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第一輯古籍整理
周清澍祝賀《全元文》編撰大功告成 /
鄧紹基《全元文》大工告竣感言 /
陳尚君古代類書整理的重大收獲
——評校訂本《冊府元龜》 /
趙靖蘊沉潛之功抒獨得之見
——評劉運好教授《陸士衡文集校注》 /
趙誠讀新版《說文解字注》 /
柳斌杰等一項全面整理中國古典文學遺產的壯舉
——專家學者談《中華大典·文學典》 /
金程宇找回那些失落在日本的典籍
——我與《和刻本中國古逸書叢刊》 /
孫克強簡評《明詞話全編》 /
李劍國《足本皇華集》評述 /
吳迪身歷十六省著書二百卷
——寫在鳳凰出版社《繆荃孫全集》(全15冊)出版之際 /
查屏球聚沙成塔成正果,傳承經典盡天職
——評郁賢皓先生新著《李太白全集校注》 /
顧農“《文選》學”史上一部總結性的大書 /
許結正變兼陳洪纖畢具
——談《歷代賦匯》文獻價值與校訂意義 /
朱玉麒新妝美質望江南
——評《江南通志》整理本 /
張乃格《長江歷史圖譜》:咫尺之內萬里為遙 /
黃鎮(zhèn)偉開創(chuàng)區(qū)域藝文志編撰的新局面 /
虞萬里“瓣香私自奉高郵”
——寫于《俞樾全集》出版之際 /
石麟“水滸戲”與《水滸傳》的“互動史” /
江慶柏輿圖說江南 /
李德輝《唐刺史考全編》:存文于史,寓論于考 /
周興陸《蘇軾詩文匯評》:一部蘇軾詩文闡釋和接受史 /
第二輯近代文獻
尹亞偉民國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資料
——介紹《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 /
周傳家京劇學的基礎工程 /
劉躍進史料的價值永不過時 /
苗懷明從《歷代小說話》編輯出版的意義說起 /
孫超完整的批評史如何可能
——評《現代(1912—1949)話體文學批評文獻叢刊》 /
李玉大運河研究的新進展
——《近代大運河史料叢編》的價值與意義 /
唐娒嘉中國近代日記研究的拓展、反思與未來
——從“日記研究叢書”說起 /
第三輯學術論著
樓宇烈等弘揚優(yōu)秀文化傳統豐富民族精神底蘊
——專家學者談任繼愈主編的《佛教大辭典》 /
王宏林謝衛(wèi)平山水詩研究的新創(chuàng)獲
——評《靈境詩心——中國古代山水詩史》 /
魏道儒中國佛教宗派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鳳凰版“中國佛教宗派史叢書”簡介 /
楊旗《江蘇通史》:一部系統展示江蘇古今歷史的十卷本宏著 /
張海鵬等當代臺灣史研究的新坐標
——專家學者評張海鵬、陶文釗主編的《臺灣史稿》 /
曹明升文學史著作的“三度”
——讀顧農先生《中國中古文學史》 /
肖小勇彌足珍貴的《樓蘭考古調查與發(fā)掘報告》 /
趙建成中古文學文獻圖景的多層次呈現 /
莫礪鋒新版《程千帆全集》的來龍去脈 /
第四輯普及讀物
徐有富書香盈盈韻清絕 /
解之意味深長的關門聲
——讀《師門問學錄》 /
張憲文《話說民國》講真實故事 /
季小喬學林蔚秀其樹冬青
——讀《冬青老人口述》小札 /
趙超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讀《南朝氣韻:六朝石刻碑帖講演錄》 /
李忠以歷史的洞察著文學以小說的筆法寫歷史
——郭寶平歷史小說《范仲淹》讀后 /
陶慧也宜風雨也宜晴
——讀莫礪鋒先生《漫話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