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華文明連綿不斷的特征
第一節(jié) 賡續(xù)文明之脈的石經
一、熹平石經
二、正始石經
三、開成石經
四、蜀石經
第二節(jié) 金烏玉兔與鳥蛙,月中金桂新開花——形象疊加形成的連綿不斷性特征
第三節(jié) 宴飲圖、樂舞圖和開芳宴——一脈相承的思想與藝術表現(xiàn)
第四節(jié) 技術積累基礎上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
一、銅鏡形制的變化
二、具有傳奇色彩的香囊
第五節(jié) 兆溝、墓葬形制及陵園中的十二支俑、壁畫中的列戟等反映的中華文明連綿不斷性特征
一、兆溝的繼承和發(fā)展
二、長斜坡墓道多天井多過洞墓葬的出現(xiàn)與延續(xù)
二、長斜坡墓道多天井多過洞墓葬的出現(xiàn)與延續(xù)
三、帝陵陵園中的十二支石俑
四、從出行儀仗到門前列戟:墓葬壁畫中的列戟
第六節(jié) 唐人在陵墓制度上對漢的崇尚所反映的繼承中的選擇性
第七節(jié) 古人對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論述
第二章 中華文明善于總結與凝練的特征/39
第一節(jié) 唐代以前墓葬與帝陵石刻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
第二節(jié) 唐代帝陵石刻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
第三章 中華文明善于吸收與創(chuàng)新的特征/46
第一節(jié) 造像從偉丈夫到宮娃
第二節(jié) 清羸示病隱幾忘言的維摩詰像
第三節(jié) 山水意境的水月觀音
第四節(jié) 創(chuàng)新有典范,布袋和尚現(xiàn)
第四章 中華文明不斷創(chuàng)新、自強不息的特征/56
第一節(jié) 紙的發(fā)明
第二節(jié) 雕版印刷術的出現(xiàn)
第三節(jié) 美輪美奐的唐三彩
第四節(jié) 多姿多彩的瓷器
第五節(jié) 吳帶當風,滿壁風動
第五章 中華文明善于學習和借鑒的特征/63
第一節(jié) 月宮故事鏡
第二節(jié) 王子喬吹笙引鳳鏡
第三節(jié) 三樂鏡等
第四節(jié) 軒轅黃帝腳印石
一、古代文獻中關于“巨人跡”的記載
二、明代軒轅黃帝腳印石的誕生
第六章 中華文明崇尚理想的特征/74
第一節(jié) 都城設計思想的發(fā)展與演變
第二節(jié) 一門三門道與一門五門道——理想與創(chuàng)新之門
一、一門三門道——理想之門
二、一門五門道——創(chuàng)新之門
第七章 中華文明包容開放的特征/85
第一節(jié) 《職貢圖》與儒家的治國理念
第二節(jié) 西漢長安槀街蠻夷邸,北魏洛陽四夷館,隋唐長安四方館和鴻臚客館
第三節(jié) 如何看待隋唐墓葬中的胡人俑?
第四節(jié) 安居樂業(yè)、娶妻生子、買田宅的外來移民墓葬的發(fā)現(xiàn)
第五節(jié) 大唐威儀與地下客使圖
第八章 中華民族不畏艱險的探索精神/97
第一節(jié) 鑿空的張騫,持節(jié)的蘇武
第二節(jié) 出使印度的王玄策
第三節(jié) 舍身求法的高僧
一、開辟荒途的法顯
二、中開王路的玄奘
三、渡海西行,旨在糾弊的義凈
四、雙目失明不墜其志,弘揚文化與佛法的鑒真
第九章 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征/106
第一節(jié) 封閉式里坊制城市布局的出現(xiàn)——鮮卑族的創(chuàng)新與貢獻
第二節(jié) 永固陵與永固堂的修建——文化認同的典型事例
第三節(jié) 考古遺物反映的鮮卑族對漢文化的認同
一、文字瓦當反映的鮮卑族對漢文化的認同
二、鮮卑族對外來器物的改造上表現(xiàn)出的漢文化認同
第四節(jié) 十六國時期喪葬習俗的變化反映的民族、文化不斷融合與發(fā)展
第五節(jié) “歸義”印章的頒賜反映的民族融合、多元一體
第十章 中華文明對待外來文化的態(tài)度/117
第一節(jié) 曹衣出水——取與舍
第二節(jié) 誕生、沐浴太子、七步蓮花等圖像中的太子著衣——美化與添加
第三節(jié) 涅槃圖像中的外道——丑化與添加
第四節(jié) 佛教造像中樹木等形象變化——以熟悉替換不熟悉,以固有替換外來
第五節(jié) 夜叉形象的模糊性——特定條件下的過濾,導致藝術形象的欠缺和模糊化
第六節(jié) 鬼子母地位的變化——傳入、排斥與邊緣化
第七節(jié) 從獅子座到須彌座的變化——蘊含了中華文明對待穩(wěn)定與和平的態(tài)度
結 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