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引言
1.1研究對象
1.1.1選題背景
1.1.2選題意義
1.2研究綜述
1.2.1資料的收集和整理
1.2.2國外學者“東物西傳”的研究視角
1.2.3國內學者相關研究
1.2.4研究有待解決的問題
1.3研究方法
1.3.1研究問題
1.3.2研究思路
1.4研究創(chuàng)新點
1.4.1模件化
1.4.2文化圖式
第2章清代蘇州版畫概況
2.1清代蘇州版畫的界定及相關概念辨析
2.1.1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
2.1.2姑蘇版、閶門姑蘇版與康乾蘇州版
2.1.3蘇州版畫
2.2題材分類和使用場景
2.2.1四時節(jié)令中的蘇州版畫
2.2.2家居空間中的蘇州版畫
2.3創(chuàng)作群體和生產模式
2.3.1脫胎書坊
2.3.2家族作坊
2.3.3教會系統
2.4市場范圍和收藏狀況
2.4.1清代西洋風蘇州版畫為日本屏風定制?
2.4.2清代蘇州版畫應是直接出口歐洲
2.4.3清中期以前國內使用蘇州版畫的可能性場景
第3章四時同屏: 清代蘇州版畫中的時令與制度
3.1屏風: 清代蘇州版畫的一種制式
3.1.1清代蘇州版畫屏風實物: 四季美人童子
3.1.2西方繪畫中的清代蘇州屏風圖像
3.1.3四條屏: 清代蘇州版畫的一種制式
3.2四時同屏: 清代蘇州版畫的文化圖式
3.2.1琴棋書畫與四時觀念
3.2.2四時同屏的生活象征物
3.3四時同屏的觀念與家國想象
3.3.1庭院生活: 清代蘇州版畫與清代宮廷《宮訓圖》
3.3.2小兒撩跤與國家勇武形象
3.4清代蘇州版畫與宮廷春屏、椒屏的時令范式
3.4.1春屏彩勝、椒屏與時令制度
3.4.2春屏彩勝與清代蘇州籍匠人
3.5小結
第4章節(jié)俗之變: 三大節(jié)背后的文化邏輯
4.1歲朝圖: 元旦、元宵與王朝正朔
4.1.1歲朝圖中的春雷百子與帝嚳四妃
4.1.2自然與王權: 元旦、歲朝與正朔
4.1.3王朝正朔: 歲朝圖中的節(jié)俗之變
4.2端午: 龍舟勝會與神祇變化
4.2.1閶門、胥門與西湖的龍舟勝會
4.2.2燈會龍船的星象崇拜
4.2.3端午神祇與儀式變遷
4.3中秋: 虎丘秋月、漢裝行樂與清宮的關聯
4.3.1虎丘勝景與中秋的文化淵源
4.3.2漢裝行樂與水天鏡月
4.3.3蘇州中秋習俗興衰與京蘇交流
4.4小結
第5章萬年利涉: 新造萬年橋的帝王行跡
5.1萬年橋: 新造的勝景
5.1.1萬年橋涌現與傳奇故事
5.1.2新造萬年橋緣何稱勝景?
5.1.3萬年橋勝景的政治表達
5.2帝王南巡與萬年橋形制之辨
5.2.1清初帝王南巡與治水
5.2.2“請自朝命”的萬年橋
5.2.3萬年橋: 乾隆登岸處
5.3萬年橋的端午與紀念
5.3.1萬年橋圖中的龍舟勝會
5.3.2端午胥門外紀念伍子胥
5.3.3萬年圣德歌乾隆
5.4小結
第6章四時即景: 皇家對西湖十景的形塑
6.1西湖十景的空間與視點
6.1.1低視點的西湖十景
6.1.2高視點的西湖十景
6.2西湖十景的圖像來源
6.2.1清宮銅版畫與蘇州版畫之間的關聯
6.2.2多聯、全景式構圖的傳統
6.3皇家對西湖十景的改造
6.3.1皇家對西湖地景的改造
6.3.2康熙對西湖十景的更名
6.3.3西湖十景改造的政治與商業(yè)目的
6.4小結
第7章天運四時: 清代蘇州版畫中的歷法與授時
7.1清代蘇州版畫中的歷書與年歷圖
7.1.1《時憲書》
7.1.2《迎喜圖》
7.1.3《春牛圖》
7.2圖像在清代歷法推行中的作用
7.2.1千古秘法: 御制《時憲書》中的作圖立說
7.2.2以圖犒賞: 鄉(xiāng)村家的月令、節(jié)氣與吉兇
7.3《時憲書》的推行與變革
7.3.1觀念與技術,《時憲書》與西方近代科學的關系
7.3.2圖像為媒: 《時憲書》與節(jié)令圖像
7.3.3歷法迭變: 清代兩次歷法之變
7.4小結
第8章結語
8.1歷法、皇權與四時節(jié)令
8.2地景與文化圖式
8.3商品性與實用價值
8.4問題與不足
參考文獻
附錄A理論思考: 圖像文化史與文化圖式的建構
附錄B清代蘇州版畫藝人簡表
附錄C清代蘇州版畫四時節(jié)令使用情況簡表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