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辨發(fā)驚脈證并治第三

嬰兒論 作者:


  問曰。驚有陽有陰。何以別之。答曰。兒肝氣實盛。適與風氣相搏。竄視反張。脈浮而弦者。名曰陽癇也。兒元真虛弱。肝氣獨亢。睡惕露睛。脈細而弦者。名曰陰癇也。兒風熱傷食。若瘡熱蟲動。是皆發(fā)驚跳。以元真不勝任也。陽癇為病。大熱皆強。上竄撮口。四肢必螈者。還魂湯主之。
  還魂湯方

  麻黃(五分)杏仁(五核)芍藥(一錢)釣藤(三分)射干(三分)甘草(二分)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頻頻服。兒啼聲輕者。氣也弱也。重濁者痛也。高喊者。熱欲狂也。聲急者。神驚也。聲塞者痰也。聲戰(zhàn)者寒也。兒發(fā)熱頰赤。瞌睡跳惕。嚙齒咬乳者。宜釣藤湯主之。兒體熱。面無色。反折而啼號者。欲驚也。陽癇為病。角弓反張。直視而脈促。若劇者。厥寒欲死。須要截風去痰。若熱不減。減不足言。

  當急攻之。大承氣湯主之。惡寒發(fā)熱。若呵欠面赤。無汗而脈盛大者。必致驚惕。宜大青龍湯主之。兒發(fā)驚。痰涎壅盛。

  短息煩躁。腹硬脈弦者。宜紫霜丸。導以減其盛氣也。馬脾風。即肺脹也。搖肩滾肚。張口喘鳴者。宜鐵漿加姜汁服之。

  身熱昏沉。咽內(nèi)如水雞聲。脈促面赤者欲驚。宜麻黃杏仁甘草石膏加射干湯主之。驚之為病。有上竄螈者。發(fā)于陽也。

  有下竄微搐者。發(fā)于陰也。兒昏沉五六日。吐乳跳惕。身熱不解。奄忽發(fā)驚者。病反瘥。若不瘥。直視ht作者。難治也。兒驚跳。似寒似熱。似嘔似瀉。名曰陰陽合病。宜與芍藥甘草湯。以將息也。驚病恍惚。手腳偏動。吐若瀉。其脈微澀。此為陰陽俱虛。不可更汗更攻。宜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兒微熱瞌睡。必露睛。四肢致動惕此為慢驚之兆也。

  兒身體微熱。慢跳ht作。溏瀉遺溲。此為純陰也。宜四逆加人參湯主之。兒一身微冷。反指頭熱。此為熱厥。必發(fā)大熱。

  若驚搐也。病真熱者陽也。假熱者陰也。陽者發(fā)急驚。陰者發(fā)慢驚。急驚者宜寒瀉方。慢驚者宜溫養(yǎng)方。驚病。身熱力猛者。為陽癇。身冷力劣者。為陰癇。若擗地而作聲。口流涎者。癲癇也。驚之為病。仰視者為天吊。內(nèi)視者為內(nèi)吊。

  角弓反張。脈數(shù)疾者。為痘病也。驚病者。須要扶持而將息。若強擒捉。則邪熱益激。遂迫入骨。假令病瘥。必手腳攣拘也。發(fā)熱竄視。痰涎潮盛??卩潴ⅰ4藶闃s衛(wèi)凝結。百脈不通。故暴烈也。驚有陽有陰。天釣者。為熱陽也。內(nèi)釣者。似癇陰也。兒發(fā)驚。脈浮數(shù)洪緊弦。為急驚也。脈沉遲散緩微。為慢驚也。急驚緩治之。宜寒冷方。慢驚急治之。

  宜溫熱方。兒初生。乳惕而不安。此為胎驚。宜朱蜜。

  朱蜜方

  朱砂(豆大)蜂蜜(雞子大)上二味。研調(diào)。每日含之。日二三次。臘內(nèi)直視。齒手腳拘急。脈促弦者。為胎驚。宜紫雪主之。

  紫雪方

  黃金(十兩)寒水石(四兩八錢)石膏(四兩八錢)玄參(一兩)犀角(一兩)羚羊角(一兩)甘草(八錢)升麻(六錢)沉香(五錢)木香(五錢)丁香(五錢)上十一味。以水五斗。先煮黃金及二石。至三斗。入諸藥。再煎至一斗。去滓入芒硝三兩二錢。慢火煎。以柳枝不住手攪。侯欲凝。入瓷盆中。更下朱砂麝香。各三錢。急攪自然凝。成紫雪為度。臘內(nèi)發(fā)驚。假者可治。真者不可治。

  何以論之。曰假者為風外也。真者為癇里也??外枵摺?蜌忖璺钙渲鳉庵^也。發(fā)熱乳睡必微跳。宜惺惺散主之??外璋l(fā)熱微搐。若劇則如狂癇。反視撮口。惕而不安。宜紅雪服之。兒人語物響。易動跳者。此為元真虛拙。必發(fā)驚癇也。

  宜竹溫膽湯主之。

  竹溫膽湯方

  茯苓(一錢)陳皮(五分)半夏(七分)黃連(三分)枳實(五分)竹(三分)甘草(二分)生姜(三分)大棗(五枚)上九味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加辰砂三分為佳。兒善怒啼哭。腳腹攣拘。脈必沉弦。劇則嚙齒咬乳。此為蟲驚。宜芍藥甘草湯。蟲驚如癇恕號而顏紅胸脅必攣拘脈乍動。乍靜者是也。宜柳肝加膠飴湯。

  柳肝加膠飴湯方

  柴胡(五分)川芎(三分)當歸(五分)白術(三分)茯苓(五分)釣藤(五分)甘草(三分)膠飴(雞子大)上八味。以水二升。煮七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日三服。身溫睡多。胸腹?jié)M而微惕或食臭。

  或嘔逆者。宜濃樸三物湯。兒體壯熱面赤尻冷。寒栗而振。奄忽發(fā)驚。此為痘疹兆也。宜續(xù)命湯主之。

  續(xù)命湯方

  葛根(五分)麻黃(三分)桂枝(二分)芍藥(五分)釣藤(三分)黃連(二分)石膏(五分)甘草(三分)生姜(二分)大棗(三枚)上十味。以水二升。先煮麻黃葛根。減五合。去沫內(nèi)諸藥。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兒膚有瘡。發(fā)熱而驚者。名曰破傷風。即病也。宜續(xù)命湯。若身厥者。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病者身熱。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沖胸。口噤不得語。

  欲作剛。葛根湯主之。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病也。若發(fā)其汗者。寒濕相得。其表益虛。即惡寒甚。發(fā)其汗已。其脈如蛇。太陽病。發(fā)汗大多。若亡血虛家。俱致病宜黃建中湯主之。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齒。可與大承氣湯主之。大陽中熱者。喝是也。汗出惡寒。身熱而渴。劇者竄視反張。宜白虎加人參湯。喝病發(fā)熱面赤而哽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灑灑然毛聳。手足逆冷。咽燥口干。

  若發(fā)其汗。則其惡寒甚。加溫針則發(fā)熱甚。宜生脈散主之。

  生脈散方

  人參(三分)麥門冬(五分)五味子(三分炒)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加姜汁。若竹瀝。攪調(diào)頻頻服。病煩渴而顏赤脈促者欲驚。宜黃連白虎湯。

  暴卒中直視失kt。四肢厥寒者。附子理中湯主之。

  附子理中湯方

  人參(三分)白術(五分)附子(五分)干姜(五分)甘草(三分)上五味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諸暴病。反眼螈。若痰喘短息。不論陰陽。先與人參黃連湯。

  人參熊膽湯亦主之。痰喘甚者。加姜汁主之。驚病致上竄者。為陽實也。致下竄者。為陰虛也。實者攻之。虛者溫之。

  兒元真不實。動受物驚觸。即客忤之謂也。中惡者惡邪觸害之謂也。即客忤之重也。白虎者即輕也。兒驚熱不可灸。令努氣益盛。須用善推法。劇者刺之。宜鎮(zhèn)肝湯主之。

  鎮(zhèn)肝湯方

  牲實(五分)麻黃(三分)寒水石(五分)枳實(三分)芍藥(五分)甘草(三分)生姜(三分)上七味。以水一升。先煮六味。取七合。去滓內(nèi)牲實。碾調(diào)。分溫服。發(fā)熱驚跳。短氣燥煩。神魂亂。若口渴。若嘔吐者。宜金雪。

  金雪方

  金膏石膏芒硝(各一錢)龍腦(二分)麝香(一分)上四味。碾調(diào)。每服一字。驚癇。眼神翻騰者。為天釣。諸治驚法。須要寬氣托毒也。宜釣藤湯主之。

  釣藤湯方

  釣藤(五分)野蠶(一個)芍藥(五分)辰砂(三分)犀角(三分)甘草(二分)生姜(三分)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陽癇日二三發(fā)。引日不解。遂轉屬陰癇。此為壞病也。陰癇不得有汗。

  若有汗者。恐亡陽也。宜四逆湯。驚病?;璩翚饴购?。內(nèi)如挽鋸者。宜麥門加竹瀝湯。驚病。衄血者可治。嘔血者不可治。何以謂也。曰衄血者邪熱散也。嘔血者榮血敗也。陰癇即慢驚也。若乳而大便溏者。名曰慢睥風難治。天釣者。

  神昏惡ht。若嚙奶熱也。內(nèi)釣者。多啼瞌睡。必動惕寒也。兒臍風。若胎驚。胸腹石硬。反視而不能者。宜紫霜丸。

  服丸須臾。大便通者生。不通者死。驚熱。夜不可停燈。若停燈者。陽炎卻熱氣。益驚跳而藥力必不可鎮(zhèn)也。驚病眼睛如魚。喘鳴氣急。額頭有汗。爪之吃吃者死。暴卒發(fā)熱。痰喘肩息。啼聲吃吃。乳餌不通者名曰纏喉風。不可治。陽癇。

  口鼻氣冷。露睛而微惕。有汗者亡陽也。宜桂枝附子加黃湯。驚病必有痰。痰者動于熱。熱靜則伏于脾。若熱盛。痰動者。發(fā)驚癇。驚癇四證八侯。盡備者。不可治。身體厥冷。反煩渴。動躁而神魂亂。小便如血者。屬牝臟洞竭也?;杷恍选K闹嫒?。二便不禁者死。二便不通者亦死。諸熱發(fā)驚。反復二三。亂髫尚可治。嬰孩心不可治。發(fā)熱發(fā)驚。

  短息痰鳴。反復而不解。女者可治男者難治。身冷面熱。倦睡呻吟。若尸臭者。孤陽飛越也。嬰孩為物。有熱必虞驚。

  亂髫則少減虞。至童則更減之。然熱盛。則不能全無虞也。問曰。癲癇何狀也。答曰。暴驚有聲而倒??谙驯亓?。須臾還蘇。名癲癇也。癲癇暴倒。狀如死。須臾自惺。后必苦頭痛。若郁勃如癡者是也。宜斷癇丸主之。

  斷癇丸方

  黃(五分)蛇蛻(五寸)靈砂(三錢)細辛(五分)甘草(二分)蟬蛻(四枚)牲實(三錢)上七味為末。棗肉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以人參湯服。病患肥白多濕。黑瘦多癇。屬濕者。宜滲濕方。屬癇者。寧肝湯主之。

  寧肝湯方

  沉香(五分)縮砂(三分)香附(五分)吳茱萸(三分)黃連(三分)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病患重陰者癲。重陽者狂。如婦女。月信適動。病益劇。獨言妄語者。

  宜了了丸。

  了了丸方

  黑鉛(一兩半)水銀(二兩)朱砂(一兩)乳香(一兩)牲實(七錢)上五味。先以黑鉛。入銚溶化。次下水銀。候結成砂子。再下二味。乘熱用柳木。捶研勻。內(nèi)牲實糊丸。如芡實大。

  每服二丸。以井水送下。病患若睡。勿驚動自覺即安。再服二丸。癇病沉痼。必變癡。名曰癡癇。若口吶而不能語者。

  名曰癇啞。廢人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