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共和革命運動

劍橋中國晚清史(下卷) 作者:


  1911年秋和1912年春這期間中國發(fā)生了一系列事件,人們稱之為辛亥革命。它最突出的特點是清王朝被推翻,帝制改成了共和。雖然分析家們對許多問題有見仁見智之不同,[1] 但是直到最近這次革命的重要性才引起人們的懷疑。一位蜚聲壇坫的學者曾經(jīng)認為它沒有實現(xiàn)什么社會改革,所以這次革命是一場“假革命”;[2] 另一位學者認為,舊的統(tǒng)治階級仍象在過去易代之際那樣保存了下來,所以辛亥革命只是又一次“改朝換代式的革命”。[3] 由于對舊說提出了這樣一些挑戰(zhàn)性言論,辛亥革命的性質就成了一個熱烈辯論的題目。

  在近年爭論中不斷涌現(xiàn)的大量新觀點中,有兩種是我們這一章的出發(fā)點。[4] 第一,辛亥革命不僅完成了從王朝到共和國的政治變革,它也完成了種種社會變革,例如出現(xiàn)了新的社會集團和改變了舊的社會集團。[5] 因此,最好是把辛亥革命理解為二十世紀社會革命中的1900—1913年階段,不應僅僅看做是整個政治變化的1911—1912年階段。其次,根據(jù)這種廣義的概念,革命者的重要性遠遠不是象舊說法所認為的那樣。[6] 這是一場大于它所有的領袖的革命,是“一次沒有真正領導者的革命”。[7] 根據(jù)這種看法,辛亥革命運動對1900—1913年事件所作的貢獻,不如它所創(chuàng)造的革命傳統(tǒng)那樣重要??傊覀兡壳暗慕庹f傾向于兩個與以往不同的論點:辛亥革命是比通常所認為的更大的一個非常事件,但它的實際成就比通常認為的要小。

  最近,學術界提出的問題是要探明:它是多大程度的一種革命?誰應對所發(fā)生的事負責?這段時期在整個中國革命史中占什么地位?有一種嘗試性的答案以下面這種認識開始:即在1911—1912年,種種抗議運動臨時湊合在一起了。其中有些是革命的,有些則不是革命的,但綜合我們試圖加以闡釋的種種理由,不妨認為:在那個時候,所有這一切抗議運動都認為,在當時應該擁護以共和國取代清王朝,或者至少對此應該表示接受。由志趣各異、利益和社會背景各不相同的成員所組成的一個脆弱的聯(lián)合,產(chǎn)生于一個處于大變動狀態(tài)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有些舊紐帶已經(jīng)斷裂,另一些紐帶反而有所加強;有些新的方式方法正象盛開的花朵,另一些方式方法只是在不同程度上在萌芽和成長。換言之,到了1911年中國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統(tǒng)一的中國了。那些彼此齟齬的意見可能模糊了這一事實:在中國的某些部分是有社會革命的,但在另外一些部分則又看到傳統(tǒng)的權威和階級關系恢復了力量,而且在這兩者之間又有許多程度不等的情況。事實不僅僅是每一種說法都具有一部分真理,而且是中國社會在1900—1913年時期已經(jīng)分裂,并且開始沿著新路線重新組合起來。1911年不是象某些舊說法所認為的那樣是現(xiàn)代民主運動史上的主要轉折點,它是中國將近二十年大動蕩的頂點;這二十年中國發(fā)生的變化比以往許多世紀的任何二十年都要急劇??墒牵@種變化的發(fā)展很不平衡,其部分原因是因為革命者只是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到1913年之間許多活動力量中的一股力量。革命運動促使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維新派和反維新派紳士之間早已存在的比較溫和的分裂變成勢不兩立的鴻溝,結果使前者發(fā)現(xiàn)自己與革命派之間的共同點多于同反維新的紳士之間的共同點。至少暫時看來,紳士地位與其說是表示一種團結統(tǒng)一的力量,倒不如說是表示政治態(tài)度和思想意識的標志。新的鴻溝分裂了主要已經(jīng)西洋化的都市中國和傳統(tǒng)的大部分農(nóng)村中國,并且它促進了開始超越舊有親屬、階級和鄉(xiāng)土紐帶的新結合和新結盟;商會和政黨就是這種組合的例子。這些革命運動形成的分裂、組合、利害關系和思想感情,又形成了中國以后幾十年的生活。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1900—1913年時期代表了中國革命的第一階段。

 ?。?] 關于中國學者對辛亥革命的這些爭論,見謝文孫:《關于辛亥革命的中國史學:評論與書目選》。關于1961年10月武昌學術討論會的一篇報道及其論文集,見湖北省哲學社會科學學會聯(lián)合會編:《辛亥革命五十周年論文集》。

 ?。?] 陳志讓:《袁世凱》,第92頁。

 ?。?] 市古宙三:《試論紳士的作用》,載芮瑪麗編:《革命中的中國:第一階段,1900—1913年的中國》,第297—313頁。

 ?。?] 關于這些觀點及近年的爭論,可看芮瑪麗編《革命中的中國》的《導言:新興的變革潮流》。黃宗智的有關論叢,載《現(xiàn)代中國》,第2卷第2期(1976年4月)第139—226頁。

 ?。?] 《革命中的中國》,特別是第1—3、24—44頁。

 ?。?] 《革命中的中國》,第45—48頁。

 ?。?] 《革命中的中國》,第53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