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世紀,小孩幾乎一斷奶,就被當作“小大人”看待,他們混入成人中間,穿著與大人相仿的衣服,與其一起勞動、競爭、社交、玩耍。從中世紀末期以來,父母逐漸開始鼓勵小孩與成人分離,以兒童及對兒童的保護和教育為中心的新的家庭觀發(fā)展起來了。將童年時期視為一個最特殊的人生階段,這個觀念自此扎根于現代西方思想之中,并席卷了整個現代世界,成為無可動搖的價值觀。阿利埃斯通過考察四個世紀的繪畫、日記,游戲和禮儀,以及學校設置及其課程的演變追溯兒童的歷史。自初版以來,《兒童的世紀:舊制度下的兒童和家庭生活》在西方史學界引起了極大反響,被視為兒童史和家庭史的奠基之作,也在心態(tài)史領域起到了開創(chuàng)性的作用。在史學界之外,《兒童的世紀:舊制度下的兒童和家庭生活》引起了人類學家、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的注意,使他們重新審視歷史上兒童的地位。著名史學家彼得·蓋伊稱其“是當之無愧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