暇
日與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之失未嘗不悵恨其
懇誠若此朕用嘉焉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憂不理
世南卒太宗舉哀于別次哭之甚慟賜東園秘器陪
葬昭陵贈禮部尚書謚曰文懿手敕魏王泰曰虞世
南于我猶一體也拾遺補闕無日暫忘實當代名臣
人倫準的吾有小失必犯顏而諫之今其云亡石渠
東觀之中無復人矣痛惜豈可言邪未幾太宗為詩
一篇追述往古興亡之道既而嘆曰鍾子期死伯牙
不復鼓琴朕之此詩將何以示令起居郎褚遂良詣
其靈帳讀訖焚之冀世南神識感悟后數(shù)歲太宗夜
夢見之有若平生翼日下制曰禮部尚書永興文懿
公虞世南德行淳備文為辭宗夙夜盡心志在忠益
奄從物化倏移歲序昨因夜夢忽睹其人兼進讜言
有如平生之日追懷遺美良增悲嘆宜資冥助申朕
思舊之情可于其家為設(shè)五百僧齋并為造天尊像
一區(qū)又敕圖其形于凌煙閣
王珪傳珪拜諫議大夫貞觀元年太宗嘗謂侍臣曰
正主御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
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nèi)可安也昔漢高祖田舍
翁耳提三尺劍定天下既而規(guī)模弘遠慶流子孫者
此蓋任得賢臣所致也朕雖不明幸諸公數(shù)相匡救
冀嘉謀致天下于太平耳珪對曰臣聞木從繩則
正后從諫則圣故古者圣主必有諍臣七人言而不
用則相繼以死陛下開圣慮納芻蕘臣處不諱之朝
實愿罄其狂瞽太宗稱善珪每推誠納忠多所獻替
太宗顧待益厚賜爵永寧縣男
長孫無忌傳貞觀元年無忌轉(zhuǎn)吏部尚書以功第一
進封齊國公實封千三百戶太宗以無忌佐命元勛
地兼外戚禮遇尤重常令出入臥內(nèi)其年拜尚書右
仆射或有密表稱無忌權(quán)寵過盛太宗以表示無忌
曰朕與卿君臣之間凡事無疑若各懷所聞而不言
則君臣之意無以獲通因召百寮謂之曰朕今有子
皆幼無忌于朕實有大功今者委之猶如子也疏間
親新間舊謂之不順朕所不取也無忌深以盈滿為
誡懇辭機密文德皇后又為之陳請?zhí)诓猾@已乃
拜開府儀同三司解尚書右仆射是歲太宗親祠南
郊及將還命無忌與司空裴寂同升金輅五年與房
元齡杜如晦尉遲敬德四人以元勛各封一子為郡
公七年冊拜司空無忌固辭不許詔曰昔黃帝得力
牧而為五帝先夏禹得咎繇而為三王祖齊桓得管
仲而為五霸長朕自居藩邸公為腹心遂得廓清宇
內(nèi)君臨天下以公功績才望允稱具瞻故授此官無
宜多讓也太宗嘗謂無忌等曰朕聞主賢則臣直人
苦不自知公宜面論攻朕得失無忌奏言陛下武功
文德跨絕古今發(fā)號施令事皆利物孝經(jīng)云將順其
美臣順之不暇實不見陛下有所愆失太宗曰朕冀
聞己過公乃妄相諛悅朕今面談公等得失以為鑒
誡言之者可以無過聞之者可以自改因目無忌曰
善避嫌疑應(yīng)對敏速求之古人亦當無比而總兵攻
戰(zhàn)非所長也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shù)聰悟臨難既不
改節(jié)為官亦無朋黨所少者骨鯁規(guī)諫耳唐儉言辭
便利善和解人酒杯流行發(fā)言啟齒事朕三十載遂
無一言論國家得失楊師道性行純善自無愆過而
情實怯懦未甚任事緩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道敦
厚文章是其所長而持論常據(jù)經(jīng)遠自當不負于物
劉洎性最堅貞言多利益然其意尚然諾于朋友自
能補闕亦何以尚馬周見事敏速性甚貞正至于論
量人物直道而行朕比任使多所稱意褚遂良學問
稍長性亦堅正既寫忠誠甚親附于朕譬如飛鳥依
人自加憐愛
杜如晦傳貞觀三年如晦遇疾表請解職許之祿賜
特依舊太宗深憂其疾頻遣使存問名醫(yī)尚藥相望
于道四年疾篤令皇太子就第臨問上親幸其宅撫
之流涕賜物千段及其未終見子拜官遂超遷其子
左千牛構(gòu)為尚舍奉御尋薨年四十六太宗哭之甚
慟廢朝三日贈司空徙封萊國公謚曰成太宗手詔
著作郎虞世南曰朕與如晦君臣義重不幸奄從物
化追念勛舊痛悼于懷卿體吾此意為制碑文也太
宗后因食瓜而美愴然悼之遂輟食之半遣使奠于
靈座又嘗賜房元齡黃銀帶顧謂元齡曰昔如晦與
公同心輔朕今日所賜唯獨見公因泫然流涕又曰
朕聞黃銀多為鬼神所畏命取黃金帶遣元齡親送
于靈所其后太宗忽夢見如晦若平生及曉以告元
齡言之歔欷令送御饌以祭焉明年如晦亡日太宗
復遣尚官至第慰問其妻子其國官府佐并不之罷
終始恩遇未之有焉
唐書房元齡傳元齡以權(quán)寵隆極累表辭位詔不聽
頃之進司空仍總朝政元齡固辭帝遣使謂曰讓誠
□德也然國家相眷賴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
顧公筋力未衰毋多讓元齡疾甚帝命鑿苑垣以便
候問親握手與訣詔太子就省
溫大有傳大有與兄大雅同掌機近不自安請徙他
職帝曰我虛心待卿何所自疑
舊唐書張行成傳行成累遷給事中太宗嘗臨軒謂
侍臣曰我為人主兼行將相之事豈不是奪公等名
昔漢高祖得蕭曹韓彭天下寧宴舜禹湯武有稷契
伊呂四海又安此事朕并兼之行成退而上書諫曰
有隋失道天下沸騰陛下?lián)軄y反正拯生人于涂炭
何周漢君臣之所能擬陛下圣德含光規(guī)模弘遠雖
文武之烈實兼將相何用臨朝對眾與之校量以萬
乘至尊共臣下爭功哉太宗深納之
李績傳績拜兵部尚書績時遇暴疾驗方云須灰可
以療之太宗乃自剪須為其和藥績頓首見血泣以
懇謝帝曰吾為社稷計耳不煩深謝十七年高宗為
太子轉(zhuǎn)績太子詹事太宗謂曰吾兒新登儲貳卿舊
長史今以宮事相委故有此授雖屈階資可勿怪也
太宗又嘗間宴顧績曰朕將屬以幼孤思之無越卿
者公往不遺于李密今豈負于朕哉績雪涕致辭因
噬指流血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見委信如此
張公謹傳公謹為襄州都督卒官太宗聞而嗟悼出
次發(fā)哀有司奏言準陰陽書日子在辰不可哭泣又
為流俗所忌太宗曰君臣之義同于父子情發(fā)于衷
安避辰日遂哭之贈左驍衛(wèi)大將軍
通鑒綱目有上書請去佞臣者太宗問佞臣為誰對
曰愿陛下與群臣言或陽怒以試之彼執(zhí)理不屈者
直臣也畏威順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濁
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為詐何以責臣
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誠治天下見前世帝王好以權(quán)
譎小數(shù)接其臣下者常竊恥之卿策雖善朕所不取

隋唐嘉話太宗會朝罷怒曰會殺此田舍翁文德后
問誰觸忤陛下帝曰豈過魏征每事廷辱我使我常
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驚曰皇后何為若
是對曰妾聞主圣臣直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
妾幸備數(shù)后宮安敢不賀
開元天寶遺事明皇在便殿甚思姚元崇論時務(wù)七
月十五日苦雨不止泥濘盈尺上令侍御者□步輦
召學士來時元崇為翰林學士中外榮之自古急賢
待士帝王如此者未之有也
宋璟為宰相朝野人心歸美焉時春御宴帝以所用
金筋令內(nèi)臣賜璟曰所賜之物非賜汝金蓋賜卿
筋表卿之直也璟下殿拜謝
明皇每朝政有闕則虛懷納諫大開士路早朝百辟
趨班帝見張九齡風威秀整異于眾僚謂左右曰朕
每見九齡使我精神頓生
柳氏舊聞蕭嵩為宰相引韓休與同列及在相位稍
與嵩不協(xié)嵩因乞骸骨上慰曰朕未厭卿卿何庸去
嵩俯伏曰臣待罪宰相爵位已極幸陛下未厭臣得
以乞身如陛下厭臣臣首領(lǐng)不保又安得自遂因隕
涕上為之動容曰卿言切矣朕思之未決卿歸第至
夕當有使如無使明日宜如常朝請及日暮命力士
詔嵩曰朕惜卿欲固留而君臣始終貴全大義亦國
家之美事今除卿右丞相是日荊州始進黃柑子上
以素羅帕苞苴其二以賜焉
元宗體貌大臣賓禮故老尤注意于姚崇與宋璟引
見便殿皆為之興罷去輒臨軒以送其余他相優(yōu)寵
莫及
舊唐書楊綰傳元載伏誅拜綰中書侍郎同中書門
下平章事綰疾亟上日發(fā)中使就第存問尚藥御醫(yī)
旦夕在側(cè)上聞其有間喜見容色數(shù)日而薨中使馳
奏于上代宗震悼久之輟朝三日詔曰王者之于大
臣也存則寄其腹心均于肢體參于軍國之重敘以
陰陽之和歿則誄其事功加之命數(shù)告于宗廟之祭
襚以紱冕之章則九原可歸百辟知勸故朝議大夫
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崇文館大
學士監(jiān)修國史上柱國賜紫金魚袋楊綰性合元和
身齊律度道匡雅俗器重宗彝寬柔敬恭協(xié)于九德
文行忠信弘于四教內(nèi)無耳目之役以孝悌傳于家
外無車服之容以貞實形于代西掖專宥密之地南
宮領(lǐng)選舉之源以儒術(shù)首于國庠以禮度掌于高廟
簡廉其質(zhì)條職同休頃以任非其才毒流于政爰登
清凈之輔庶諧至理之期道風既穆于朝班儉德已
行于海內(nèi)雖賢人之業(yè)冀于可久而夫子之命末如
之何方有憑依遽此淪謝屏予之嘆震悼良深所懷
莫從長想何及況歷官有素絲之節(jié)庀家無匹帛之
余故飾以華袞增其法賻備膺典策載賁朝經(jīng)可贈
司徒又詔文武百寮臨于其第遣內(nèi)常侍吳承倩會
吊贈絹千匹布三百端上深惜之顧謂朝臣曰天不
使朕致太平何奪我楊綰之速也俯及大斂與卿等
悲悼同之賻贈恩遇哀榮之盛近年未有其比
杜希全傳希全為靈鹽豐夏等州節(jié)度使將赴靈州
獻體要八章多所規(guī)諫德宗深納之乃著君臣箴以
賜之其辭曰夫惟德惠人惟辟奉天從諫則圣共理
惟賢皇立有極駿命不易總?cè)f幾以成務(wù)齊六合之
殊致一心不能獨鑒一目不能周視敷求哲人式序
在位于戲君之任臣必求一德臣之事君咸思正直
何啟沃之所宜自古今而未得且以讜言者逆耳讒
諛者伺側(cè)故下情未通而上聽已惑俾夫忠賢敗于
兇慝□彼涇舟烝徒楫之亦有和羹宰夫膳之孰云
理國不自得師覆車之軌予其懲而高以下升和由
甘受惟君無良亦臣之咎聞諸辛毗牽裾魏后則有
禽息竭忠碎首勉思獻替以平可否勿謂無傷自微
而彰勿謂何害積小成大事有隱而必見令既出而
焉悔鼓鐘在宮聲聞于外浩然涉水朕未有艾將負
扆以虛心期盡忠而納誨在昔稷契實匡舜禹近茲
魏征佑我文祖君臣協(xié)德混一區(qū)宇肆予寡昧獲纘
丕緒臣哉鄰哉爾翼爾輔高秋始肅我武惟揚輟此
禁衛(wèi)殿于大邦戀闕方甚嘉言乃昌是規(guī)是諫金玉
其相辭高理要入德知方總彼干櫓備于八章宣父
有言起予者商殷有盤銘周有欹器或誡以辭或警
以事披圖演義發(fā)于爾志與金鏡而高懸將座右而
同置人皆有初鮮慎厥終汝其夙夜明保朕躬無曰
爾身在外而爾誠不通一言之應(yīng)千里攸同導彼遐
徐達余四聰華裔仰德時乃之功既往既來懷賢忡
忡唱予和汝式示深衷尋兼夏綏節(jié)度都統(tǒng)
馬燧傳燧為太原節(jié)度使與侍中渾瑊鎮(zhèn)國軍節(jié)度
使駱元光同討河中貞元元年河中平詔書褒美還
太原是行也德宗賜燧宸扆臺衡二銘序曰朕每覽
上古之書及唐虞之際君臣相得圣賢同時日夕孜
孜講論至道或陳其鑒誡或諷以詠歌煥乎典謨百
代是式有以見啟沃之道理化之端意甚慕之而未
能迨也頃靈鹽節(jié)度使杜希全著書上獻多所規(guī)諫
聊為君臣箴用答其意河東等道副元帥司徒燧固
請勒石貽厥后人朕以文既非工義又非備垂諸來
裔良所恧焉起予者商因之有作庶朝夕自儆且俾
后代知我文武殿邦之臣歟臺衡銘曰天列臺星垂
象于人圣人則天亦建輔臣以翼以弼為衡為鈞如
耳目應(yīng)心如股肱運身是則同體孰云非親陰陽相
推四序成歲君臣相得萬邦作乂感同風云合若符
契以道匡救盡規(guī)獻替木必從繩金其用礪帝者之
盛時惟陶唐乃聞疇咨側(cè)陋明揚洎乎有虞二八騰
芳爰迨伊尹相于成湯載生姜牙諒彼武王道無不
行謀無不臧君圣臣賢運泰時康漢高既興蕭曹亦
彰烈烈我祖應(yīng)期而昌□滅群兇砥平四方惟衛(wèi)及
英啟辟封疆曰房與杜振理維綱亦有魏征忠謇昂
昂偉茲眾材為棟為梁蕩蕩巍巍邦家有光是知道
之廢興系于時主主之得失資于臺輔經(jīng)之以文緯
之以武出為方伯入作申甫絕維載張闕袞斯補惟
德是倚惟才是求人不易知德亦難周傅說版筑夷
吾射鉤任之不疑千載垂休體于至公何鄙何讎追
惟哲主必賴良弼矧予不德暗于理術(shù)師旅繁起政
刑多失遘茲艱屯夙夜祇栗翊我戴我實惟勛賢內(nèi)
熙庶績外總十連威武載揚謀猷日宣長城壓境巨
艦濟川同德同心扶危持顛予嘉爾誠爾相予理惟
后失道亦臣之恥自昔格言慎終如始功藏鼎彝道
冠圖史無俾伊傅克專厥美作鑒勒銘永世是紀燧
至太原乃勒二銘于起義堂西偏帝為題額其崇寵
如此九年七月燧對于延英殿初上以燧足疾不令
朝謁是日燧以冬首入朝敕許不拜而坐燧既退足
疾仆于地上親掖起之送及于陛燧頓首泣謝
李晟傳貞元五年九月晟與馬燧見于延英殿上嘉
其勛力詔曰昔我烈祖乘乾坤之蕩滌掃隋季之荒
屯體元御極作人父母則亦有熊罷之士不二之臣
左右經(jīng)綸參翊締構(gòu)昭文德恢武功威不若康不乂
用端命于上帝付畀四方宇宙既清日月既貞王業(yè)
既成泰階既平乃圖厥容列于斯閣懋昭績效式表
儀型一以不忘于朝夕一以永垂乎來裔君臣之義
厚莫重焉貞元己巳秋九月我行西宮瞻宏閣崇構(gòu)
見老臣遺像颙然肅然和敬在色想云龍之協(xié)應(yīng)感
致業(yè)之艱難睹往思今取類非遠且功與時并才為
代生茍?zhí)N其才遇其時尊主庇人何代不有在中宗
則桓彥范等著輔戴之績在元宗則劉幽求等申翼
奉之勛在肅宗則郭子儀掃殄氛祲今則李晟等保
寧朕躬咸宣力肆勤光復宗社訂之前烈夫豈多謝
闕而未錄孰謂旌賢況念功紀德文祖所為也在予
曷其敢怠有司宜敘年代先后各圖其像于舊臣之
次仍令皇太子書朕是命紀于壁焉庶播嘉庸式昭
于下俾后來者尚揖清顏知元勛之不朽復命皇太
子書其文以賜晟刻石于門晟貞元九年八月薨時
年六十七上震悼出涕廢朝五日令百官就第臨吊
命京兆尹李充監(jiān)護喪事官給葬具賻加等比大
斂上手書致意送柩前曰皇帝遣宮闈令第五守進
致旨于故太尉中書令西平王贈太師之靈曰天祚
我邦是生才杰稟陰陽之粹氣實山岳之降靈弘濟
患難保佑王室掃蕩氛祲廓清上京忠誠感于人神
功業(yè)施于社稷匡時定亂實賴元勛洎領(lǐng)上臺克諧
中外吁謨帝道□贊皇猷常竭嘉言以匡不迨情所
親重義無間然方期與國同休永為邦翰比嬰疾恙
雖歷旬時日冀痊除重期相見弼予在位終致和平
豈圖藥餌無征奄至薨逝喪我賢哲虧我股肱天不
□遺痛惜何極嗚呼大廈方構(gòu)旋失棟梁巨川未濟
遂亡舟楫君臣之義追痛益深循省舊章倍增感切
卿一門裔嗣朕必終始保持況愿等弟兄承卿教訓
朕之志義豈忘平生縱卿不言朕亦存信比者卿在
之日卻未見朕深心今卿與朕長乖方冀知朕誠志
無以為念發(fā)言涕零是用躬述數(shù)行貴寫所懷得盡
臨紙遣使不能飾詞魂而有知當體朕意冊贈太師
謚曰忠武晟薨后城鹽州復鹽池上賜宰臣新鹽惻
然思晟乃令致鹽于靈座又時遣中使至晟第存撫
諸子教戒備至聞愿等有一善上喜形于色眷遇終
始無與晟比
李絳傳絳因奏對極論中官縱恣方鎮(zhèn)進獻之事憲
宗怒厲聲曰卿所論奏何太過耶絳前論不已曰臣
所諫論于臣無利是國家之利陛下不以臣愚使處
腹心之地豈可見事虧圣德致?lián)p清時而惜身不言
仰屋竊嘆是臣負陛下也若不顧患禍盡誠而論旁
忤幸臣上犯圣旨以此獲罪是陛下負臣也且臣與
中官素不相識又無嫌□祇是威福太盛上損圣朝
臣所以不敢不論耳使臣緘默非社稷之福也憲宗
見其誠切改容慰喻之曰卿盡節(jié)于朕人所難言者
卿悉言之使朕聞所不聞?wù)嬷艺\節(jié)之臣也他日
南面亦須如此絳拜恩而退宣宰臣令與改官乃授
中書舍人依前翰林學士翼日面賜金紫帝親為絳
擇良笏賜之
容齋三筆唐憲宗元和二年制君臣事跡屏風上以
天下無事留意典墳每覽前代興□得失之事皆三
復其言遂采尚書春秋后傳史記漢書三國志晏子
春秋吳越春秋新序說苑等書君臣行事可為龜鑒
者集成十四篇自制其序?qū)懹谄溜L列之御座之右
書屏風六扇于中宣示宰臣李藩等皆進表稱賀
唐書李玨傳杜悰領(lǐng)度支有勞帝欲拜戶部尚書以
問宰相陳夷行答曰恩權(quán)予奪愿陛下自斷玨曰祖
宗倚宰相天下事皆先平章故官曰平章事君臣相
須所以致太平也茍用一吏處一事皆決于上將焉
用彼相哉
崔植傳植同平章事穆宗問貞觀中治道最盛何致
而然植曰太宗資上圣興民間知百姓疾苦故勵精
思治又以房元齡杜如晦魏征王珪為之佐君明臣
忠圣賢相維治致升平固其宜也
卻掃編蔣伸為翰林學士宣宗雅愛信一日因語合
旨三起三留曰他日不復獨對卿矣伸不喻未幾以
本官同平章事
冊府元龜后唐莊宗初入汴時張全義自雒赴覲泥
首待罪莊宗撫慰久之以其年老令人掖而升殿宴
賜盡歡詔皇子繼岌皇弟存紀等皆兄事之
世宗顯德四年四月壬午司空門下侍郎平章事李
谷扶疾見于便殿宣令不拜坐于御座側(cè)谷始以車
駕南征大捷為賀次以抱疾既久請辭祿位帝怡然
以勉之且曰譬如家有四子一子有疾棄而不養(yǎng)非
父之道也朕君臨萬方卿處輔相之位君臣之間分
義斯在奈何以祿俸為言哉谷愧謝而退
周太祖時翟光鄴權(quán)知京兆尹光鄴卒帝初聞訃至
慘然驚嘆曰天不助余為治賢良之臣遽此奄忽非
獨予之不幸亦民之不幸也傷哉
世宗顯德六年三月樞密使王樸暴卒帝聞之駭愕
即時幸其第及柩前以所執(zhí)玉鉞卓地而慟者數(shù)四
南唐近事元宗少躋大位天性謙謹每接臣下恭慎
威儀動循禮法雖布素僚友無以加也一日御小殿
欲道服見諸學士必先遣中使數(shù)使宣諭或訴以小
苦巾裹不及冠褐可乎常目宋齊丘為子嵩李建勛
為史館皆不之名也君臣之間待遇之禮率類于此

 君臣部紀事三
遼史耶律弘古傳弘古討阻卜有功圣宗嘗刺臂血
與弘古盟為友禮遇尤異拜南府宰相改上京留守
重熙六年遷南院大王御制誥辭以寵之十三年加
于越帝憫其勞復授武定軍節(jié)度使
宋史石守信傳干德初帝因晚朝與守信等飲酒酒
酣帝曰我非爾曹不及此然吾為天子不若為節(jié)度
使之樂吾終夕未嘗安枕而臥守信等頓首曰今天
命已定誰復敢有異心陛下何為出此言耶帝曰人
孰不欲富貴一旦有以黃袍加汝之身雖欲不為其
可得乎守信等謝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之帝
曰人生駒過隙爾不如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歌
兒舞女以終天年君臣之間無所猜嫌不亦善乎守
信謝曰陛下念及此所謂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稱
病乞解兵權(quán)帝從之皆以散官就第賞甚厚
趙普傳普出為武勝軍節(jié)度檢校太尉兼侍中帝作
詩以餞之普奉而泣曰陛下賜臣詩當刻石與臣朽
骨同葬泉下帝為之動容翌日謂宰相曰普有功國
家朕昔與游今齒發(fā)衰矣不容煩以樞務(wù)擇善地處
之因詩什以導意普感激泣下朕亦為之墮淚宋琪
對曰昨日普至中書執(zhí)御詩涕泣謂臣曰此生余年
無階上答庶希來世得□犬馬力臣昨聞普言今復
聞宣諭君臣始終之分可謂兩全
薛居正傳居正自參政至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終
不替先是太祖嘗謂居正曰自古為君者鮮克正己
為臣者多無遠略雖居顯位不能垂名后代而身陷
不義子孫罹殃蓋君臣之道有所未盡吾觀唐太宗
受人諫疏直詆其非而不恥以朕所見不若自不為
之使人無異詞又觀古之人臣多不終始能保全而
享厚福者由忠正也開寶中居正與沈倫并為相盧
多遜參知政事九年冬多遜亦為平章事及居正卒
而沈倫責授多遜南流論者以居正守道蒙福果符
太祖之言
王全斌傳全斌入蜀適屬冬暮京城大雪太祖設(shè)氈
幃于講武殿衣紫貂裘帽以視事忽謂左右曰我被
服如此體尚覺寒念西征將士沖犯霜雪何以堪處
即解裘帽遣中使馳賜全斌仍諭諸將以不遍及也
全斌拜賜感泣
通鑒宋以竇儀為翰林學士宋主嘗召儀草制至苑
門儀見宋主岸幘跣足而坐卻立不肯進宋主遽索
冠帶而后召入儀曰陛下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宜以禮示天下
恐豪杰聞而解體宋主斂容謝之自是對近臣未嘗
不冠帶
歸田錄太祖時郭進為山西巡檢有告其陰通河東
劉繼元將有異志者太祖大怒以其誣害忠臣命縛
其人予進使自處置進得而不殺謂曰爾能為我取
繼元一城一寨不止贖爾死當請賞爾一官歲余其
人誘其一城來降進具其事送之于朝請賞以官太
祖曰爾誣害我忠良此纔可贖死爾賞不可得也命
以其人還進進復請曰使臣失信則不能用人矣太
祖于是賞以一官君臣之間蓋如此
陶尚書谷為學士嘗晚召對太祖御便殿陶至望見
上將前而復卻者數(shù)四左右催宣甚急谷終仿徨不
進太祖笑曰此措大索事分顧左右取袍帶來上已
束帶谷遽趨入
劉氏雜志蘇易簡內(nèi)直宋太宗謂曰君臣千載遇易
簡應(yīng)聲曰忠孝一生心可謂的對
宋史曹彬傳彬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駕臨問手為和
藥仍賜白金萬兩問以后事對曰臣無事可言臣二
子材器可取臣若內(nèi)舉皆堪為將上問其優(yōu)劣對曰
璨不如瑋薨上臨哭之慟對輔臣語及彬必流涕贈
中書令追封濟陽郡王
王旦傳旦疾甚遣內(nèi)侍問者日或三四帝手自和藥
并薯蕷粥賜之
青箱雜記真宗任王旦為相常倚以決事旦雖荷真
宗眷委之重每慎密遠權(quán)以自防故君臣之間略無
纖悉可窺
談苑李侍讀仲容善飲號李萬回真宗飲量無敵欲
對飲則召公一夕上命巨觥仲容曰告官家免巨觥
上因問何故謂天子為官家仲容對曰蔣濟萬機論
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皇帝之德故曰官家上
大喜曰真所謂君臣千載一遇也
三朝圣政錄真宗召大理評事馮元說周易泰卦元
敷衍卦體謂天氣下降地氣上騰然后交泰猶君下
接于臣臣上承于君然后君臣道通若天以高亢居
上則地無由得交于天天地不交何由得泰君以尊
大自持臣無由得接于君君臣不接何由得泰
夢溪筆談陳文忠為樞密一日日欲沒時忽有中人
宣召既入右掖已昏黑遂引入禁中屈曲行甚久時
見有簾幄燈燭煒煌皆莫知何處已而到一小殿殿
前有兩花檻已有數(shù)人先至皆立廷中殿上垂簾蠟
燭十余炬而已相繼而至者凡七人中使乃奏班齊
惟記文忠丁謂杜鎬三人其四人忘之杜鎬時尚為
館職良久乘輿自宮中出燈燭亦不過數(shù)十而已宴
具甚盛卷簾令不拜升殿就坐御座設(shè)于席東設(shè)文
忠之座于席西如常人賓主之位堯叟等皆惶恐不
敢就位上宣諭不已堯叟懇陳自古未有君臣齊列
之禮至于再三上作色曰本為天下太平朝廷無事
思與卿等共樂之若如此何如就外朝開宴今日只
是宮中供辦未嘗命有司亦不召中書輔臣以卿等
機密及文館職任侍臣無嫌且欲促坐語笑不須多
辭堯叟等皆趨下稱謝上急止之曰此等禮數(shù)且皆
置之堯叟悚栗危坐上語笑極歡酒五六行膳具中
各出兩絳囊置群臣之前皆大珠也上曰時和歲豐
中外康富恨不得與卿等日夕相會太平難遇此物
助卿等燕集之費群臣欲起謝上云且坐更有如是
酒三行皆有所賜悉良金重寶酒罷已四鼓時人謂
之天子請客文忠之子述古得于文忠頗能道其詳
此略記其一二耳
容齋四筆真宗初命儒臣編修君臣事跡后謂輔臣
曰昨見宴享門中錄唐中宗宴飲韋庶人等預會和
詩與臣寮馬上口摘含桃事皆非禮也已令削之又
曰所編事跡蓋欲垂為典法異端小說咸所不取
墨客揮犀張相□為御史數(shù)上封章論及兩府仁廟
因謂曰卿本孤寒何故屢言近臣公奏曰臣安得謂
之孤寒臣自布衣不數(shù)年致身清近曳朱腰金如陛
下乃孤寒也帝曰何為孤寒曰陛下內(nèi)無賢相外無
名將官冗而失黜陟兵多而少教習孤立朝廷之上
此所以孤寒也帝喜而優(yōu)容之近侍皆為之懼自此
名重朝野
宋史傅堯俞傳堯俞為監(jiān)察御史仁宗春秋高皇嗣
未立堯俞請建宗室之賢以慰天下望及英宗為皇
子有司闕供饋仁宗未知堯俞言陛下既以宗社之
重建皇嗣宜以家人禮使皇子朝夕侍□左右以通
慈孝之誠今禮遇有闕非所以隆親親重國本也于
是詔有司供具甚厚英宗即位轉(zhuǎn)殿中侍御史遷起
居舍人皇太后與英宗同聽政英宗有疾既平堯俞
上書皇太后請還政久之聞內(nèi)侍任守忠有讒間語
堯俞諫皇太后曰外間物論紛惑兩宮之情未通臣
謂天下之可信者無大于以天下與人亦無大于受
天下以公況皇帝以明睿之資貫通古今而受人之
天下乎如誅竄讒人則慈孝之聲并隆矣于是皇太
后還政逐守忠堯俞言于英宗曰皇太后給事左右
之人宜頗錄其勤勞少加恩惠上慰母后下安反側(cè)
且守忠已去其余不問可也遷右司諫同知諫院英
宗眷遇堯俞嘗雪中賜對堯俞自東廡升英宗傾身
東向以待每奏事退多目送之
甲申雜記先公自太原罷歸朝既引對神宗諭來日
前殿引既對上曰昨日在后殿卿仁宗舊臣不欲裹
帽子見卿嗚呼上之禮遇臣下也如此
宋史蘇軾傳軾除翰林學士鎖宿禁中召入對便殿
宣仁后問曰卿前年為何官曰臣為常州團練副使
曰今為何官曰臣今待罪翰林學士曰何以遽至此
曰遭遇太皇太后皇帝陛下曰非也曰豈大臣論薦
乎曰亦非也軾驚曰臣雖無狀不敢自他途以進曰
此先帝意也先帝每誦卿文章必嘆曰奇才奇才但
未及進用卿耳軾不覺哭失聲宣仁后與哲宗亦泣
左右皆感涕已而命坐賜茶徹御前金蓮燭送歸院
蘇頌傳頌為相上章辭位紹圣四年拜太子少師致
仕方頌執(zhí)政時見哲宗年幼諸臣太紛紜常曰君長
誰任其咎耶每大臣奏事但取決于宣仁后哲宗有
言或無對者惟頌奏宣仁后必再稟哲宗有宣諭必
告諸臣以聽圣語及貶元佑故臣御史周秩劾頌哲
宗曰頌知君臣之義無輕議此老
孫固傳固拜觀文殿學士知河陽尋提舉嵩山崇禧
宮哲宗即位以正議大夫知河南府徙鄭州元佑二
年召除侍讀提舉中太一宮遂拜門下侍郎哲宗與
太皇太后矜其年高每朝會豫節(jié)拜儀聽休于幄次
固數(shù)乞骸骨太皇太后曰卿先帝在東宮時舊臣今
帝新聽政勉留輔導或體中未安取文書于家治之
可也固感激強起視事復知樞密院事累官右光祿
大夫五年卒年七十五哲宗太皇太后皆出聲泣時
文彥博致仕歸洛將宴餞崇政殿以固在殯罷之輟
視朝二日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曰溫靖固宅心誠粹
不喜矯亢與人居久而益信故更歷夷險而不為人
所疾害嘗曰人當以圣賢為師一節(jié)之士不足學也
又曰以愛親之心愛其君則無不盡矣
揮麈余話明清頃于蔡微處得觀佑陵與蔡元長賡
歌一軸皆真跡也今錄于后己亥十一月十三日南
郊祭天齋宮即事賜太師報本精禋自國南先期清
廟宿齋嚴層霄初擴同云霽暖吹俄回海日暹十萬
軍容冰作陣九街鴛瓦玉為檐肅雍顯相同元老行
慶均厘四海沾太師臣京恭和雪晴至日日初南帝
舉明禋祀事嚴萬瓦溝中寒色在一輪空外曉光暹
云和龍軫開冰轍風暖鸞旗拂凍檐共喜天心扶圣
德珠璣更誤寵恩沾展采齊明拱面南濃云深入夜
更嚴風和不放瓊英落日暖高隨玉漏暹照地神光
臨午陛鳴皋仙羽下重檐五門回仗如天上看舉雞
竿雨露沾袞龍朱履午階南大輦鸞鳴羽衛(wèi)嚴玉軫
乍回黃道穩(wěn)金烏初上白云暹五門曉吹開旗尾萬
騎花光入帽檐已見神光昭感格鶴書恩下萬邦沾
飲福初回八陛南凝旒裒對百神嚴晛消塵入康衢
潤神應(yīng)光隨北陛暹丹檻雉開中扇影朱繩鶴下五
門檐群生鼓舞明禋畢卻憶花飛舞袖沾清廟齋幄
嘗有詩賜太師已曾和進禋祀禮成以目擊之事依
前韻再進今亦用元韻復賜太師非特以此相困蓋
清時君臣賡載亦一時盛事耳靈鼓黃麾道指南紫
壇蒼璧示凝嚴聯(lián)翩玉羽層霄下烜赫神光愛景暹
為喜鸞輿回鳳闕故留芝蓋出虬檐禮天要作斯民
福解雨今當萬物沾太師以被賜暹字韻詩前后凡
三次進和蓋欲示其韻愈嚴而愈工耳復以前韻又
賜太師天位迎陽轉(zhuǎn)斗南千官山立盡恭嚴共欣奠
玉煙初達爭奉回鑾日已暹歸問雪中誰詠絮冥搜
花底自巡檐禮成卻喜歌盈尺端為來麰萬沾(
唐杜
甫詩巡檐索共梅花笑蓋雪事也)
太師臣京題神霄宮下馬神霄第
一回晴空宮殿九秋開月中桂子看時落云外仙軿
特地來參差碧瓦切昭回繡戶云輀次第開仙伯九
霄曾付托得隨真主下天來神霄玉清萬壽宮慶成
卿以使事奉安圣像聞有二詩書俯同其韻復賜
太師碧落金風爽氣回叢霄乍喜瑞霞開經(jīng)營欲致
黎元福敢謂詩人詠子來曈曚日馭曉光回金碧相
宜玉府開步武煙霞還舊觀百神應(yīng)喜左元來昨日
召卿等自卿私第泛舟經(jīng)景龍江游擷芳園靈沼聞
卿有小詩今俯同其韻賜太師景龍江靜喜安流玉
色閑看浴翅鷗已覺西風頗無事何妨穩(wěn)泛濟川舟
登山想見留云際賞日還能傍水涯對此已多重九
興先輸黃發(fā)賞黃花錦繡煙霄碧玉山縈紆靜練照
晴川留連不惜厭厭去雅興難忘既醉篇上清寶箓
宮立冬日講經(jīng)之次有羽鶴數(shù)千飛翔空際公卿士
庶眾目仰瞻卿時預榮觀作詩紀實來上因俯同其
韻賜太師以下上清講席郁蕭臺俄有青田萬侶來
蔽翳晴空疑雪舞低徊轉(zhuǎn)影類云開翻翰清唳遙相
續(xù)應(yīng)瑞移時尚不回歸美一章歌盛事喜今重見謫
仙才又上巳日賜太師金明春色正芳妍修禊佳辰
集眾賢久矣愆陽罹暵旱沛然膏雨潤農(nóng)田乘時剩
挾花盈帽胥樂何辭酒滿船所賴燮調(diào)功有自佇期
高廩報豐年微元長之孫自云當其父祖富貴鼎盛
時悉貯于隆儒亨會閣此百分之一二焉國禍家艱
之后散落人間不知其幾也
佑陵癸巳歲蔡元長自錢唐趨召再拜詔特錫燕于
太清樓極承平一時之盛元長作記以進云政和二
年三月皇帝制詔臣京宥過眚愆復官就第命四方
館使榮州防御使臣童師敏赍詔召赴闕臣京頓首
辭繼被御札手詔責以大義惶怖上道于是飲至于
郊曲燕于垂拱殿祓禊于西池寵大恩隆念無以稱
上曰朕考周宣王之詩吉甫燕喜既多受祉來歸自
鎬我行永久飲御諸友炰□膾鯉其可不如古者詔
以是月八日開后苑太清樓命內(nèi)客省使保大軍節(jié)
度觀察留后帶御器械臣譚稹同知入內(nèi)內(nèi)侍省事
臣楊戩內(nèi)客省使??弟姽?jié)度觀察留后帶御器械
臣賈祥引進使晉州管內(nèi)觀察使勾當內(nèi)東門司臣
梁師成等五人總領(lǐng)其事西上合門使忠州刺史尚
藥局典御臣鄧忠仁等一十三人掌典內(nèi)謁者職有
司請辦具上帝弗用前三日幸太清相視其所曰于
此設(shè)次于此陳器皿于此置尊罍于此膳羞于此樂
舞出內(nèi)府酒尊寶器琉璃馬瑙水精?!豸浯溆裨?br />以此加爵致四方美味蠃蛤蝦鱖白南海瓊枝東陵
玉□與海物惟錯曰以此加頒御府寶帶宰相親
王以玉執(zhí)政以通犀余花犀曰以此實篚教坊請具
樂奏上弗用曰后庭女樂肇自先帝隸業(yè)天臣未之
享其陳于庭上曰不可以燕樂廢政是日視事垂拱
殿退召臣何執(zhí)中臣蔡京臣鄭紳臣吳居厚臣劉正
夫臣侯蒙臣鄧洵仁臣鄭居中臣鄧洵武臣高俅臣
童貫崇政殿閱弓馬所子弟武伎引強如格各命以
官遂賜坐命宮人擊鞠臣何執(zhí)中等辭請立侍上曰
坐乃坐于是馳馬舉仗翻手覆手丸素如綴又引滿
馳射妙絕一時賜有差乃由景福殿西序入苑門
就次以憩詔臣蔡京曰此跬步至宣和即昔言者所
謂金柱玉戶者也厚誣宮禁其令子攸掖入觀焉東
入小花徑南度碧蘆叢又東入便門至宣和殿止三
楹左右挾中置圖書筆硯古鼎彝罍洗陳幾案榻漆
以黑下宇純朱上棟飾綠無文采東西廡側(cè)各有殿
亦三楹東曰瓊蘭積石為山峰巒間出有泉出石竇
注于沼北有御札靜字榜梁間以洗心滌慮西曰凝
芳后曰積翠南曰瑤林北洞曰玉宇石自壁隱出□
巖峻立幽花異木扶疏茂密后有沼曰環(huán)碧兩旁有
亭曰臨漪華渚沼次有山殿曰云華閣曰太寧左躡
道以登中道有亭曰琳霄垂云騫鳳層巒不大高峻
俯視削壁攢峰如深山大壑次曰會春閣下有殿曰
玉華玉華之側(cè)有御書榜曰三洞瓊文之殿以奉高
真旁有種玉緣云軒相峙臣奏曰宣和殿閣亭沼縱
橫不滿百步而修真觀妙發(fā)號施令仁民愛物好古
博雅玩芳綴華咸在焉楹無金瑱壁無珠珰□無玉
砌而沼池巖谷溪澗原隰太湖之石泗濱之磬澄竹
山茶崇蘭香葩華而紛郁無犬馬射獵畋游之奉
而有鷗鳧雁鶩鴛鴦鸂鶒龜魚馴馴雀飛而上下無
管弦絲竹魚龍曼衍之戲而有松風竹韻鶴唳鶯啼
天地之籟適耳而自鳴其潔齊清靈雅素若此則言
者不根蓋不足恤日午謁者引執(zhí)中以下入女童樂
四百靴袍玉帶列排場肅然無敢謦咳者宮人珠籠
巾玉束帶秉扇拂壺巾劍鉞持香球擁御□以次立
亦無敢離行失次皇子嘉王楷起居升殿側(cè)侍進趨
莊重儼若成人臣執(zhí)中等前賀曰皇子侍燕宗社之
慶樂作節(jié)奏如儀聲和而繹上曰君臣同樂宜略去
苛禮飲食起坐當自便無間執(zhí)事者以寶器進上量
滿酌以賜命皇子宣勸群臣惶恐飲釂又以惠山泉
建溪毫盞烹新貢太平嘉瑞斗茶飲之上曰日未晡
可命樂殿上笙簧琵琶箜篌方響箏簫登陛合奏宮
娥妙舞進御酒上執(zhí)爵命掌樽者注群臣酒曰可共
飲此杯群臣俯伏謝上又曰可觀群臣□陛以觀又
頓首謝又命宮娥撫琴擘阮已而群臣盡醉臣竊考
鹿鳴之□冠于小雅而忠臣嘉賓得盡其心既醉太
平之時醉酒飽德人有士君子之行在昔君臣施報
之道在于飲食燕樂之間太清自真祖開宴以迄于
今飲食之設(shè)供張之盛樂奏之和前此未有勸侑之
恩禮意之厚相與無間之情亦今昔所無實君臣千
載之遇而臣德輶智殫曾不足仰報萬分昔仲甫徂
齊式遄其歸而吉甫作誦穆如清風召虎受命錫以
圭瓚虎拜稽首對揚王休作召公考天子萬壽然則
上之施光下之報宜厚而臣老矣論報無所切不自
量慕古人之風謹稽首再拜誦曰皇帝在御政若稽
古昔周宣王燕嘉吉甫曰來汝京實始予輔厥初有
為唱予和汝式遄其歸遠于吳楚勞還于庭飲至于
露既又享之其開禁□有來帝車相視其所于此膳
羞于此樂舞海物惟錯于以加俎何錫予之實篚及
筥簫鼓鏘鏘后庭委女帝曰宣和不遠跬步人昔有
言金柱玉戶帝命子攸爾掖爾父乃瞻庭除乃歷殿
廡綠飾上棟漆朱下宇梁無刻雕檻不采組有石巖
巖有泉湑湑體道清心于此燕處彼言厚誣何恤何
慮帝執(zhí)帝爵勸酬交舉毋相其儀毋間笑語有喜惟
王飲之俾飫臣拜稽首千載之遇君施臣報式燕且
譽臣拜稽首明命是賦天子萬年受天之祜
蔡元長所述太清樓侍燕記既列于前又得保和殿
曲燕延福宮曲燕二記今復載于左方宣和元年九
月十二日皇帝詔臣蔡京臣王黼臣越王臣燕王
似臣嘉王楷臣童貫臣嗣濮王仲忽臣馮熙載臣蔡
攸燕保和殿臣蔡鯈臣蔡翛臣蔡鞗東曲水朝于玉
華殿上步西曲水循□架至太寧閣登層巒琳霄
騫鳳垂云亭景物如前林木蔽蔭加勝始至保和殿
三楹楹七十架兩挾閣無彩繪飾侈落成于八月而
高竹崇檜已森然蓊□中楹置御榻東西二間列寶
玩與古鼎彝器玉左挾閣曰妙有設(shè)古今儒書史子
楮墨右曰日宣道家金柜玉笈之書與神霄諸天隱
文上步前行稽古閣有宣王石鼓歷邃古尚古鑒古
作古傳古博古秘古諸閣藏祖宗訓謨與夏商周尊
彝鼎鬲爵斝卣敦盤盂漢晉隋唐書畫多不知識駭
見上親指示為言其概因指閣曰此藏卿表章字札
無遺者命開柜柜有朱隔隔內(nèi)置小匣匣內(nèi)覆以繒
綺得臣所書撰淑妃劉氏制臣進曰札惡文鄙不謂
襲藏如此念無以報稱頓首謝抵玉林軒過宣和殿
列岫軒天真閣凝德殿之東崇石峭壁高百丈林壑
茂密倍于昔見過翠翹燕閣諸處賜茶全真殿上親
御擊注湯出乳花盈面臣等惶恐前曰陛下略君臣
夷等為臣下烹調(diào)震悸惶怖豈敢啜頓首拜上曰可
少休乃出瑤林殿中使馮皓傳旨留題殿壁喻臣筆
墨已具乃題曰瓊瑤錯落密成林檜竹交加午有陰
恩許塵凡時縱步不知身在五云深頃之就坐女童
樂作坐間則荔子黃橙金柑相間布列前后命師文
浩剖橙分賜酒五行再休許至玉真軒軒在保和西
南廡即安妃妝閣命使傳旨曰雅燕酒酣添逸興玉
真軒內(nèi)看安妃詔臣賡補成篇臣即題曰保和新殿
麗秋輝詔許塵凡到綺闈方是時人自謂得見妃矣
既而但畫像掛西垣臣即以謝奏曰玉真軒檻暖如
春只見丹青未有人月里嫦娥終有恨鑒中姑射未
應(yīng)真須臾中使召臣至玉華閣上手持詩曰因卿有
詩況姻家自當見臣曰頃緣葭莩已得拜望故敢以
詩請上大笑妃素妝無珠玉飾綽約若仙子臣前進
再拜敘謝妃答拜臣又拜妃命左右掖起上手持大
觥酌酒命妃曰可勸太師臣奏曰禮無不報不審酬
酢可否于是持瓶注酒授使以進再坐徹女童去羯
鼓御侍奏細樂作蘭陵王揚州散古調(diào)酬勸交錯上
顧群臣曰桂子三秋七里香七里香桂子名也臣楷
頃許對曰麥云九夏兩岐秀臣攸曰雞舌五年千歲
棗臣曰菊英九日萬齡黃乃賡載歌曰君臣燕衎升
平際屬句論文樂未央臣奏曰陛下樂與人同不間
高卑日且莫久勤圣躬不敢安上曰不醉無歸更勸
迭進酒行無算上忽憶紹圣春宴口號二句問曰卿
所作否余句云何臣曰臣所進詩歲久不記上曰是
時以疾告假哲宗召至宣和西閣問所告假者對曰
臣有負薪之疾不果預需云之燕哲宗曰蔡承旨有
隹句曰紅蠟青煙寒食后翠華黃屋太微間不可不
赴上曰臣敢不力疾遵奉是日待漏東華哲宗已遣
使詢來否語罷命郝隨持杯以勸凡三酬大醉免謝
扶出因沉吟曰記上下句有曰集英班者繼而曰牙
牌曉奏集英班日照云龍下九關(guān)紅蠟青煙寒食后
翠華黃屋太微間繼又曰三春樂奏三春曲萬歲聲
連萬歲山欲識君臣同樂意天威咫尺不違顏臣頓
首謝曰臣操筆注思于今二十年陛下語及方省仿
□然不記一字陛下藩邸已知臣蓋非今日豈勝榮
幸再拜謝上輪指曰二十四年矣左右皆大驚非圣
人孰與夫此臣又謝曰臣被知藩邸受眷紹圣兩朝
遭遇臣駑下衰老無毫發(fā)稱報上曰屢見哲宗道卿
但為章惇輩沮忌不及用朕時年八歲垂髫侍側(cè)一
日哲宗疑慮默若有所思問曰大臣以謂不當紹述
朕深疑之奏曰臣聞子紹父業(yè)不當問人何疑之有
哲宗駭曰是兒有大志如此由是劉摯呂大防相繼
斥逐紹述自此始臣奏曰陛下曲燕御酒樂欣交通
而時追惟哲宗付托與紹述之始孝友篤于誠心非
臣之幸社稷天下之幸因再拜賀黼已下皆再拜上
又曰嘗記合食與卿否臣謝曰是時大禮禁嚴廚饔
不得入貿(mào)食端邸蒙陛下賜之臣被遇自茲終身不
敢忘又曰崇政殿試卿在西幕詳定時因入持扇求
書得二詩皆杜甫所作詩曰戶外昭容紫袖垂雙瞻
御座引朝儀香飄合殿春風轉(zhuǎn)花覆千官淑景移又
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龍蛇
動宮殿風微燕雀高臣曰崇寧初蒙宣諭扇猶在上
曰今尚在也臣曰自古人臣遭遇或以一能一技見
知當時名顯后世臣章句片言二十年前已蒙收錄
崇寧以來被遇若此君臣千載豈非一日君之施厚
臣之報豐臣無尺寸孤負恩紀但知感涕上曰卿可
以安矣臣又奏曰樂奏繽紛酒觴交錯方事燕飲上
及繼述下及故老若朋友相與銜杯酒接殷勤之歡
道舊論新顧臣何足以當臣請序其事以示后世知
今日燕樂非酒食而已夜漏已二鼓五籌眾前奏丐
罷始退十三日臣京序延福宮曲宴記宣和二年十
二月癸巳召宰執(zhí)親王等曲宴于延福宮特召學士
承旨臣李邦彥學士臣宇文粹中與示異恩也是日
初御睿謨殿設(shè)席如外廷賜宴之禮然器用殽品
奇精致非常宴比仙韶執(zhí)樂和音曼聲合變爭節(jié)亦
非教坊工人所能髣□上遣殿中監(jiān)蔡行諭旨曰此
中不同外廷無彈奏之儀但飲食自如食味果實有
余者可攜歸酒五行以碧玉盞宣諭(
侍宴諸臣云前此曲宴早
坐未嘗宣勸今出異數(shù))
少憩于殿門之東廡晚召赴景龍門觀
燈玉華閣飛升金碧絢耀疑在云霄間設(shè)衢樽鈞樂
于下都人熙熙且醉且戲繼以歌誦示天下與民同
樂之恩侈太平之盛事次詣穆清殿后入崆峒洞天
過霓橋至會寧殿有八合東西對列曰琴棋書畫茶
丹經(jīng)香臣等熟視之自崆峒入至八合所陳之物左
右上下皆琉璃也映徹焜煌心目俱奪合前再坐小
案玉斝珍異如海陸羞鼎又與睿謨不同酒三行甚
速起詣殿側(cè)縱觀上謂保和殿學士蔡翛曰引二翰
苑子細看一一說與諄諭再三次詣成平殿鳳燭龍
燈燦然如畫奇?zhèn)トf狀不可名言上命近侍取茶具
親手注湯擊拂少頃白乳浮盞面如疏星淡月顧諸
臣曰此自布茶飲畢皆頓首謝既而命坐酒行無筭
復出宮人合曲妙舞蹁躚態(tài)有余妍凡目創(chuàng)見上諭
臣邦彥臣粹中曰此盡是嬪御自來翰林不曾與此
集自卿等始又曰翰林志誰修太宰王黼奏云承旨
李邦彥上顧臣邦彥曰好翰林志可以盡載此事此
卿等榮遇臣邦彥謝不敏瓊瑤玉舟宣勸非一上每
親臨視使釂復顧臣某曰李承旨善飲仍數(shù)被特勸
夜分而罷臣仰惟陛下加惠親賢共享太平肆念詞
臣許陪鼎席宗工之末周于待遇略去常儀臣邦彥
粹中首膺異數(shù)親承玉音俾編載榮遇以侈北門之
盛蓋陛下崇儒右文表異鰲禁用示眷矚之意誠千
載幸會也竊伏惟念一介微臣粵自布衣叨膺識擢
凡所蒙被度越倫□曾微毫忽以助山岳茲侍燕衎
咫尺威顏獨誤睿獎至官而不名豈臣糜捐所能稱
塞臣竊觀文武之盛始于憂勤而逸樂繼之鹿鳴之
燕群臣嘉賓得盡其心故天保之報永永無極臣雖
□陋敢忘歸美之義輒揚盛跡備載于篇使視草之
臣知圣主曲宴內(nèi)務(wù)自臣等始謹錄進呈伏取進止
齊東野語庚子九月上宣諭宰執(zhí)云已有指揮閣門
令今后常朝宰臣免宣名他朝會則否且云朕記得
老蘇議論贊儀之臣呼名如胥吏非禮貌之意也
宋史徐誼傳誼字子宜一字宏父溫州人干道八年
進士累官太常丞孝宗臨御久事皆上決執(zhí)政惟奉
旨而行群下多恐懼顧望誼諫曰若是則人主日圣
人臣日愚陛下誰與共功名乎及論樂制誼對以宮
亂則荒其君驕商亂則陂其官壞上遽改容曰卿可
謂不以官自惰矣
金史熙宗本紀皇統(tǒng)元年五月梁宋國王宗干薨庚
戌上親臨日官奏戌亥不宜哭泣上曰君臣之義骨
肉之親豈可避之遂哭之慟命輟朝七日六月甲戌
詔都元帥宗弼與宰執(zhí)同入奏事庚寅行臺平章政
事耶律暉致仕壬辰有司請舉樂上以宗干新喪不
允甲午紀王宗強薨上親臨輟朝如宗干喪
高汝礪傳上嘗謂汝礪曰朕每見卿侍朝恐不任其
勞許坐殿下而卿終不從何哉夫君臣相遇貴在誠
實小謹區(qū)區(qū)朕固不較也汝礪以君臣之分甚嚴不
敢奉命
徒單克寧傳皇太孫為皇帝是為章宗徙封為東平
郡王詔克寧朝朔望朝日設(shè)坐殿上克寧固辭詔近
臣勉諭克寧涕泣謝曰憐憫老臣幸免常朝豈敢當
坐禮其后每朝必為克寧設(shè)坐克寧侍立益敬即位
詔文凡除名開落官吏并量材錄用張汝霖奏真盜
枉法不可恕克寧曰陛下初即位行非常之典贓吏
誤沾恩宥其害小國之大信不可失也章宗深然之
無何進拜太傅兼尚書令賜尚衣玉帶乞致仕不許
詔譯諸葛孔明傳賜之詔尚書省曰太傅年高旬休
外四日一居休大事錄之細事不須親也賜金五百
兩銀五千兩錢千萬重彩二百端絹二千匹
粘割斡特剌傳斡特剌拜參知政事世宗謂宰臣曰
朕素知此人極有識慮貌雖柔而心甚剛直所行不
率易也
孫鐸傳泰和二年上召鐸戶部侍郎張復亨議交鈔
復亨曰三合同鈔可行鐸請廢不用詰難久之復亨
議詘上顧謂侍臣曰孫鐸剛正人也雖古魏征何以
加焉
仆散揆傳揆為宣撫河南軍民使上諭之曰朕即位
以來任宰相未有如卿之久者若非君臣道合一體
同心何以及此
元史博爾朮傳爾朮阿兒剌氏始祖孛端察兒以才
武雄朔方父納忽阿兒闌與烈祖神元皇帝接境敦
睦鄰好博爾朮志意沉雄善戰(zhàn)知兵事太祖于潛邸
共履艱危義均同氣征伐四出無往不從時諸部未
寧博爾朮每警夜帝寢必安枕寓直于內(nèi)語及政要
或至達旦君臣之契猶魚水也初要兒斤部卒盜牧
馬博爾朮與往追之時年十三知眾寡不敵乃出奇
從旁夾擊之盜舍所掠去及戰(zhàn)于大赤兀里兩軍相
接下令殊死戰(zhàn)跬步勿退博爾朮系馬于腰跽而引
滿分寸不離故處太祖嘉其勇膽又嘗潰圍于怯列
太祖失馬博爾朮擁帝累騎而馳頓止中野會天雨
雪失牙帳所在臥草澤中與木華黎張氈裘以蔽帝
通夕植立足跡不移及旦雪深數(shù)尺遂免于難篾里
期之戰(zhàn)亦以風雪迷陣再入敵中求太祖不見急趨
輜重則帝已還臥憩車中聞博爾朮至曰此天贊我
也丙寅歲太祖即皇帝位君臣之分益密嘗從容謂
博爾朮及木華黎曰今國內(nèi)平定多汝等之力我之
與汝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汝等宜體此勿替
不忽木傳不忽木以天下之重自任知無不言世祖
嘗語之曰太祖有言人主理天下如右手持物必資
左手承之然后能固卿實朕之左手也每侍燕間必
陳說古今治要世祖每拊髀嘆曰恨卿生晚不得早
聞此言然亦吾子孫之褔臨崩以白璧遺之曰他日
持此以見朕也
許國禎傳國禎子扆字君黼一名忽魯火孫從其父
國禎事世祖于潛邸進退莊重世祖喜之賜今名俾
從許衡學入備宿衛(wèi)忠慎小心嘗因事忤旨欲罪之
帝后悔謂近侍帖哥曰朕欲罪忽魯火孫汝何不言
汝二人自今結(jié)為兄弟有所譴責則更相進諫乃置
金酒中賜二人飲以為盟時裕宗居東宮帝又諭忽
魯火孫曰若太子罪汝將誰諫耶遂命東宮臣慶山
奴亦同飲金酒
海上紀聞宋公訥病高廟遣中使諭曰卿稟天命之
性發(fā)仲尼之誠施己之幽德修道教人所以病不久
而速瘥以其有神也又嘗言宋祭酒骨格必壽適有
畫工至命繪公像甚肖上喜吏部尚書余熂不喜公
以事逐公去上怒誅熂念公老召其子望江縣主簿
麟侍養(yǎng)二十年卒于官年八十上為文祭之故事文
臣四品無給喪費者給自公始又遣行人祭于家為
治墳塋官其次子復祖為司業(yè)一時君臣之契莫倫

明良錄略上嘗與宋濂飲濂辭上強之至三觴面如
赭行不成步上歡笑親御翰墨賦楚詞一章以賜仍
命侍臣咸賦醉學士歌曰俾后世知朕君臣同樂若
此也九年乃拜學士承旨上謂曰朕以布衣為天子
卿亦起草萊列侍從為開國文臣之首俾世世與國
同休不亦美乎輒令取子孫官之特召太子選良馬
以賜濂上親作馬歌以寵耀焉上又嘗稱濂寵辱不
驚始終無異可以為賢人君子十年致仕歸臨行賜
緡幣及御制文集皇太子贈以衣三襲上諭曰朕最
慎于賞予嘉卿忠誠故有是賜又曰卿年幾何曰六
十有八上曰藏此幣俟三十二年后作百歲衣也是
年九月入朝上降敕遣儀曹奉醪膳諸物抵寓館以
賜自是日侍上游歷觀闕盤旋禁□便殿侍食日晏
始退上喟然嘆曰純臣哉歲暮辭還上謂其子璲曰
爾父雖去朕嘗見諸夢寐中書舍人史靖可太子正
字桂良彥等皆為詩歌以紀之
龍興慈記武寧達疾亟圣祖幸其第至榻前問之占
二句曰聞?wù)f君王鑾駕來一花未謝百花開蓋諷待
用英賢之眾戀主之思乎執(zhí)圣祖手不放圣祖曰卿
欲朕緊掌山河達就榻上頭勉主之忠乎嗚呼君
臣始終兩得之矣
青溪暇筆洪武間翰林應(yīng)奉唐肅有應(yīng)制賦海東青
一絕云雪翮能追萬里風坐令狐兔草間空詞臣不
敢忘規(guī)諫卻憶當時魏鄭公自記云是日上御奉天
門外西鷹房觀海東青翰林學士宋濂因諫曰禽荒
古所戒上曰朕聊玩之耳不甚好也濂曰亦當防微
杜漸上遂起嗚呼我太祖圣明天縱固非唐太宗所
能肖然宋公之真誠不在鄭公之下而肅之詩亦可
謂善于規(guī)諷矣此雖一事可以見當時君臣相得之
際如此其盛也
吾學編上嘗召劉大夏諭曰事有不可每欲召卿議
又以非卿部事而止后有當行罷者卿揭帖啟朕公
對不敢上問何也曰先朝李孜省可戒上曰朕與卿
論政事豈孜省比曰臣下以揭帖密進朝廷以揭帖
顯行何異前代斜封墨敕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內(nèi)咨
內(nèi)閣可也上稱善
遵聞錄陶安為翰林學士賜以門對曰國朝謀略無
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后又以安為江西參政而卒
圣祖親制文遣使祭之其蒙被寵眷終始不衰如此
視諸宋濂其間幸與不幸相去遠矣
明外史楊士奇?zhèn)鲿r藩司守令皆朝京師尚書李慶
言于帝請發(fā)軍伍余馬給有司歲課其駒士奇力言
不可不報有頃按察司陳智亦上章言畜馬非是帝
乃御思善門召士奇謂曰朕聞李慶呂震皆不樂卿
朕念卿孤立恐為所傷不欲因卿言罷耳因出智章
使草敕行之士奇頓首曰陛下知臣臣不孤矣
仰山脞錄楊文懿公登第入翰林每進講必傅經(jīng)義
以納忠誨一日講說命有曰明君圖治常患其臣不
言忠臣進言惟恐其君不行臣不言則君徒負聰明
而罔聞乎治要君不行則臣徒費講說而無補乎上
德臣言之而君行之若高宗傅說可以為萬世法矣
公語他學士曰萬一蒙上過聽不賢于優(yōu)孟滑稽之
談乎
溪山余話我朝君臣隔絕實以憲廟口吃之故至孝
宗末年有意召見大臣與議機務(wù)李西涯文正公東
陽載在燕對錄比來南劍聞之蕭少卿九成韶言一
日孝廟嘗問司禮監(jiān)祖宗時召見大臣其禮如何當
在何處蕭敬對云英宗多在文華殿嘗見臨殿前楹
見吏部尚書王公翱問對畢王公辭去顧見其衣后
破損再呼還問衣破何不令家人補之王公答曰今
日偶服此到部適聞命不及更衣英廟撫掌笑命賜
一綺孝廟聞之曰朕不能如祖宗簡易若此數(shù)日間
遂召見兵部尚書劉公大夏見后稱好好向見邃庵
楊公一清亦談一事云時甘肅闕總兵官會推恭順
侯吳瑾英廟以為得人召問王公何如王公以為不
可用英廟遽曰老王執(zhí)拗外廷皆道此人好獨爾以
為不可何也王公叩頭曰吳瑾是色目人甘肅地近
西域多回回雜處豈不笑我中國乏人英廟即撫掌
曰還是老王有見識即命另推祖宗時君臣之間契
會如此孝廟有意修復真圣政也
戶部尚書杏岡李公瓚嘗為兵部主事言東山劉公
大夏當孝宗之朝最為得君公亦以天下為任議汰
冗食凡軍職皆以軍功為準通查裁革既得旨議之
而一時侍衛(wèi)將軍力士之流皆以才藝選初無軍功
該司失于照詳類行報罷一時哄然時駙馬都尉樊
凱管紅盔將軍特過兵部為言此□不宜裁革東山
概拒之凱積不平適當駕升殿凱立午門外語諸人
曰爾□不用了昨已奉旨裁革雖我亦無地位矣蓋
激之也眾人遂散出孝宗上殿平昔執(zhí)瓜帶刀之人
皆不在儀衛(wèi)簡寂恐恐不安屢顧左右問故既退遂
宣樊駙馬面究凱奏昨兵部已行裁革去矣孝宗大
聲曰劉大夏敢如此玉色不怡復宣兵部東山至走
急氣促不能了了而裁革之事悉罷圣眷遂衰矣夫
以東山之公忠與孝廟之有為事機一失乃至于此
信乎臣不密則失身一時疏略甚可惜也該司可謂
無人矣諺云幸門如鼠穴此言可以喻
名山藏典謨記宣德四年四月薦鰣魚奉先殿分嘗
大學士楊士奇楊榮金幼孜賜酒制詩士奇等和上
曰今日君臣當以卷阿相勖
嘉靖十四年八月上召費宏無逸殿東室曰朕取稼
穡艱難之意構(gòu)茲殿今日召卿庶幾君臣同游盛美
永陵編年史嘉靖十年三月御制視谷先蠶壇位賦
手授張孚敬曰朕偶有作卿等刪潤和之以寓儆戒
之意孚敬請上手書賜為世寶許之復諭孚敬曰朕
惟君臣之際固不可不嚴此在朝當慎若燕處則猶
家人漢文帝前席賈生迄今以為美政君臣不交治
功不成卿于朕猶周公愛成王公以孝訓于朕他特
余事耳夙夜在公事君盡禮輔道大臣與他臣不同
故曰道之教訓傅之德義保其身體今后凡有令謨
入奏不時面對交修朕志今春朕奉兩宮春游后與
卿一游仰遵圣祖丕訓

 君臣部藝文一
  論時政疏         漢賈誼
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眾庶如地故陛九級上
廉遠地則堂高陛亡級廉近地則堂卑高者難攀卑
者易陵理勢然也故古者圣王制為等列內(nèi)有公卿
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后有官師小吏延及庶
人等級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里諺曰
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諭也鼠近于器尚憚不投恐傷
其器況于貴臣之近主乎廉恥節(jié)禮以治君子故有
賜死而亡戮辱是以黥劓之□不及大夫以其離主
上不遠也禮不敢齒君之路馬□其芻者有罰見君
之幾杖則起遭君之乘車則下入正門則趨君之寵
臣雖或有過刑戮之□不加其身者尊君之故也此
所以為主上豫遠不敬也所以體貌大臣而厲其節(jié)
也今自王侯三公之貴皆天子之所改容而禮之也
古天子之所謂伯父伯舅也而今與眾庶同黥劓髡
刖笞傌棄市之法然則堂不亡陛呼被戮辱者不泰
迫呼廉恥不行大臣無乃握重權(quán)大官而有徒隸亡
恥之心呼夫望夷之事二世見當以重法者投鼠而
不忌器之習也臣聞之履雖鮮不加于枕冠雖敝不
以苴履夫嘗已在貴寵之位天子改容而體貌之矣
吏民嘗俯伏以敬畏之矣今而有過帝令廢之可也
退之可也賜之死可也滅之可也若夫束縛之系□
之輸之司寇編之徒官司寇小吏詈罵而榜笞之殆
非所以令眾庶見也夫卑賤者習知尊貴者之一旦
吾亦乃可以加此也非所以習天下也非尊尊貴貴
之化也夫天子之所嘗敬眾庶之所嘗寵死而死耳
賤人安得如此而頓辱之哉豫讓事中行之君智伯
伐而滅之移事智伯及趙滅智伯豫讓釁面吞炭必
報襄子五起而不中人問豫子豫子曰中行眾人畜
我我故眾人事之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故
此一豫讓也反君事讎行若狗彘已而抗節(jié)致忠行
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故主上遇其大臣如遇犬馬
彼將犬馬自為也如遇官徒彼將官徒自為也頑頓
亡恥奊詬亡節(jié)廉恥不立且不自好茍若而可故見
利則逝見便則奪主上有敗則因而挻之矣主上有
患則吾茍免而已立而觀之耳有便吾身者則欺賣
而利之耳人主將何便于此群下至眾而主上至少
也所托財器職業(yè)者粹于群下也俱亡恥俱茍妄則
主上最病故古者禮不及庶人刑不至大夫所以厲
寵臣之節(jié)也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廢者不謂不廉
曰簠簋不飾坐污穢淫亂男女無別者不曰污穢曰
帷薄不修坐罷□不勝任者不謂罷□曰下官不職
故貴大臣定有其□矣猶未斥然正以呼之也尚遷
就而為之諱也故其在大譴大何之域者聞譴何則
白冠牦纓盤水加劍造請室而請□耳上不執(zhí)縛系
引而行也其有中□者聞命而自弛上不使人頸盭
而加也其有大罪者聞命則北面再拜跪而自裁上
不使捽抑而刑之也曰子大夫自有過耳吾遇子有
禮矣遇之有禮故群臣自□嬰以廉恥故人矜節(jié)行
上設(shè)廉恥禮義以遇其臣而臣不以節(jié)行報其上者
則非人類也故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亡身國
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惟義所在上
之化也故父兄之臣誠死宗廟法度之臣誠死社稷
輔翼之臣誠死君上守圄捍敵之臣誠死城郭封疆
故曰圣人有金城者此物此志也彼且為我死故吾
得與之俱生彼且為我亡故吾得與之俱存夫?qū)?br />我危故吾得與之皆安顧行而忘利守節(jié)而仗義故
可以托不御之權(quán)可以寄六尺之孤此厲廉恥行禮
誼之所致也主上何喪焉此之不為而顧彼之久行
故曰可為長太息者此也
按此物此志如淳作比
顏師古作此今從顏注

  圣主得賢臣頌        王褒
夫荷旃被毳者難與道純綿之麗密羹藜唅糗者不
足與論太牢之滋味今臣僻在西蜀生于窮巷之中
長于蓬茨之下無有游觀廣覽之知顧有至愚極陋
之累不足以塞厚望應(yīng)明旨雖然敢不略陳愚心而
抒情愫記曰恭惟春秋法五始之要在乎審己正統(tǒng)
而已夫賢者國家之器用也所任賢則趨舍省而功
施普器用利則用力少而就效眾故工人之用鈍器
也勞筋苦骨終日矻矻及至巧冶鑄干將之樸清水
淬其鋒越砥斂其鍔水斷蛟龍陸剸犀革忽若篲汜
畫涂如此則使離婁督繩公輸削墨雖崇臺五層延
袤百丈而不混者工用相得也庸人之御駑馬亦傷
吻敝策而不進于行胸喘膚汗人極馬倦及至駕嚙
膝驂乘旦王良執(zhí)靶韓哀附輿縱馳騁騖忽如景靡
過都越國蹶如歷塊追奔電逐遺風周流八極萬里
一息何其遼哉人馬相得也故服絺绤之涼者不苦
盛暑之郁燠襲貂狐之暖者不憂至寒之凄愴何則
有其具者易其備賢人君子亦圣王之所以易海內(nèi)
也是以嘔喻受之開寬裕之路以延天下之英俊也
夫竭智附賢者必建仁策索人求士者必樹伯跡昔
周公躬吐握之勞故有圄空之隆齊桓設(shè)庭燎之禮
故有匡合之功由此觀之君人者勤于求賢而逸于
得人人臣亦然昔賢者之未遭遇也圖事揆策則君
不用其謀陳見悃誠則上不然其信進仕不得施效
斥逐又非其愆是故伊尹勤于鼎俎太公困于鼓刀
百里自鬻寧子飯牛離此患也及其遇明君遭圣主
也運籌合上意諫諍則見聽進退得關(guān)其忠任職得
行其術(shù)去卑辱奧渫而升本朝離疏釋蹺而享膏粱
剖符錫壤而光祖考傳之子孫以資說士故世必有
圣智之君而后有賢明之臣故虎嘯而冽風龍興而
致云蟋蟀俟秋吟蜉蝣出以陰易曰飛龍在天利見
大人詩曰思皇多士生此王國故世平主圣俊乂將
自至若堯舜禹湯文武之君獲稷契皋陶伊尹呂望
之臣明明在朝穆穆布列聚精會神相得益章雖伯
牙操遞鍾逢門子彎烏號猶未足以喻其意也故圣
主必待賢臣而弘功業(yè)俊士亦俟明主以顯其德上
下俱欲歡然交欣千載一會論說無疑翼乎如鴻毛
遇順風沛乎如巨魚縱大壑其得意若此則胡禁不
止曷令不行化溢四表橫被無窮遐夷貢獻萬祥畢
臻是以圣主不遍窺望而視已明不殫傾耳而聽已
聰恩從祥風翱德與和氣游太平之責塞優(yōu)游之望
得遵游自然之勢恬淡無為之場休征自至壽考無
疆雍容垂拱永永萬年何必偃仰詘信若彭祖呴噓
呼吸如喬松眇然絕俗離世哉詩云濟濟多士文王
以寧蓋信乎其以寧也
  演連珠          晉陸機
臣聞日薄星回穹天所以紀物山盈川沖后地所以
播氣五行錯而致用四時運而成歲是以百官恪居
以赴八音之離明君執(zhí)契以要克諧之會
臣聞髦俊之才世所希乏丘園之秀因時則揚是以
大人基命不擢才于后土明主聿興不降佐于昊蒼
  屈突通尉遲敬德張公謹傳后合贊
                唐書
屈突通盡節(jié)于隋而為唐忠臣何哉惟其一心故事
兩君而無嫌也敬德之來太宗以赤心付之桑蔭不
徙而大功立君臣相遇古人謂之千載顧不諒哉投
幾之會間不容穟公謹所以抵龜而決也
  房杜傳贊          同前
太宗以上圣之才取孤隋攘群盜天下已平用元齡
如晦輔政興大亂之余紀綱雕弛而能興仆植僵使
號令典刑粲然罔不完雖數(shù)百年猶蒙其功可謂名
宰相然求所以致之之跡逮不可見何哉唐柳芳有
言帝定禍亂而房杜不言功王魏善諫而房杜讓其
直英衛(wèi)善兵而房杜濟以文持眾美效之君是后新
進更用事元齡身處要地不吝權(quán)善始以終此其成
令名者諒其然乎如晦雖任事日淺觀元齡許與及
帝所親款則謨謀果有大過人者方君臣明良志□
議從相資以成固千載之遇蕭曹之勛不足進焉
  段平仲傳贊         同前
君有常尊臣有定卑自然之勢也然臣不自通于上
君不降而逮諸下則治不得成而功不彰反是而天
下之務(wù)粲焉幾矣德宗察察欲折伏臣下自為聰明
而治愈疏段平仲一忤上倉皇失對而猶以取名何
哉下知所職而上喪其所以為上也故圣王屈己從
諫君臣兩得其美知道之本歟
  君臣同德賦         闕名
曰若稽古巨唐累圣重光盛烈貫于千古英聲超于
百王爾乃群瑞呈祥眾靈□慶神降休祉天垂寶命
鳳箓于是薦臻龜書以之迭映萬姓忻東戶之日一
人奏南風之詠至矣哉媺無德而稱焉臣聞非常之
主必有非常之臣是以元凱升而唐德茂稷用而
虞化淳武丁夢征兮求版筑之士文王卜兆兮得垂
釣之賓豈直星精之誕方朔維岳之降甫申故能殷
周嘆其多士皇漢歌其得人亦有九合稱齊三分號
蜀猶傳善政尚留芳躅方鴻翼以濟時比魚水而敦
俗誠小國之邊鄙亦順時而自足豈若我圣明之有
天下也六合以為家籠八荒而建國既垂拱而敷
化諒偃兵而興德為百代之規(guī)模立萬邦之軌則于
是大君端冕而多暇群臣奉職而有方巍巍蕩蕩濟
濟鏘鏘咸有一德視人如傷夔龍在位鹓鷺成行君
臣同德而均美圣母臨人而永昌豈徒超五臣而逾
十亂固將六五帝而四三皇小臣微淺才智疏越濫
吹紫庭獻賦絳闕敢同輿頌竊為歌曰元首明哉股
肱良哉盛德至矣大業(yè)廣矣我一人兮化無窮臨萬
國兮道既融同心同德君圣臣忠子子孫孫永代克

  賜劉基歸老青田書     明太祖
朕聞古人有云君子絕交惡言不出忠臣去國不潔
其名爾劉基括蒼之士少有英名海內(nèi)聞之及元末
群雄鼎峙熟辨真?zhèn)握哒l歲在戊戌天下正當擾亂
之秋朕親率六軍下雙溪而有浙左獨爾括蒼未附
惟知爾名耳吾將謂白面書生不識時務(wù)不久而括
蒼附朕已還京何期仰觀俯察獨斷無疑千里之余
兼程而至謁朕陳情百無不當至如用征四方摧堅
撫順爾亦助焉不數(shù)年間天下一統(tǒng)當定功行賞之
時朕不忘爾從未定之秋是用加以顯爵特使垂名
于千萬年之不朽□歸老于桑梓以盡天年何期禍
生于有隙致使不安若明以憲章則輕重有不可恕
若論相從之始則國有八議故不奪其名而奪其祿
此國之大體也然若愚蠢之徒必不克己將謂己是
而國非卿善為忠者所以不辨而趨朝一則釋他人
之余論況親君之心甚切此可謂不潔其名者歟惡
言不出口者歟卿今年邁居京數(shù)載近聞老病日侵
不以筋力自強朕甚憫之于戲禽鳥生于叢木翎翅
干而揚去戀巢之情時時而復顧禽鳥如是況于人
乎若商不亡于道官終老于家世人之萬幸也今也
老病未篤可速往括蒼共語兒孫以盡考終之道豈
不君臣兩盡者歟

 君臣部藝文二

  柏梁臺詩
 武帝元封三年作柏梁臺詔群臣二千石有能為
 七言詩乃得上坐
日月星辰和四時

驂駕駟馬從梁來
梁孝
王武
郡國士
馬羽林材

司馬
總領(lǐng)天下誠難治
丞相
石慶
和撫四夷不
易哉
大將
軍衛(wèi)青
刀筆之吏臣執(zhí)之
御史大
夫兒寬
撞鐘伐鼓聲
中詩
太常
周建德
宗室廣大日益滋
宗正
劉安國
周衛(wèi)交戟禁
不時
衛(wèi)尉
路博德
總領(lǐng)從宗柏梁臺
光祿勛
徐自為
平理清讞決
嫌疑
廷尉
杜周
修飾輿馬待駕來
太仆
公孫賀
郡國吏功差次

大鴻臚
壺充國
乘輿御物主治之
少府
王溫舒
陳粟萬石揚筥

大司
農(nóng)張成
僥道宮下隨討治
執(zhí)金吾
中尉豹
三輔盜賊天下

左馮
翊盛宣
盜阻南山為民災
右扶風
李成信
外家公主不可


兆尹
椒房率更領(lǐng)其材
詹事
陳掌
蠻夷朝賀常舍其(
典屬
國)
柱欂櫨相枝持


枇杷橘栗桃李梅

官令
走狗
逐兔張罘罳

林令
嚙妃女唇甘如飴

舍人
迫窘詰屈
幾窮哉

方朔

  華林都亭曲水聯(lián)句    宋孝武帝
九宮盛事予旒纊

三輔務(wù)根誠難亮
揚州刺史
江夏王義恭

策拙枌鄉(xiāng)慚恩望
南徐州刺
史竟陵王誕
折沖莫效興民謗(
領(lǐng)軍
將軍元景)
侍禁衛(wèi)儲恩逾量
太子
右率暢
臣謬叨寵九流曠(
吏部
尚書莊)
喉唇廢職方思讓

中偃
明筆直繩天威諒(
御史中丞
顏師伯)

  聯(lián)句         北魏節(jié)閔帝
 帝使薛孝通等相嘲以酒為韻
既逢堯舜君愿上萬年壽


平生好元默慚為萬國



 帝曰卿所謂壽豈得徒然便命酌酒仍命更嘲孝
 通以忠為韻
圣主臨萬幾享世永無窮


豈惟被豐草方亦及昆



朝賢既濟濟野苖又芃芃


君臣體魚水書軌
一華戎

微臣信慶渥何以答華嵩



  奉和賜詩        隋許善心
帝道屬升平天文預觀象茲生荷化育博施多含養(yǎng)
正始振皇風端居留眷想夕拜參近侍朝恩濫弘獎
溫樹貴不言克艱庶無爽
  十月誕辰內(nèi)殿宴群臣效柏梁體聯(lián)句
               唐中宗
 紀事云帝謂侍臣曰今天下無事朝野多歡欲與
 卿等詞人時賦詩宴樂可識朕意不須惜醉大學
 士李嶠宗楚客等跪奏曰臣等多幸同遇昌期謬
 以不才策名文館思勵駑朽庶裨河岳既陪天歡
 不敢不醉此后每游別殿幸離宮駐蹕芳苑鳴笳
 仙禁或戚里宸筵王門□席無不畢從
潤色鴻業(yè)寄賢才

叨居右弼愧鹽梅


運籌帷幄
荷時來

楚客
職掌圖籍濫蓬萊


兩司謬忝謝鍾裴


禮樂銓管效涓埃


陳師振旅清九垓

彥昭
欣承
顧問侍天杯


□恩獻壽柏梁臺


黃縑青簡奉康


藏用
鯫生侍從忝王枚


右掖司言實不才

懷素

宗伯秩禮天地開


帝歌難續(xù)仰昭回(
宋之問 景龍文館記作
謬司考能宸綱該)
微臣捧日變寒灰

景初
遠慚班左愧游陪

官倢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元宗
 律中蕤賓獻酬之象著火在盛德文明之義燀故
 以式宴陳詩上和下暢者也朕宵衣旰食輯聲教
 于萬方卜戰(zhàn)行師總兵鈐于四海勤貪日給憂忘
 心勞聞蟬聲而悟物變見槿花而驚候改所賴濟
 濟朝廷視成鹓鷺桓桓邊塞責辦熊羆喜麥秋之
 有登玩梅夏之無事時雨近霽西郊靃靡而一色
 炎云作峰南山嵯峨而異勢正當召儒雅宴高明
 廣殿肅而清氣生列樹深而長風至廚人嘗散熱
 之饌酒正行逃暑之飲庖捐惡鳥俎獻肥龜新筒
 裹練香蘆角黍恭儉之儀有序慈惠之意溥洽諷
 味黃老致息心于真妙抑揚游夏滌煩想于詩書
 超然元覽自足為樂何止柏枕桃門驗方術(shù)于經(jīng)
 記彩花命縷觀問遺于風俗感婆娑于孝女憫枯
 槁之忠臣而已哉嘆節(jié)氣之循環(huán)美君臣之相樂
 凡百在會咸可賦詩五言紀其日端七韻成其火
 數(shù)豈獨漢武之殿盛朝士之連章魏文之臺壯辭
 人之□作云爾
五月符天數(shù)五音調(diào)夏鈞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xù)命人四時花競巧九子□爭新
方殿臨華節(jié)圓宮宴雅臣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風化可還淳
  春晚宴兩相及禮官麗正殿學士探得風字



                同前
 朕以薄德祗膺歷數(shù)正天柱之將傾紉地維之已
 絕故得承奉宗廟垂拱巖廊居海內(nèi)之尊處域中
 之大然后祖述堯典憲章禹績敦睦九族會同四
 海猶恐烝黎未乂徭役未安禮樂之政虧師儒之
 道喪乃命使者衣繡服行郡縣因人所利擇其可
 勞所以便億兆也乃命將士擐介胄礪矢石審山
 川之向背應(yīng)歲月之孤虛所以靜邊陲也乃命禮
 官考制度稽典則序文昭武穆享天地神祇所以
 申嚴潔也乃命學者繕落簡緝遺編纂魯壁之文
 章綴秦坑之煨燼所以修文教也故能使流寓返
 枌榆之業(yè)遐裔稱藩屏之臣神祇歆其禋祀庠序
 闡其經(jīng)術(shù)既家六合時巡兩京函秦則委輸斯遠
 鼎邑則朝宗所利封畿四塞從來測景之都城闕
 千門自昔交風之地陰陽代謝日月相推豈可使
 春色虛捐韶華□歇乃置旨酒命英賢有文苑之
 高才有掖垣之良佐舉杯稱慶何樂如之同吟湛
 露之篇宜振凌云之藻于時歲在乙丑開元十三
 年三月二十七日
干道運無窮恒將人代工陰陽調(diào)歷象禮樂報元穹
介胄清荒外衣冠佐域中言談延國輔詞賦引文雄
野霽伊川綠郊明鞏樹紅冕□多暇景詩酒會春風
  首夏花萼樓觀群臣宴寧王山亭回樓下又申
  之以賞樂賦詩


    同前
 萬物莫不氣兆乎上而形視乎下鐵石異品云蒸
 □濕草木無心春來咸喜故圣人弘道先王法天
 酒星主獻酬之義需卦陳飲食之象近命群官欣
 時樂宴盡九春之麗景匝三旬之暇日暢飲桂山
 棹歌沁水醇以養(yǎng)德味以平心本將導達陽和助
 成長育亦朝廷多慶軍國余閑者也前月之晦細
 風飄雨繁弦中止列席半醉佳辰易失絕興難追
 良可惋也今年帶閏節(jié)候全晚暑氣猶清芳草未
 歇申布雅意復敘初筵披樂善之邸坐忘憂之觀
 東郊跬步南山在目足以締夏首之新賞補春余
 之墜歡朕登覽上宮俯臨長陌暢眾心之怡虞歡
 歸騎之逶迤鼓之以琴瑟侑之以筐篚衢尊意洽
 場藿思苗賦我有嘉賓之詩奏君臣相悅之樂踟
 躕西日吟玩乘風不知衷情之發(fā)于翰墨也
今年通閏月入夏展春輝樓下風光晚城隅宴賞歸
九歌揚政要六舞散朝衣天喜時相合人和事不違
禮中推意厚樂處感心微別賞陽臺樂前旬暮雨飛
  同二相已下群官樂游園宴
二相謂
張說宋璟

                同前
巽日巖廊暇需云宴樂初萬方朝玉帛千品會簪裾
地入南山近城分北斗余池塘垂柳密原隰野花疏
帟幕看逾暗歌鐘聽自虛興闌歸騎轉(zhuǎn)還奏弼違書
  集賢書院成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得珍字
                同前
廣學開書院崇儒引席珍集賢招袞職論道命臺臣
禮樂沿今古文章革舊新獻酬尊俎列賓主位班陳
節(jié)變云初夏時移氣尚春所希光史冊千載仰茲晨
  端午武成殿宴群臣      同前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春中興慶宮酺宴


   同前
 夫抱器懷才含仁蓄德可以坐而論道者我于是
 乎辟重門以納之作捍四方折沖萬里可運籌帷
 幄者我于是乎懸重祿以待之是故外無金革之
 虞朝有搢紳之盛所以巖廊多暇垂拱無為不言
 而海外知歸不教而寰中自肅元亨之道其在茲
 乎況乎天地交而萬物通陰陽和而四時序所寶
 者粟所貴者賢故以宵旰為懷黎元在念盡力溝
 洫不知宮室之已卑致敬鬼神不知飲食之斯薄
 往以仲冬建子南至初陽爰詔司存式陳郊祀挹
 中外之誠請答人神之厚眷煙歸太乙禮備上元
 足以申昭報之情足以極嚴禋之道然心融萬類
 歸雷雨之先春慶洽百僚象云天而高宴歲二月
 地三秦水泛泛而龍池滿日遲遲而鳳樓曙青門
 左右軒庭映梅柳之春紫陌東西帟幕動煙霞之
 色撞鐘伐鼓云起雪飛歌一聲而酒一杯舞一曲
 而人一醉詩以言志思吟湛露之篇樂以忘憂□
 運臨汾之筆
九達長安道三陽別館春還將聽朝暇回作豫游晨
不戰(zhàn)要荒服無刑禮樂新合酺覃土宇歡宴接群臣
玉斝飛千日瓊筵薦八珍舞衣云曳影歌扇月開輪
伐鼓魚龍雜撞鐘角抵陳曲終酣興晚須有醉歸人
  左丞相說右丞相璟太子少傅干曜同日上官
  命宴東堂賜詩        同前
赤帝收三杰黃軒舉二臣由來丞相重分掌國之鈞
我有握中璧雙飛席上珍子房推道要仲子訝風神
復輟臺衡老將為調(diào)護人鹓鸞同拜日車騎擁行塵
樂聚南宮宴觴連北斗醇俾予成百揆垂拱問彝倫
  中和節(jié)賜百官燕集因示所懷  德宗
至化恒在宥保和茲息人推誠撫諸夏與物長為春
仲月風景暖禁城花柳新芳時協(xié)金奏賜宴同群臣
絲竹豈云樂忠賢惟所親庶洽朝野意曠然天地均
  重陽日賜宴曲江亭賦六韻詩用清字



                同前
 朕在位僅將十載實賴忠賢左右克致小康是以
 擇三令節(jié)錫茲宴賞俾大夫卿士得同歡洽也夫
 共其戚者同其休有其初者貴其終咨爾群寮順
 朕不暇樂而能節(jié)職思其憂咸若時則庶乎理矣
 因重陽之會聊示所懷
早衣對庭燎躬化勤意誠時此萬機暇適與佳節(jié)并
曲池潔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氣滿臺殿秋光清
朝野慶年豐高會多歡聲永懷無荒戒良士同斯情
  麟德殿宴百寮        同前
憂勤承圣緒開泰喜時康恭己臨群后垂衣御八荒
務(wù)閑春向暮朝罷日猶長紫殿初筵列彤庭廣樂張
成功歸輔弼致理賴忠良共此歡娛事千秋樂未央
  中和節(jié)賜群臣宴賦七韻    同前
東風變梅柳萬匯生春光中和紀月令方與天地長
耽樂豈予尚懿茲時景良庶遂亭育恩同致寰???br />君臣永終始交泰符陰陽曲沼水新碧華林桃稍芳
勝賞信多歡戒之在無荒
  恩制賜食于麗正殿書院宴賦得林字
                張說
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誦詩聞國政講易見天心
位竊和羹重恩叨醉酒深緩歌春興曲情竭為知音
  三月二十日詔宴樂游園賦得風字
                前人
樂游形勝地表里望郊宮北闕連天頂南山對掌中
皇恩貸芳月旬宴美成功魚戲芙蓉水鶯啼楊柳風
春光看欲暮天澤戀無窮長□招斜日留光待曲終
  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樂游園宴
                崔尚
春日照長安皇恩寵庶官合錢承罷宴賜帛復追歡
供帳憑高列城池入迥寬花催相國醉鳥和樂人彈
北闕云中見南山樹杪看樂游宜締賞舞詠惜將闌
  恩賜樂游園宴應(yīng)制     張九齡
寶筵延厚命供帳序群公形勝宜春接威儀建禮同
晞陽人似露解慍物從風朝慶千齡始年華二月中
輝光遍草木和氣發(fā)絲桐歲歲無為化寧知樂九功
  奉和圣制賜史供奉曲江宴應(yīng)制 王維
侍從有鄒枚瓊筵就水開言陪柏梁宴新下建章來
對酒山河滿移舟草樹回天文同麗日駐景惜行杯
  群玉殿賜宴


    宋蔡襄
 臣蒙恩宣召再至龍圖閣觀書群玉殿曲宴伏以
 數(shù)千年間無此盛事臣忝職翰墨榮遇非常謹賦
 拙詩一首備載本末上干圣覽無任戰(zhàn)越之至
治道承炎歷皇基亙?nèi)f年深仁涵海岳至德著坤干
文物歸元首臣鄰悉巨賢蓼蕭思及下奕葉力追先
昕色方群進臚音忽四傳衣冠紛雜沓臺殿郁蟬蜎
寶字藏三圣瑤圖秘九天榮河祥氣徹昭漢曉光旋
磊砢珠璣在崢嶸歲月遷家聲終卓越上意益恭虔
書觀開鋪首宸毫落彩箋煙云初不定鸞鳳互相鮮
拜賜兼金重珍藏尺璧全人人皆自得事事獨超前
睿藻敦風教冥搜出化權(quán)來從玉山府遠過柏梁篇
回馭臨高館推恩錫廣筵迷魂游帝所休應(yīng)動星躔
申命嚴樽俎新章被管弦千齡叨際會曠古絕夤緣
大施難論報精神第祝延惟應(yīng)歌盛美藥石可磨鐫
  冬至日賜右春坊贊善梁潛  明仁宗
侍從有佳士朝端斯得人夙昔自鄉(xiāng)至接見情益親
旦夕資論納豈獨詞華新仲冬風日喧和氣如陽春
湛湛樽中酒歡然對良晨
  冬至賜贊善徐好古      同前
清朝盛文治輔德資儒耆念彼筋力倦趨朝諒非宜
賦詩有佳致納誨多良規(guī)起予得深趣歡懷浩無涯
新陽屆初復況此承平時酬勞有尊酒庶以勞期頤
  二年十一月和暖如春上游觀上苑召侍臣危
  素宋濂詹同吳琳及觀等賜宴于奉天門東紫
  閣蒙御制一序賜之曰卿等各賦一詩以述今
  日之樂觀詩曰        魏觀
深冬晴暖動逾旬內(nèi)苑游觀詔侍臣五色慶云開鳳
尾九重麗日繞龍鱗和鸞喜奉彤車御式燕慚叨紫
閣賓淑氣已從天上轉(zhuǎn)人間無地不陽春

 君臣部雜錄
禮記禮運君臣相正國之肥也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晏子曰君人執(zhí)信臣人執(zhí)共忠
信篤敬上下同之天之道也
昭公二十六年晏子曰君令臣共禮也君令而不違
臣共而不貳禮之善物也
孝經(jīng)廣要道章敬其君則臣悅
管子宙合篇夫天地一險一易若鼓之有揨擿擋則
擊天地萬物之橐宙合有橐天地左操五音右執(zhí)五
味此言君臣之分也君出令佚故立于左臣任力勞
故立于右夫五音不同聲而能調(diào)此言君之所出令
無妄也而無所不順順而令行政成五味不同物而
能和此言臣之所任力無妄也而無所不得得而力
務(wù)財多故君出令正其國而無齊其欲一其愛而無
獨與是王施而無私則海內(nèi)來賓矣臣任力同其忠
而無爭其利不失其事而無有其名分敬而無妒則
夫婦和勉矣君失音則風律必流流則亂敗臣離味
則百姓不養(yǎng)百姓不養(yǎng)則眾散亡君臣各能其分則
國寧矣故名之曰不德
法法篇凡人君之德行威嚴非獨能盡賢于人也曰
人君也故從而貴之不敢論其德行之高卑有故為
其殺生急于司命也富人貧人使人相畜也貴人賤
人使人相臣也人主操此六者以畜其臣人臣望此
六者以事其君君臣之會六者謂之謀六者在臣期
年臣不忠君不能奪在子期年子不孝父不能奪故
春秋之際臣有□其君子有□其父者得此六者而
君父不智也
君臣篇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而不言其中為人臣
者比官中之事而不言其外君道不明則受令者疑
權(quán)度不一則修義者惑民有疑惑貳豫之心而上不
能匡則百姓之與閑猶揭表而令之止也是故能象
其道于國家加之于百姓而足以飾官化下者明君
也能上盡言于主下致力于民而足以修義從令者
忠臣也上惠其道下敦其業(yè)上下相希若望參表則
邪者可知也
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禮一設(shè)而不更此謂三
常兼而一之人君之道也分而職之人臣之事也君
失其道無以有其國臣失其事無以有其位然則上
之畜下不妄而下之事上不虛矣上之畜下不妄則
所出法制度者明也下之事上不虛則循義從令者
審也上明下審上下同德代相序也君不失其威下
不曠其產(chǎn)而莫相德也是以上之人務(wù)德而下之人
守節(jié)義禮成形于上而善下通于民則百姓上歸親
于主而下盡力于農(nóng)矣故曰君明相信五官肅士廉
農(nóng)愚商工愿則上下體而外內(nèi)別也民性因而三族
制也夫為人君者蔭德于人者也為人臣者仰生于
上者也為人上者量功而食之以足為人臣者受任
而處之以教布政有均民足于產(chǎn)則國家豐矣以勞
受祿則民不幸生刑罰不頗則下無怨心名正分明
則民不惑于道道也者上之所以導民也是故道德
出于君制令傳于相事業(yè)程于官百姓之力也胥令
而動者也是故君人也者無貴如其言人臣也者無
愛如其力言下力上而臣主之道畢矣是故主畫之
相守之相畫之官守之官畫之民役之則又有符節(jié)
印璽典法策籍以相揆也此明公道而滅奸偽之術(shù)
也論材量能謀德而舉之上之道也專意一心守職
而不勞下之事也為人君者下及官中之事則有司
不任為人臣者上共專于上則人主失威是故有道
之君正其德以□民而不言智能聰明智能聰明者
下之職也所以用智能聰明者上之道也上之人明
其道下之人守其職上下之分不同任而復合為一
體是故知善人君也身善人役也君身善則不公矣
人君不公?;萦谫p而不忍于刑是國無法也治國
無法則民朋黨而下比飾巧以成其私法制有常則
民不散而上合竭情以納其忠是以不言智能而順
事治國患解大臣之任也不言于聰明而善人舉奸
偽誅視聽者眾也是以為人君者坐萬物之原而官
諸生之職者也選賢論材而待之以法舉而得其人
坐而取其福不可勝收也官不勝任□走而奉其敗
事不可勝救也而國未嘗乏于勝任之士上之明適
不足以知之是以明君審知勝任之臣者也故曰主
道得賢材遂百姓治治亂在主而已矣故曰主身者
正德之本也官治者耳目之制也身立而民化德正
而官治治官化民其要在上是故君子不求于民是
以上及下之事謂之矯下及上之事謂之勝為上而
矯悖也為下而勝逆也國家有悖逆反迕之行有十
主民者失其紀也是故別交正分之謂理順理而不
失之謂道道德定而民有軌矣有道之君者善明設(shè)
法而不以私防者也而無道之君既已設(shè)法則舍法
而行私者也為人上者釋法而行私則為人臣者援
私以為公公道不違則是私道不違者也行公道而
托其私焉寖久而不知奸心得無積乎奸心之積也
其大者有侵逼殺上之禍其小者有比周內(nèi)爭之亂
此其所以然者由主德不立而國無常法也主德不
立則婦人能食其意國無常法則大臣敢侵其勢大
臣假于女之能以規(guī)主情婦人嬖寵假于男之知以
援外權(quán)于是乎外夫人危太子兵亂內(nèi)作以召外寇
此危君之征也
有道之君上有五官以牧其民則眾不敢逾軌而行
矣下有五橫以揆其官則有司不敢離法而使矣朝
有定度衡儀以尊主位衣服緷絻盡有法度則君體
法而立矣君據(jù)法而出令有司奉命而行事百姓順
上而成俗著久而為常犯俗離教者眾共奸之則為
上者佚矣天子出令于天下諸侯受令于天子大夫
受令于君子受令于父母下聽其上弟聽其兄此至
順矣衡石一稱斗斛一量丈尺一綧制戈兵一度書
同名車同軌此至正也從順獨逆從正獨辟此猶夜
有求而得火也奸偽之人無所伏矣此先王之所以
一民心也是故天子有善讓德于天諸侯有善慶之
于天子大夫有善納之于君民有善本于父慶之于
長老此道法之所從來是治本也是故歲一言者君
也時省者相也月稽者官也務(wù)四支之力修耕農(nóng)之
業(yè)以待令者庶人也是故百姓量其力于父兄之間
聽其言于君臣之義而官論其德能而待之大夫比
宮中之事不言其外而相為常具以給之相總要者
官謀士量實義美匡請所疑而君發(fā)其明府之法瑞
以稽之立三階之上南面而受要是以上有余日而
官勝其任時令不淫而百姓肅給唯此上有法制下
有分職也
四稱篇桓公問于管子曰寡人幼弱惛愚不通諸侯
四鄰之義仲父不當盡語我昔者有道之君乎吾亦
鑒焉管子對曰夷吾之所能與所不能盡在君所矣
君胡有辱令桓公又問曰仲父寡人幼弱惛愚不通
四鄰諸侯之義仲父不當盡告我昔者有道之君乎
吾亦鑒焉管子對曰夷吾聞之于徐伯曰昔者有道
之君敬其山川宗廟社稷及至先故之大臣收聚以
忠而大富之固其武臣宣用其力圣人在前貞廉在
側(cè)競稱于義上下皆飾形正明察四時不貸民亦不
憂五谷蕃殖外內(nèi)均和諸侯臣伏國家安寧不用兵
革受其幣帛以懷其德昭受其令以為法式此亦可
謂昔者有道之君也桓公曰善哉桓公曰仲父既已
語我昔者有道之君矣不富盡語我昔者無道之君
乎吾亦鑒焉管子對曰今若君之美好而宣通也既
宮職美道又何以聞惡為桓公曰是何言邪以緣
吾何以知其美也以素緣素吾何以知其善也仲
父已語我其善而不語我其惡吾豈知善之為善也
管子對曰夷吾聞之于徐伯曰昔者無道之君大其
宮室高其臺榭良臣不使讒賊是舍有家不治借人
為圖政令不善墨墨若夜辟若野獸無所朝處不修
天道不鑒四方有家不治辟若生狂眾所怨詛希不
滅亡進其諛優(yōu)繁其鐘鼓流于博塞戲其工瞽誅其
良臣敖其婦女獠獵畢弋暴遇諸父馳騁無度戲樂
笑語式政既輮刑罰則烈內(nèi)削其民以為攻伐辟猶
漏釜豈能無竭此亦可謂昔者無道之君矣桓公曰
善哉桓公曰仲父既已語我昔者有道之君與昔者
無道之君矣仲父不當盡語我昔者有道之臣乎吾
以焉管子對曰夷吾聞之徐伯曰昔者有道之臣
委質(zhì)為臣不賓事左右君知則仕不知則已若有事
必圖國家遍其發(fā)揮循其祖德辯其順逆推育賢人
讒慝不作事君有義使下有禮貴賤相親若兄若弟
忠于國家上下得體居處則思義語言則謀謨動作
則事居國則富處軍則克臨難據(jù)事雖死不悔近君
為拂遠君為輔義以與交廉以與處臨官則治酒食
則慈不謗其君不毀其辭君若有過進諫不疑君若
有憂則臣服之此亦可謂昔者有道之臣矣桓公曰
善哉桓公曰仲父既已語我昔者有道之臣矣不當
盡語我昔者無道之臣乎吾亦鑒焉管子對曰夷吾
聞之于徐伯曰昔者無道之臣委質(zhì)為臣賓事左右
執(zhí)說以進不蘄亡己遂進不退假寵鬻貴尊其貨賄
卑其爵位進曰輔之退曰不可以敗其君皆曰非我
不仁群處以攻賢者見賢若貨見賤若過食于貨賄
競于酒食不與善人唯其所事倨敖不恭不友善士
讒賊與斗不彌人爭唯趣人詔湛湎于酒行義不從
不修先故變易國常擅創(chuàng)為令迷惑其君生奪之政
保貴寵矜遷損善士捕援貨人入則乘等出則黨駢
貨賄相入酒食相親俱亂其君君若有過各奉其身
此亦謂昔者無道之臣桓公曰善哉
明法解人主者擅生殺處威勢操令行禁止之柄以
御其群臣此主道也人臣者處卑賤奉主令守本任
治分職此臣道也故主行臣道則亂臣行主道則危
故上下無分君臣共道亂之本也故明法曰君臣共
道則亂
人主之所以制臣下者威勢也故威勢在下則主制
于臣威勢在上則臣制于主夫蔽主者非塞其門守
其戶也然而令不行禁不止所欲不得者失其威勢
也故威勢獨在于主則群臣畏敬法政獨出于主則
天下服德故威勢分于臣則令不行法政出于臣則
民不聽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勢獨在于主而不與
臣共法政獨制于主而不從臣出故明法曰威不兩
錯政不二門
制群臣擅生殺主之分也縣令仰制臣之分也威勢
尊顯主之分也卑賤畏敬臣之分也令行禁止主之
分也奉法聽從臣之分也故君臣相與高下之處也
如天之與地也其分畫之不同也如白之與黑也故
君臣之間明別則主尊臣卑如此則下之從上也如
響之應(yīng)聲臣之法主也如影之隨形故上令而下應(yīng)
主行而臣從以令則行以禁則止以求則得此之謂
易治故明法曰君臣之間明別則易治
晏子問上篇景公問晏子曰為君身尊民安為臣事
治身滎難乎易乎晏子對曰易公曰何若對曰為君
節(jié)養(yǎng)其余以顧民則君尊而民安為臣忠信而無逾
職業(yè)則事治而身榮公又問為君何行則危為臣何
行則廢晏子對曰為君厚藉斂而托之為民進讒諛
而托之用賢遠公正而托之不順君行此三者則危
為臣比周以求進逾職業(yè)防下隱利而求多從君不
陳過而求親人臣行此三者則廢故明君不以邪觀
民守則而不虧立法儀而不犯茍有所求于民而不
以身害之是故刑政安于下民心固于上故察士不
比周而進不為茍而求言無陰陽行無內(nèi)外順則進
否則退不與上行邪是以進不失廉退不失行也
景公問晏子曰臣之報其君何以晏子對曰臣雖不
知必務(wù)報君以德士逢有道之君則順其令逢無道
之君則爭其不義故君者擇臣而使之臣雖賤亦得
擇君而事之
景公問晏子曰臨國□民所患何也晏子對曰所患
者三忠臣不信一患也信臣不忠二患也君臣異心
三患也是以明君居上無忠而不信無信而不忠者
是故君臣同欲而百姓無怨也
鄧析子君有三累臣有四責何謂三累親所信一累
也以名取士二累也近故疏親三累也何謂四責受
重賞而無功一責也居大位而不治二責也為理而
不平三責也寬以御軍陳而奔北四責也君無三累
臣無四責可為安國家也
荀子王霸篇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人主則外賢而
偏舉人臣則爭職而妒賢是其所以不合之故也
呂氏春秋圜道篇天道園地道方圣人法之所以立
上下主執(zhí)圜臣處方方圜不易其國乃昌
任數(shù)篇古之王者其所為少其所因多因者君術(shù)也
為者臣道也為則擾矣因則靜矣
韓子功名篇至治之國君若桴臣若鼓
春秋孔演圖正氣為帝間氣為臣
孔叢子對魏王篇魏王問何如可謂大臣子高答曰
大臣者事成主裁其賞事敗臣執(zhí)其咎主任之而無
疑臣當之而勿避君總其美臣行其義然則君不猜
于臣臣不隱于君故動無過計舉無敗事是以臣主
并各有得也
大戴禮衛(wèi)將軍文子篇君雖不量于臣臣不可不量
于其君是故君擇臣而使之臣擇君而事之有道順
命無道橫命晏平仲之行也
淮南子主術(shù)訓主道員者運轉(zhuǎn)而無端化育如神虛
無因循常后而不先也臣道員者運轉(zhuǎn)而無方論是
而處當為事先倡守職分明以立成功也是故君臣
異道則治同道則亂各得其宜處其當則上下有以
相使也夫人主之聽治也虛心而弱意清明而不暗
是故群臣輻輳并進無愚智賢不肖莫不盡其能者
則君得所以制臣臣得所以事君治國之道明矣人
主所任得其人則國家治上下和群臣親百姓附所
任非其人則國家危上下乖群臣怨百姓亂故一舉
而不當終身傷得失之道權(quán)要在主是故繩正于上
木直于下非有事焉所緣以修者然也故人主誠正
則直士任事而奸人伏匿矣人主不正則邪人得志
忠者隱蔽矣
權(quán)勢者人主之車輿也大臣者人主之駟馬也體離
車輿之安而手失駟馬之心而能不危者古今未有
也是故輿馬不調(diào)王良不足以取道君臣不和唐虞
不能以為治也
說山訓上求材臣殘木上求魚臣干谷上求楫而下
致船上言若絲下言若綸上有一善下有二譽上有
三衰下有九殺
繆稱訓君根本也臣枝葉也根本不美枝葉茂者未
之聞也
董子上臣事君以人中臣事君以身下臣事君以貨
春秋繁露天高其位而下其施藏其形而見其光高
其位所以為尊也下其施所以為仁也藏其形所以
為神見其光所以為明故位尊而施仁藏神而見明
者天之行也故為人主者法天之行是故內(nèi)深藏所
以為神外博觀所以為明也任群賢所以為受成乃
不自勞于事所以為尊也泛愛群生不以喜怒賞罰
所以為仁也故為人主者以無為為道以不私為寶
立無為之位而乘備具之官足不自動而相者導進
口不自言而擯者贊辭心不自慮而群臣效當故莫
見其為之而功成矣此人主所以法天之行也為人
臣者法地之道暴其形出其情以示人高下險易堅
要剛?cè)岱逝J美惡累可就財也故其形宜不宜可得
而財也為人臣者比地貴信而悉見其情于主主亦
得而財之故王道威而不失為人臣常竭情悉力而
見其短長使主上得而器使之而猶地之竭竟其情
也故其形宜可得而財也
潛夫論明忠篇人君之稱莫大于明人臣之譽莫美
于忠此二德者古來君臣所共愿也然明不繼踵忠
不萬全者非必愚暗不逮而惡名揚也所道求之非
其道之爾夫明據(jù)下起忠依上成二人同心其利斷
金能如此者兩譽俱具要在于明操法術(shù)自握權(quán)秉
而已矣所謂術(shù)者使下不得欺也所謂權(quán)者使勢不
得亂也術(shù)誠明則雖萬里之外幽冥之內(nèi)不得不求
□權(quán)誠用則遠近親□貴賤賢愚無不歸心矣周室
之末則不然離其術(shù)而舍其權(quán)怠于己而恃于人是
以公卿不思忠百僚不盡力君王孤蔽于上兆黎冤
亂于下故遂衰微侵奪而不振也夫帝王者其利重
矣其威大矣徒懸重利足以勸善徒設(shè)嚴威可以懲
奸乃張重利以誘民操大威以驅(qū)之則舉世之人可
令冒白刃而不恨赴湯火而不難豈云但率之以共
治而不宜哉若鷹也然獵夫御之猶使終日奮擊而
不敢怠豈有人臣而不可使盡力者乎詩云伐柯伐
柯其則不遠夫神明之術(shù)其在君身而忽之故令臣
鉗口結(jié)舌而不敢言此耳目所以蔽塞聰明所以不
得也制下之權(quán)日陳君前而君釋之故令君臣懈弛
而背朝此威德所以不照而功名所以不建也詩云
我雖異事及爾同僚我即爾謀聽我敖敖夫惻隱人
皆有之是故耳聞啼號之音無不為之慘凄悲懷而
傷心者目見危殆之事無不為之惻怛驚而赴救之
者君臣義重行路禮輕過耳悟目之交未恩未德非
貧非貴而猶若此則又況于北面稱臣被寵者乎是
故進忠扶危者賢不肖之所共愿也誠皆愿之而行
違者常苦其道不利而有害言未得言而身敗爾歷
觀古來愛君憂主敢言之臣治勢一成君自不能亂
也況臣下乎法術(shù)不明而賞罰不必者雖曰號令然
勢自亂亂勢一成君自不能治也況臣下乎是故勢
治者雖委之不亂勢亂者雖勤之不治也堯舜恭己
無為而有余勢治也胡亥王莽馳騖勢亂也故曰善
者求之于勢弗責于人是以明王審法度而布教令
不行私以欺法不黷教以辱命故臣下敬其言而奉
其禁竭其心而稱其職此由法術(shù)明而威權(quán)任也夫
術(shù)之為道也精微而神言之不足而行有余有余故
能兼四海而照幽明權(quán)之為勢也健悍以大不待貴
賤操之者重重故能奪主威而順當也是以明君未
嘗示人術(shù)而借下權(quán)也孔子曰可與權(quán)是故圣人顯
諸仁藏諸用神而化之使民宜之然后致其治而成
其功功業(yè)□于民美譽傳于世然后君乃得稱明臣
乃得稱忠此所謂明據(jù)下作忠依上成二人同心其
利斷金也
申鑒雜言或問致治之要君乎曰兩立哉非天地不
生物非君臣不成治首之者天地也統(tǒng)之者君臣也
哉先王之道致訓焉故亡斯須之間而違道矣昔有
上致圣由教戒因輔弼欽順四鄰故檢柙之臣不虛
于側(cè)禮度之典不曠于目先哲之言不輟于身非義
之道不宣于心是邪僻之氣末由入也

有間


有入之者矣是故僻志萌則僻事作僻事作則正塞
正塞則公正亦末由入也矣不任不愛謂之公惟公
是從謂之明齊桓公中材也永能成功業(yè)由有異焉
者矣妾媵盈宮非無愛幸也群臣盈朝非無親近也
然外則管仲射己衛(wèi)姬色妾非愛也任之也然后知
非賢不可任非智不可從也夫此之舉弘矣哉膏肓
純白二豎不生茲謂心寧省闥清凈嬖孽不生茲謂
政平夫膏肓近心而處厄針之不達藥之不中攻之
不可二豎藏焉是謂篤患故治身治國者唯是之畏
人主之患常立于二難之間在上而國家不治難也
治國家則必勤身苦思矯情以從道難也有難之難
暗主取之無難之難明主居之大臣之患常立于二
罪之間在職而不盡忠直之道罪也盡忠直之道焉
則必矯上拂下罪也有罪之罪邪臣由之無罪之罪
忠臣置之人臣之義不曰吾君能矣不我須也言無
補也而不盡忠不曰吾君不能矣不我識也言無益
也而不盡忠必竭其誠明其道盡其義斯已而已矣
不已則奉身以退臣道也故君臣有異無乖有怨無
憾有屈無辱人臣有三罪一曰導非二曰阿失三曰
尸寵以非引上謂之導從上之非謂之阿見非不言
謂之尸導臣誅阿臣刑尸臣絀進忠有三術(shù)一曰防
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謂之防發(fā)而止之謂之救
行而責之謂之戒防為上救次之戒為下下不鉗口
上不塞耳則可有聞矣有鉗之鉗猶可解也無鉗之
鉗難矣哉有塞之塞猶可除也無塞之塞其甚矣
或曰在上有屈乎曰在上者以義申以義屈高祖雖
能申威于秦項而屈于商山四公光武能申于莽而
屈于強項令明帝能申令于天下而屈于鍾離尚書
若秦二世之申欲而非笑唐虞若定陶傅太后之申
意而怨于鄭是謂不屈不然則趙氏不亡而秦無愆
尤故人主以義申以義屈也喜如春陽怒如秋霜威
如雷霆之震惠若雨露之降沛然莫能御也
或問人君人臣之戒曰莫非戒也請問其要曰君戒
專欲臣戒專利患之甚矣
原本
缺五字
城重譯而獻珍非
寶也腹心之人匐匍而獻善寶之至矣故明王慎內(nèi)
守除外寇而重內(nèi)寶云從于龍風從于虎鳳儀于韶
麟集于孔應(yīng)也出于此應(yīng)于彼善則祥祥則福否則
眚眚則咎故君子應(yīng)之
鹽鐵論君篤愛臣盡力上下交讓而天下平
說文君者尊也臣者牽也心常牽于君也
黃憲外史夫君者大臣之表也故明主有擊壤之歌
則大臣有輿人之誦上有畫一之諺則下有五□之
謠此表樹而影必從者也
抱樸子官理篇夫君猶器也臣猶物也器小物大不
能相受矣
文中子問易篇忠臣之事君也盡忠補過君失于上
則臣補于下臣諫于下則君從于上此王道所以不
跌也
兩同書君者舟也臣者水也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臣
能輔君亦能危君是以三杰用而漢興六卿強而晉
滅陶朱在而越霸田氏盛而齊亡雖任使之同而成
敗尤異也
鹿門隱書不以堯舜之心為君者具君也不以伊尹
周公之心為臣者具臣也
吹劍錄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君雖不
君臣不可不臣何至如此不如賈誼云主上遇其臣
如犬馬彼將犬馬自待劉公摯亦云謂人以犬馬彼
將以犬馬自為
林下偶談堯典有君道焉猶易之干也舜典有臣道
焉猶易之坤也詩周南召南亦然
冊府元龜良臣之于君也有股肱之喻有腹心之寄
故存則倚任沒則追思此哲王之所同也漢氏而下
乃有懷其勛烈念其才德形于震悼發(fā)乎喟嘆以至
申命文學頌其畫像親枉輿駕臨其館舍或裒述其
懿范或存記其讜言稱詠發(fā)于章句赗賻越于彝等
逮夫罷宴停樂驚食流涕靡涓日而發(fā)哀遙望車而
增慟極云亡殄瘁之痛深慭遺予之嗟斯足以篤
愛賢之心厚同體之義者傳所謂聽鼓鼙琴瑟而必
有所思焉其是之謂矣
夫琴瑟是聽君子有志義之思卿佐或虧元首有股
肱之痛君臣之道不亦重乎粵若天歷余分鼎峙立
國宋齊而下互專霸業(yè)必有良士勤宣令圖或經(jīng)武
以著能或緯俗而底績及夫守節(jié)死義先時物故竭
誠率職奄忽淪謝是用震悼上心悲涕斯集形于嗟
嘆發(fā)乎言諭乃至撤去盛食具乃素服托深辭干文
誄攄哀興于風什躬設(shè)祖奠親臨吊祭易徽名而表
行加異數(shù)以報功賜予便蕃追□優(yōu)渥諒非德侔咸
一情敦終始者疇克以當之哉
傳曰禮大臣則不眩蓋夫勛德之重位望尊顯既注
意而屬任又改容而體貌斯哲王之懿范也至有虛
懷宴見前席咨訪或尊以官呼或異其禮數(shù)亦有告
歸謝病加渥縟之賜引年上綬進優(yōu)崇之秩寵靈煥
赫度越彝等皆所以眷待舊老褒顯純懿厚股肱之
禮增堂陛之峻者也非夫茂功懿行雋臣碩望其何
以當之哉
漁樵對問樵者謂漁者曰國家之興亡與夫才之邪
正則固得聞命矣然則何不擇其人而用之漁者曰
擇臣者君也擇君者臣也賢愚各從其類而為奈何
有堯舜之君必有堯舜之臣有桀紂之君必有桀紂
之臣堯舜之臣生于桀紂之世猶桀紂之臣生于堯
舜之世必非其所用也
西疇常言君臣相與謀謨各由其心之相契而入文
帝天資渾厚聞張釋之長者之言而悅景帝資稟不
及而晁錯術(shù)數(shù)之說得以投之故以德化民克成刑
錯之風以智馭物循致七國之變一言契合治體以
分可不謹夫
文膾天下大器也有有此器者有負此器者君者有
此器者也臣者負此器者也匹夫有百金之器則必
擇其負擇其負故重其人
續(xù)志林漢高帝既定天下謂群臣曰運籌幃幄之中
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
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zhàn)必勝攻必取
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
也君子曰知人善任使此帝王之略也夫以高帝之
雄姿大度而當其任使者又皆天下之才其得天下
不亦宜乎雖然高帝固善知人為可尚抑所以任使
之道則未免持駕御之術(shù)以束縛馳驟之蓋有無足
多者當韓信為治粟都尉蕭何數(shù)言其奇而高帝故
不用殆欲激之使亡爾既亡而追得之則信以為必
死矣反遽拜之為大將使其以任遇太重為過望效
死以酬恩不復叛而信遂謂漢遇我厚也此在其術(shù)
中而不知者也酈食其為漢謀撓楚欲立六國后高
帝非不知六國后不可立也而以問良是特以嘗其
心焉耳蓋良始惟為韓報仇又嘗說項梁立韓諸公
子橫成君成為王而己為韓司徒而后又自褒中去
漢而歸韓高帝恐良終為韓不為漢故因疑其謀以
嘗良豈果不知六國后不當立哉而子房固且力陳
其難以為不可此又在其術(shù)中而不知者也蕭何與
高帝同起事膺專任守關(guān)中漢廷諸臣功無與比盛
高帝恐其脫自驕以取禍故遣卒為衛(wèi)又系之廷尉
以抑折之使自謹守以保令終非誠疑何也設(shè)誠疑
之則已以待韓彭者待之矣而何至自污以求免此
又在其術(shù)中而不知者也嗟乎三子者皆人杰然役
于高帝術(shù)中而皆不知而高帝既知三子之為人杰
矣乃徒以術(shù)御之不復知有忠信之為道君臣之際
其不俱可惜哉且吾聞之舜之于十二牧武王之于
十臣其君臣之相與無非忠信之道焉上以誠求下
下以誠事上元首股肱視同一體烏有所謂相持之
術(shù)哉嗚呼此古帝王之所以為盛也高帝非不得天
下也然其君臣之際如此其有愧于古帝王也夫
魏征嘗言于唐太宗曰愿陛下俾臣為良臣無俾臣
為忠臣也君子曰人臣委質(zhì)以事君其義一也而以
為有良臣忠臣之異者則以其君有道無道有不同
焉耳人君有道人臣直道以事之而得明哲以保身
故謂之良臣君臣之名兩全而無失此處君臣之常
者也人君無道人臣不容于直道而殺身以殉之故
謂之忠臣君臣之名兩敗而不全此處君臣之變者
也是故有禹湯文武之為君則皋陶伊尹周召之流
因而為良臣有夏桀殷紂之為君則龍逢比干之流
因而為忠臣嗚呼使其君為桀紂而己為龍逢比干
之為此豈人臣之所愿乎宜乎魏征拳拳焉以為太
宗告也且三代而下受諫如太宗之為君盡諫如魏
征之為臣可謂各極其志無愧乎君明臣良者矣而
征猶為是言何哉嗚呼此政征之所為善諫者也征
之意以謂君有道則臣得為良臣君無道則臣必為
忠臣愿陛下為有道無為無道茍為無道則臣將必
為忠臣矣是殆欲繩其君使不得為無道云耳不然
則忠良雖異稱要皆美名而征亦何擇焉蓋征非為
其身謀實為其君計藉令其君以無道見丑于天下
后世而已獨以忠節(jié)聞孰與君都顯號臣荷美名而
臣主之善兩立也抑征之為是言蓋亦深知太宗之
足以為有道矣茍?zhí)诠蛔闩c為有道也則與龍
逢比干游于地下征其寧有貶哉幸而太宗力致貞
觀之治而終為有道之君雖征之所以諫之者非一
端安知非忠臣良臣之論有以啟之也雖然良臣未
始不為忠而忠臣未有不為良者也征之此言抑有
所矯而言之世有庸回之臣韋脂塞默惟以持祿固
位為務(wù)者將必坐視其君之昏愚暴戾而無所匡救
因據(jù)魏征良臣之言以為解卒致臣主有兩敗之禍
嗚呼此又征之罪人也哉
野航史話人主假少君之術(shù)以見所嬖者有矣無如
唐太宗假以見馬周真君臣知契千古一人也
寓簡人臣雖得君要須使人主尊敬而憚不可狎也
故言聽諫行而不敢忽汲長孺之于漢武帝魏鄭公
之于唐文皇正如此使其身得以親近而易之則其
言亦輕矣宮之奇少長于君君昵之雖諫將不聽已
為敵國所料矣
稿簡贅筆阮嗣宗□懷詩云周周尚銜羽蛩蛩亦念
饑周周鳥名垂頭屈尾飲于河則沒常銜鳥羽然后
得飲北有獸曰蛩蛩蛩蛩能擇美草距虛負之而走
以喻君臣相須而濟
書蕉宋君崇禮儒臣過于漢唐正史所遺有二其一
真宗臨楊礪之喪降輦步吊重其清介也其一富弼
母卒仁宗為之罷春宴雖三代令主不過此也其后
徽宗之于蔡京王黼南宋之待秦檜冑似道恩禮
倍此其前之如蕩子之交狎客后之則如弱主之畏
豪奴書之秪辱耳
賢奕王先生鏊曰上下交而其志同不交之弊未有
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見止于視朝數(shù)刻章奏批答
相關(guān)接刑名法度相維持而已非獨沿襲故事亦其
地勢使然則莫若復內(nèi)朝之法蓋天有三垣天子象
之正朝象太微也外朝象天下也內(nèi)朝象紫微也自
古然矣國朝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奉天門即古之
外朝也華蓋謹身武英等殿則內(nèi)朝之遺制乎洪武
永樂以來常奏對便殿今內(nèi)朝無復臨御常朝之后
人臣無復進見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
是而積矣夫外朝以正上下之分內(nèi)朝以通遠近之
情大臣或三日五日一次起居侍從臺諫各一員上
殿輪對諸司有事咨決與大臣面議之不時引見群
臣凡謝恩辭見之類皆得上殿陳奏虛心而問之和
顏色而道之雖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燦然畢陳于
前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