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由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政協河南省委員會、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共同主辦的第八屆河洛文化國際研討會,在河南省平頂山市召開,來自國內外的500余名學者出席了會議,收到論文180余篇。研討會就多項議題達成了共識,會議最后發(fā)表的《紀要》指出:以炎黃二帝為代表的中華人文始祖,大都出自或主要活動于以河洛為中心的中原地區(qū),“可以說,作為‘炎黃子孫’的中華民族的血脈之根在河洛故土”;“河洛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根文化、母文化和主流文化”。她不僅在地望上居于中國諸區(qū)域文化的中心位置,而且在整個中華文明的文明體系中,也處于核心地位,對其周邊的三晉文化、燕趙文化、齊魯文化、荊楚文化、三秦文化等產生過強烈影響,“河洛文化作為整個中華民族的祖根文化得到海內外華人的廣泛認同”。就是說,研討會的結論認為:我們中華民族、我們國家的血脈之根、文脈之根,均在洛陽以及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qū),這無疑是具有全民族、全國性乃至國際性意義的重要結論。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早在上古時期,炎黃二帝的傳說就產生于此。在我國5000多年文明史上,黃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關中文化、齊魯文化等,分布有鄭州、西安、洛陽、開封等古都,誕生了‘四大發(fā)明’和《詩經》、《老子》、《史記》等經典著作?!薄包S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倍嗄陙?,圍繞古代歷史與文化,主要是洛陽以及河洛地區(qū)的古代歷史與文化,曾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撰寫了一些文章?!豆哦悸尻柵c河洛文化研究》收入的文章,絕大多數是先后發(fā)表在正式出版的有關期刊或有關文集中的原文(文末標明有正式發(fā)表時間),本次收錄只作了個別文字修訂,刪去了部分文章的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