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患有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焦慮癥等精神障礙的青少年人數正在不斷增加,患病年齡正在趨小齡化。心理疾病,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焦慮癥、飲食失調癥多數發(fā)病時間是在10~30歲之間。百分之50患有心理疾病的成年人在14歲時出現癥狀,百分之75在24歲時出現癥狀。因此,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然而,父母、校方乃至整個社會,對于心理問題,往往諱莫如深,不愿正視,直至悲劇發(fā)生。如何判斷孩子是情緒低落,還是出現了其他問題?父母的哪些行為容易誘發(fā)孩子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哪些生活習慣容易導致孩子出現嚴重的情緒問題?孩子出現哪些情緒及行為問題,父母需就醫(yī)檢查?當今青少年高發(fā)心理問題有哪些?孩子出現嚴重的情緒問題后,父母應該跟校方說嗎?怎么說?老師在察覺到學生行為異常后,應該如何處理?應對孩子情緒問題的實用技巧有哪些?……日本原東邦大學教授、精神病??漆t(yī)院院長水野雅文針對以上常見問題,從當下人們對“精神疾病”的常見認知誤區(qū)、了解“心理疾病”的重要性、什么是“心理疾病”、青春期常見的“心理疾病”、如何應對心理疾病五大視角,系統(tǒng)地介紹了如何幫孩子疏解可能觸發(fā)心理問題的各類小情緒,科學預防、應對青少年高發(fā)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