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冥想(3)

與生活相遇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 J.)


經驗意味著有個經歷者,一個作為體驗者的實體。所以,當他經歷時,他必須認出他所經歷的事情,否則那就不是一次經驗。而當他認出時,那經驗就已經是已知的了,因而經驗屬于過去。通過藥物尋求體驗的心——就像現(xiàn)在西方所盛行的那樣——服用各種各樣的藥物,以踏上偉大的天堂之旅。其中必然有,也始終會有個經歷者在渴望、尋找、追求和希望得到各種體驗,超驗的、超宇宙的等等諸如此類的非凡體驗。

而當你追求體驗時,你總是會在體驗者心靈的模式之內、被制約的范圍之內找到那些體驗。所以經歷者和他所經歷的事情之間存在分裂,因而總是有一種尋找、欲求和搜尋,有一種沖突,但我們說那不是冥想。頭腦徹底安靜時最高形式的敏感,是愛的品質。如果你內心擁有愛,你就會知道愛是最奇妙非凡的東西。愛不是快樂。愛與恐懼毫不相干,也無關于性。它是自由、敏感、智慧的心靈具有的品質,此時頭腦不根據(jù)過去做出反應,因而是安靜的。此時心就會遇上被稱為愛的芬芳。懂得這一點,就是冥想。這是冥想的基礎。

沒有愛,就沒有美德;美德是沒有任何沖突的運動。而必須有那種自由、那種愛的感覺,你才能親自去發(fā)現(xiàn)真理是否存在,發(fā)現(xiàn)被人類世世代代稱為“上帝”的東西是否存在;你才會去探索,而不是說“我相信上帝”,就像丑惡腐敗的政客們那樣;因為這么說能給他帶來利益。描述并非被描述之物。若要發(fā)現(xiàn)那永恒的品質、那永恒的運動,就必須擁有能量而沒有沖突,有那種驚人的覺醒和智慧的能量。所以冥想不是一件可以練習的事情。冥想是生活的方式,整天都在冥想,看、觀察、運動和學習。而若要觀察,就必須有一顆寂靜的心。

生活中有不計其數(shù)的問題,經濟上的、社會上的不公正,人與人之間、男人與女人之間的沖突,團體和社會各界之間的沖突,以及各種宗教之間的分裂——這一切都沒有意義。需要一場革命,心靈的內在革命,來解答所有這些問題。而若要了解這極其復雜的生活,我們所說的那種方式的冥想是必需的。

我們都是人類,不是標簽,而是實實在在地生活在這個苦難深重的悲慘世界中的人類,我們需要了解這個世界,了解我們與它的關系和聯(lián)系。我們就是世界,世界并非與我們是分離的。正在進行的戰(zhàn)爭是我們的戰(zhàn)爭,因為是我們人類促成了它們。你需要了解作為觀察者的你,了解你自己,而不借助分析。在那觀察中,你會發(fā)現(xiàn)看到就是行動。只有這樣的一顆心才能夠自己去發(fā)現(xiàn)是否存在真理。它沒有揣測、沒有理論、沒有書本、沒有老師、沒有弟子。這樣的心是一顆曉知極樂的心。

摘自《會刊》1970年第7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