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三)

宋代理學三書隨扎 作者:錢穆


《近思錄》第三卷格物窮理,共七十八條。伊川《答橫渠先生書》謂:“所論大概有苦心極力之象,而無寬裕溫厚之氣。非明睿所照,而考索至此,故意屢偏而言多窒,小出入時有之。更愿完養(yǎng)思慮,涵泳義理,他日自當條暢?!苯癜矗航鷩搜詫W好言思想,論及義理,必依循西方哲學家規(guī)格,重邏輯,又重組織。實則此皆苦心極力之象,所謂考索至此,而非明睿所照。宋初理學周張二程四家,亦惟橫渠最近西方哲學家著書之形象,伊川此書誠堪研討。

伊川又言:“凡一物上有一理,須是窮致其理。窮理亦多端,或讀書冊講明義理?;蛘摴沤袢宋铮瑒e其是非。或應接事物而處其當。皆窮理也。或問格物,須物物格之,還只格一物而萬理皆知。曰,怎得便會貫通。若只格一物,便通眾理,雖顏子亦不敢如此道。須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積習既多,然后脫然自有貫通處?!苯癜矗阂链ù藯l乃朱子《大學格物補傳》所本。朱子亦明言,物猶事也。所謂事,即猶上引伊川言書冊講明,別論人物,處理事物,皆是。豈一石一草一蠅一鼠之始為物乎。孟子好言推,而荀子則好言積。積之久,睿智生,乃得貫通。孔子十有五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始達貫通階段。而立而不惑,則尚在格物窮理階段。孟子曰:“盡心而知性,盡性而知天。”格物窮理則是盡心功夫。此下須尚有盡性知天一段功夫,始為得其全。此則朱子所謂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

伊川又曰:“思曰睿,思慮久后,睿自然生。若于一事上思未得,且別換上一事思之,不可專守著這一事。蓋人之知識,于這里蔽著,雖強思亦不通也?!苯癜矗航袢搜詫W必重思,但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與思分言之,亦兼言之??鬃尤手羌嫜裕<粗?,乃積學積思始生,故思曰睿,睿作圣。不能說思作圣。故程朱皆言性即理,不言心即理。心而能睿,斯亦可謂之即理矣。

西方人治學,多重在一事一物上致思。西方科學則先有假說,繼之以實驗。如講人事,講治平大道,豈能以人以群為驗,又豈能積數(shù)十百年之久而驗之。如馬克思在倫敦,專從當時工商業(yè)發(fā)明其剩余價值論,又豈能即此以為全世界人類之治平作標準。故西方人只言思維,不言睿智,而中國人則言思,又言明睿之照,此可謂中國人對人類心理學上一大理論,又豈得遽率斷之為不科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