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煤巖變形破裂過程中產生的電磁輻射、電荷、紅外輻射等信號為出發(fā)點,深入研究了可有效快捷預測沖擊地壓、煤與瓦斯突出等動力災害的方法,實現非接觸式連續(xù)動態(tài)預測;結合損傷力學、電磁場理論等交叉學科理論,推導了復合煤巖在加卸荷過程中多物理場耦合數學模型,并探究多物理場變化規(guī)律及耦合機制、復合煤巖循環(huán)加卸荷能量演化機制、復合煤巖加卸荷過程中各部分表面平均紅外溫度和能量演化規(guī)律及能量變化,推導建立了耗散能-紅外輻射能耦合數學模型、應力-電荷感應信號耦合關系、耗散能-電磁輻射能耦合數學模型;開發(fā)了復合煤巖受載破裂多參數監(jiān)測實驗系統(tǒng),并在沖擊地壓預測、煤與瓦斯突出預測、礦山壓力觀測及評估等方面進行了較為廣泛的實際應用研究。本書可供從事煤巖、混凝土等動力災害現象(如沖擊地壓、煤與瓦斯突出、滑坡、冒頂、地震、隧道和壩基結構失穩(wěn)等)及煤巖物理力學性質、巖土工程等領域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研究生、本科生以及礦山安全和礦山電氣工程相關技術人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