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溝通的成敗取決于父母的態(tài)度(7)

與孩子溝通不難 作者:徐燕


7.別把嘮叨當溝通

你穿哪件衣服出門?你的書包、作業(yè)本呢?拿外套,戴手套,圍巾還有帽子!要吃早飯!別忘了今天下午的鋼琴課!快點,再不走就要遲到了!路上一定要小心,我說話你聽沒聽見?

把電話掛掉!離電視遠點,小點聲!吃飯別玩手機!今晚不準玩電腦!每樣東西都有它的位置,用完了都要放回原位!

“我就是一直被媽媽嘮叨大的,有時候真的覺得好煩!直到現(xiàn)在媽媽還是很嘮叨。大到戀愛標準、人生態(tài)度,小至飯前沒有洗手、臉上沒有抹油,媽媽都嘮叨個沒完。我現(xiàn)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趕快上大學,最好能上外地的大學,遠離媽媽的嘮叨。”這是一個上高中的女孩在課間休息時說的,其他的同學也是一片附和聲。

溝通有方法 一項跨國比較研究表明,不論是中國、日本還是美國的孩子,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母親的嘮叨。面對喋喋不休的母親,他們先是以沉默來表示自己的不滿,倘若母親仍未停止,他們就會“揭竿而起”——頂嘴反抗了。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由于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迫切,當孩子表現(xiàn)出的某些行為不能令他們滿意,或者不能被他們認可時,雖然父母們已經試圖努力克制自身的不良情緒和負面行為,仍不可避免地會流露出一些“嘮叨”,比如“你作業(yè)做完了嗎?”、“你一定要好好學,將來……”、“我這么辛苦還不都是為了你”、“你就是我們全家的希望”……其實這些都是父母的真實想法,只不過他們在不適當?shù)臅r間以不恰當?shù)姆绞奖磉_了出來。看看這樣說效果會不會好一點?

當兒子出門上學時故意問:“路上應該注意什么?”兒子快樂而驕傲地回答:“注意安全!”由此可見,對于家長關心的話,干脆、簡練的囑咐才會更加有效。

家長若想與孩子交心,首先要注意營造融洽的氛圍。即使是勸導孩子,也應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小強,爸爸給你講故事,講爸爸像你這么大時的淘氣事兒……”就這樣,兩代人的交流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知心話才能被孩子接受、理解。

很多家長覺得越來越弄不懂現(xiàn)在的孩子了,認為自己已經在很努力地與他們溝通,卻往往因為一句話或者一件小事就在不知不覺中“得罪”了孩子,讓小家伙變得不開心,或者,明明是想讓小家伙開心點,卻弄巧成拙,讓他拉長了臉。

開心話能消除孩子心里的不痛快,而一家人分享開心更能增添家庭的凝聚力,所以,溝通不要不分場合、環(huán)境、氣氛,避免讓孩子從不安——不耐煩——反感、厭惡。

愛心小貼士 溝通的話不在多,而在于實際效果。對孩子的不正確行為,最好是“犯一次只批評一次”。即使批評的效果不明顯,也應當再換個角度、換種說法,而不要簡單地重復。這樣才會避免孩子“疲疲沓沓”,什么都不在乎的消極表現(xiàn),孩子厭煩或反抗的心理也會隨之降低,這樣的溝通也才會起作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