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化學工業(yè)制藥微生物技術:基礎與應用

制藥微生物技術:基礎與應用

制藥微生物技術:基礎與應用

定 價:¥49.00

作 者: 童望宇,章亭洲,傅向陽 編著
出版社: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現(xiàn)代生物技術制藥叢書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2573867 出版時間: 2006-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是《現(xiàn)代生物技術制藥叢書》之一。全書分兩篇,按照“從技術到應用”的結構進行編寫。第1篇“制藥微生物生物技術”按照藥物開發(fā)生產流程,對應用于微生物制藥中的上游、中游 、下游技術及有關生產規(guī)范與質量控制的內容進行了系統(tǒng)的說明;第2篇“微生物制藥”論述了微生物的初級代謝產物,來源于抗生素、蛋白質藥物、新型疫苗與反義核酸藥物,并對甾體藥物的微生物轉化進行了闡述。在對技術進行論述的同時,聯(lián)系實際列舉了工藝實例和生產實例。本書適用于從事微生物藥物研究、開發(fā)的技術人員,相關專業(yè)的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和高校教師。

作者簡介

暫缺《制藥微生物技術:基礎與應用》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篇 制藥微生物生物技術
第1章 微生物制藥上游技術
1.1 基因重組技術/現(xiàn)代DNA技術
1.1.1 代基因工程——基因克隆與蛋白質表達
1.1.2 第二代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
1.1.3 第三代基因工程——代謝/途徑工程
1.1.4 基因打靶技術的發(fā)展簡史及其應用前景
1.1.5 酵母雙雜交系統(tǒng)
1.1.6 噬菌體展示系統(tǒng)
1.2 重組基因藥物的構建
1.2.1 目的基因的分離、純化和鑒定
1.2.2 基因克隆和表達的基本步驟
1.2.3 大腸桿菌中目標產物高效表達的方法
1.2.4 非大腸桿菌基因工程系統(tǒng)
1.3 基于DNA技術的藥物開發(fā)新進展
1.3.1 新藥研發(fā)的三種途徑
1.3.2 新藥研發(fā)的進展
參考文獻
第2章 微生物制藥的中游技術
2.1 微生物細胞的調節(jié)機制
2.1.1 概述
2.1.2 酶活力的調控
2.1.3 酶合成的調控
2.1.4 滲透性調控
2.1.5 能荷調節(jié)
2.1.6 信號轉導和雙組分調控系統(tǒng)
2.1.7 全局控制
2.1.8 代謝控制發(fā)酵的基本思想
2.1.9 微生物代謝控制發(fā)酵的措施
2.2 微生物生長與控制
2.2.1 微生物生長與環(huán)境
2.2.2 微生物的生長控制
2.3 微生物發(fā)酵
2.3.1 發(fā)酵技術原理
2.3.2 發(fā)酵技術方法
參考文獻
第3章 微生物制藥下游技術
3.1 引言
3.1.1 生物下游技術的特點
3.1.2 生物下游技術的一般流程和單元操作
3.1.3 生物技術下游加工過程的發(fā)展趨向
3.2 微生物破壁
3.2.1 機械方法
3.2.2 非機械方法
3.3 沉淀法
3.3.1 鹽析法
3.3.2 等電點沉淀法
3.3.3 有機溶劑沉淀法
3.3.4 非離子型聚合物沉淀法
3.3.5 聚電解質沉淀法
3.3.6 金屬離子沉淀法
3.4 吸附法
3.4.1 概述
3.4.2 吸附過程的理論基礎
3.5 溶劑萃取
3.5.1 分配定律
3.5.2 溶劑的選擇
3.5.3 水相條件的影響
3.6 兩水相萃取法
3.6.1 兩水相的形成
3.6.2 相圖
3.6.3 影響分配的參數(shù)
3.6.4 雙水相與集成化
3.7 膜分離
3.7.1 膜的分類和定義
3.7.2 分離機理
3.7.3 表征膜性能的參數(shù)
3.7.4 傳遞理論
3.7.5 影響超濾速度的各種因素
3.7.6 膜的污染
3.8 色譜的基本原理和參數(shù)
3.8.1 保留值
3.8.2 柱效率
3.8.3 分離效能總指標和分離度
……
第2篇 微生物制藥
索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