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醫(yī)學內科學肺癌:新的認識與治療

肺癌:新的認識與治療

肺癌:新的認識與治療

定 價:¥120.00

作 者: [美]蔣其安 [美]羅伊·S.赫伯斯特 王成弟 主譯
出版社: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23518847 出版時間: 2024-10-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肺癌是我國乃至全球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規(guī)范的診療對 于延長肺癌患者生存期至關重要。隨著醫(y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對肺癌 的認識日益豐富,治療手段也在不斷革新。從傳統(tǒng)的手術、化療、放療, 到靶向治療、免疫治療,肺癌治療已經邁入了精準醫(yī)療的新時代。 對于早中期肺癌患者,手術切除腫瘤是首選的治療方式。然而,肺癌 早期發(fā)病隱匿,大多數(shù)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失去了手術的最佳時機。 在這種情況下,化療和放療成為主要的治療手段,但這些方法在消滅腫瘤 細胞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損傷了正常細胞,帶來了一定的副作用,治 療效果有限。而靶向治療通過與致癌靶點結合,促使腫瘤細胞死亡,最大 限度地保護正常組織細胞,減少了全身性副作用,提高了治療效果。免疫 治療則通過激活肺癌患者自身的免疫機能,增強免疫細胞識別和抗腫瘤能 力,達到治療肺癌的目的。 這些治療方式的進步,得益于對肺癌發(fā)生發(fā)展機制的深入探索,對腫 瘤分子分型的技術創(chuàng)新,以及靶向藥物、免疫治療藥物和多學科綜合治療 的快速發(fā)展,有效提高了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盡管如此,我們仍面臨 著一些挑戰(zhàn),如部分患者無法從現(xiàn)有治療中獲益,如何通過高精度的生物 標志物對患者進行分層,以及如何克服治療耐藥性和不良反應等,亟待進 一步的臨床實踐與探索。肺癌治療主要存在以下挑戰(zhàn):①腫瘤異質性大,臨床尚缺乏有效的 標志物指導精準治療;②雖然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 者預后,但耐藥和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仍嚴重影響其臨床療效;③特定組織學 類型,例如小細胞肺癌患者生存預后極差,在現(xiàn)有治療手段下患者獲益有 限。針對這些問題,本書系統(tǒng)地闡釋了肺癌發(fā)生發(fā)展的分子機制、微環(huán)境 與循環(huán)腫瘤標志物的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前沿進展及耐 藥機制、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不良事件等內容,并提出了肺癌潛在的精 準治療方式,能夠幫助醫(yī)務工作者理解肺癌領域的最新進展,助力個體化 治療方案的制定。

作者簡介

  李為民 四川大學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教育長江特崗學者。 呼吸和共病全國重點實驗室(華西)負責人,教育疾病分子網(wǎng)絡前沿科學中心主 任,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呼吸和共病研究院院長。 擔任中華醫(yī)學會副會長,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副會長,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副 主任委員,四川省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等;擔任Precision Clinical Medicine主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副主編。 從事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30余年。長期圍繞肺癌等呼吸 系統(tǒng)疾病早診早治開展基礎、臨床與轉化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 目/面上項目、國家科技部重大專項等各級科研課題;在Cell、Nature Medicine、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等高水平期刊發(fā)表研究論文;擔任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 會“十四五”規(guī)劃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第二輪器官-系統(tǒng)整合教材《呼吸系統(tǒng)與疾病(第 2版)》第一主編。 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個人獲全國創(chuàng)新爭先獎、吳階平-保羅·楊森醫(yī)學藥學獎、四川省杰出人才獎、“天 府青城計劃”天府杰出科學家。 王成弟 四川大學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計 劃入選者,中國肺癌早診早治能力提升工程委員,四川省“衛(wèi)生健康英才計劃”中 青年骨干人才,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擔任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呼吸和 共病研究院分子靶向研究室副主任。 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yī)學院(華西醫(yī)院)內科學(呼吸)博士,美國康奈爾大學訪問學 者。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臨床醫(yī)生,從事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診治, 致力于肺癌、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基礎、臨床及轉化研究。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項項目、面上項目等多項課題。在Cell、Nature Medicine、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等期刊發(fā)表SCI收錄論文50余篇,被Lancet、Nature等權威期刊引用。研究成果榮獲2020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22年四川省 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高影響力呼吸學術論文獎;個人榮獲 “中青年呼吸學者精英”榮譽稱號及美國百人會英才學者獎。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腫瘤微環(huán)境:免疫效應和抑制失衡……………………………………………… 1 第二章 生物標志物:腫瘤突變負荷是新的有效預測指標嗎?…………………………13 第三章 液體活檢:新技術和新證據(jù)………………………………………………………27 第四章 奧希替尼在EGFR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中的作用:臨床實踐和耐藥機制… …33 第五章 免疫療法:我們可以從獲得性耐藥中學到什么?………………………………39 第六章 腦轉移瘤的治療……………………………………………………………………61 第七章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引起的免疫相關不良事件譜和管理…………………………71 第八章 小細胞肺癌的治療進展……………………………………………………………89 第九章 小細胞肺癌:生物學進展…………………………………………………………99 第十章 免疫治療與放射治療:新策略………………………………………………… 107 第十一章 終極精準:靶向癌癥而非正常自我復制……………………………………… 117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