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于做自己:抑郁癥與社會》是法國社會學家阿蘭埃倫貝格的一本經典著作,作者完整地呈現了抑郁癥作為一個精神病學概念的流變,同時剖析了抑郁癥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
2025-02-17
詩歌與佛教的關系是雙向的:不只是詩人與佛門有緣,佛門中頗見詩之苗裔。佛教的教理往往以偈頌的方式表達,偈頌與詩則是“近親”——有些偈頌與詩幾無二致。
2025-02-17
在許多日本文化作品中,會出現“被狐貍迷住了”、“人被狡猾的狐貍騙了”的故事。然而,在1965年后,日本人被狐貍欺騙的故事幾乎消失不見。
2025-02-17
在萬千世界中,如果要找一種能將中國歷史貫穿起來的物,也許非鹽莫屬。鹽,不僅維持人的生命,綰結著人與自然延亙不絕的聯系,也由此成為人群團結、權力締構的一種觸媒。
2025-02-14
迄今為止,對人形機器人的研究經過了四個發(fā)展階段:1、1969年至1995年的緩慢靜態(tài)行走階段,以早稻田大學的人形機器人Wabot為代表;2、1996年至2015年的連續(xù)動態(tài)行走階段,以本田公…
2025-02-14
古埃及經常被稱為“失落的文明”。埃及學資深學者、復旦大學教授、《亡靈書》譯者金壽福在其新著《古埃及文明》中介紹,我們今天所說的“古埃及人”主要指的是附屬于王權并構成王權…
2025-02-13
鏡子天生就是個樂觀的“兩面派”。時常聽到有人提問:為什么銅鏡圖片都是鏡子的背面,而沒有鏡子正面?銅鏡的正面到底長啥樣?看來大家對古代鏡子充滿了好奇心,希望看到銅鏡正面?!?/p>
2025-02-13
澎湃新聞同治六年(1867)六月二十日,曾國藩與幕僚趙烈文閑談。這一天,曾國藩看上去憂心忡忡,他從朋友口中得知,京師乞丐成群、民風日下,“氣象甚惡”,大清“恐有異變”。
2025-02-10
光緒四年十月至年底間,朝堂之上曾有幾項看似平常的人事調動,或不引近代史研究者之注目也,但若究其實,則互有關聯,且為南北派系傾軋又一回合也。
2025-02-05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賀年片風靡中國大學校園,成為傳遞情誼與時代風貌的獨特載體。本書精選1952至1988年間500余張中國大學賀年片,通過圖像生動展示中國大學歷史沿革及院系調整的…
2025-02-05
1924年,馮玉祥利用直、奉軍閥混戰(zhàn)之機,發(fā)動“北京政變”,隨后將遜帝溥儀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