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卓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科大數據研究院院長,大數據分析系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中國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杰出會員、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主任。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6項科技獎。2019年入選科普中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2020年、2022年兩次入選“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國候選人。全國優(yōu)秀科普圖書《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系列科普圖書的作者。電視劇《三體》,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科學顧問。王姝制片人、傳播學者、中國科學與影視融合項目發(fā)起人,專注于科學傳播的創(chuàng)新研究及路徑探索。中國科普作協科學與影視融合專委會副主任,就職于中國空間站望遠鏡科學工作聯合中心。國家干部培訓教材終審專家,中國電影文學獎“夏衍杯”評委,第九屆、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展評委,在《人民日報》發(fā)表文章16篇,在《光明日報》《科技日報》及人民網、光明網、人民政協網、中國社會科學網發(fā)表文章50余篇,獲中國科技新聞學會2021年“科技傳播獎”等獎項。電影《流浪地球2》科學團隊執(zhí)行制片人,《外太空的莫扎特》行政監(jiān)制、《獨行月球》《智能時代》策劃,電視劇《三體》《球狀閃電》科學顧問。鮑遠福文學博士、貴州民族大學傳播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理論學會會員,主要從事文藝理論、科普科幻、網絡文化與傳播的教學與研究。陳楸帆科幻作家、編劇、翻譯、策展人。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與藝術學院,中國作協科幻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普作協副理事長、耶魯大學麥克米蘭中心訪問學者、博古睿學者。曾獲得茅盾新人獎、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中國科幻銀河獎、世界奇幻科幻翻譯獎、《亞洲周刊》年度十大小說、德國年度商業(yè)圖書等國內外獎項,作品被翻譯為20多國語言,代表作有《荒潮》《人生算法》《AI未來進行式》等。何自強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學與影視融合專業(yè)委員會委員、電影導演、制片人。曾制作 20 余部電影,策劃抖音賬號粉絲超千萬,出品制作的紀錄片《500元的幸?!窐s獲第八屆紀錄片學院獎最佳創(chuàng)新獎,入圍2019廣州國際紀錄片節(jié)。作品關注大時代下的人物和社會現實,致力于尋找故事的獨特視角和表達,感染觀眾,獲得與觀眾的內在共鳴。吳悅微像文化簽約作家,九五后新銳科幻作家,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年齡小而文筆老練,故事清奇,將女性特有的細膩柔情融進理性的科幻創(chuàng)作,別具一格。其以《野火》出道,驚艷科幻文學圈,且執(zhí)著于幻想領域的開拓,不僅堅持科幻創(chuàng)作,在奇幻和童話等領域也斬獲頗豐。于《科幻世界》《科幻世界?少年版》發(fā)表多篇作品。第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年度新秀銀獎獲得者。修新羽清華大學哲學系本科、碩士。中國作家協會成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成員。在《上海文學》《十月》《天涯》《青年文學》《花城》等刊發(fā)表小說30余萬字。在《科幻世界》發(fā)表9篇小說,多篇作品已翻譯為英文、韓文出版。張軍平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自動化學會普及工作委員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圖像處理、生物認證、智能交通及氣象預測。至今發(fā)表論文100余篇,其中IEEE Transactions系列30余篇,包括IEEE TPAMI、TNNLS、ToC、TITS、TAC、TIP等。學術谷歌引用7000余次,H指數40。著有科普書《愛犯錯的智能體》。該書獲得2020年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曾入選2023年上海春季高考語文閱讀理解題。另著有暢銷書《高質量讀研》。張文奕北京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士、亞非語言文學專業(yè)博士。任《東方民間文學》副主編,翻譯過《蒙古故事類型》,但實際不分畛域,是世界文學愛好者;曾發(fā)表《數據時代中的文化研究》《與中世紀東西方民間文學交流》《從伊朗史詩看中亞的馬薩格泰人傳說》《“靈光”下的圣王理想:神話中的伊朗古典治世思想研究》等學術論文,但實際想當個詩人??傮w而言,喜歡看現實、寫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