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有十個章節(jié),第一章為緒論,分為五節(jié):研究目的和意義、 外相關研究、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本書框架、凡例。第二章介紹了泰山概況,從泰山自然遺產、泰山文化遺產、泰山風景園林現(xiàn)狀三個角度展開論述。第三章為泰山風景園林理法研究范圍,內容包括風景園林設計理法的含義、泰山風景園林理法研究的完整性、泰山之大論、歷史文化視野下的“大泰山”區(qū)域、山水名錄記、地圖記載考、泰山風景名勝區(qū)范圍、研究范圍劃定。第四章是泰山山水方位考察,介紹了研究意義和區(qū)域劃分、方位、岱頂山水方位、岱陽山水方位、岱陰山水方位、泰山周邊群山五方面的內容;第五章介紹泰山自然景觀特征,共分為五節(jié):岱頂山水:峰擁仙境,泉水之源;岱陽山水:山水交映,人文匯聚;岱陰山水:群山交錯,水幽松茂;周邊群山:眾星拱月,佛道避喧;小結。第六章主題為泰山文化景觀歷史源流,共包含三節(jié):先秦時期、秦漢時期、魏晉南北朝至明清時期。第七章是泰山文化景觀選址分析,分為泰山地形粗糙指數(shù),泰山主山文化景觀密度,岱頂、十八盤文化景觀分布,泰山周邊群山的輔助作用,泰山文化景觀布局分析五節(jié)。第八章主要介紹泰山典型園林和建筑,詳細講述了碧霞祠、秦漢封禪臺、蒿里山神祠、斗母宮、壺天閣,竹林寺、三陽觀、王母池等景觀。第九章是討論,從泰山山水脈絡的基礎作用、快捷登山路線的合理性、南側中路景觀線的開發(fā)、泰山風景園林的多核發(fā)展四個方面展開論述。第十章為結語,由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創(chuàng)新點、展望三節(jié)內容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