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首頁
新聞資訊
每日一讀
國學/古籍
出版圖書
讀書導航
我的賬戶
我的書架
首頁
新聞資訊
每日一讀
國學/古籍
出版圖書
讀書導航
文學
|
小說
|
傳記
|
青春文學
|
藝術
|
散文隨筆
|
收藏/鑒賞
|
人文社科
|
經(jīng)濟管理
|
自我實現(xiàn)/勵志
|
生活時尚
|
教育/教材
|
考試
|
少兒/童書
當前位置:
首頁
出版圖書
文學藝術
文學
散文隨筆
中國近/現(xiàn)/當代散文隨筆
西南聯(lián)大通識課(典藏紀念版)
西南聯(lián)大通識課(典藏紀念版)
定 價:
¥546.00
作 者:
朱自清 等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當當網(wǎng) (¥393.10)
ISBN:
9787545575552
出版時間:
2023-03-01
包裝:
精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西南聯(lián)大通識課:典藏紀念版》,通過精美裝幀賦予書全新意義,內(nèi)文經(jīng)再次編校,更為翔實可靠,是一套更值得收藏的傳統(tǒng)文化圖書。西南聯(lián)大的通識教育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一代學者,為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礎。本套圖書力圖通過在西南聯(lián)大擔任過教授的15位大師的優(yōu)質文章,從多個角度呈現(xiàn)西南聯(lián)大通識課的面貌,并展現(xiàn)西南聯(lián)大的學術風采,以及朱自清、馮友蘭、陳寅恪等諸位大師的教學風格和人格修養(yǎng)。這些文章都是大師們在各自擅長領域所寫下的,從中不但能看到大師們對于學問的認真,對于教育的堅持,還可以在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師們在時代劇變中始終屹立不倒的身影。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現(xiàn)代散文家、詩人、學者。一生著作頗豐,有《光明》《新年》等詩;也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名篇,其中散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被譽為“白話美術文的模范”;還有《詩言志辨》《新詩雜談》等文論著作。其作品今被收錄至《朱自清全集》中。陳寅恪(1890—1969),中國現(xiàn)代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于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并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馮友蘭(1895—1990),中國著名哲學家,歷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西南聯(lián)合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貞元六書》等為20世紀中國學術的重要經(jīng)典,對中國現(xiàn)當代學界乃至國外學界影響深遠,稱譽為“現(xiàn)代新儒家”。聞一多(1899—1946),本名聞家驊,中國現(xiàn)代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1920年出版首本新詩集《紅燭》。1928年,詩集《死水》出版。1932年任清華大學國文系教授,后隨校南遷昆明,任教于西南聯(lián)大。1946年,被國民黨特務暗殺。有《聞一多全集》。傅斯年(1896—1950),初字夢簪,字孟真,山東聊城人。著名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教育家、學術領導人。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之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創(chuàng)辦者。湯用彤(1893—1964),字錫予,祖籍湖北省黃梅縣,生于甘肅省渭源縣,哲學家、佛學家、教育家、國學大 師。1917年,清華學堂畢業(yè)后留學美國,入漢姆林大學、哈佛大學深造,獲哲學碩士學位。回國后歷任國立東南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大學、西南聯(lián)大教授。
圖書目錄
《西南聯(lián)大文學課》
/ 第yi章/朱自清、游國恩講先秦兩漢文學
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詩經(jīng)》
新型歷史著作《左傳》《國語》
先秦諸子
屈原和“楚辭”
司馬遷與《史記》
西漢后期的散文和辭賦
班固與《漢書》
東漢文人的五言詩
《古詩十九首》及其他
/ 第二章/羅庸、蕭滌非講魏晉南北朝文學
曹氏父子的“一家辭賦”
所謂建安七子
左思、劉琨、郭璞
陶淵明及其作品
山水文學之肇始
鐘嶸《詩品》及蕭統(tǒng)《文選》
/ 第三章/羅庸、聞一多講隋唐五代文學
隋唐統(tǒng)一與文學之變古
唐詩及盛唐詩人
孟浩然及其作品
杜甫及其作品
中唐文學之創(chuàng)新與復古
晚唐五代文學及其文藝論
/ 第四章/浦江清講宋元文學
宋初的詩文革新運動
歐陽修及其作品
王安石及其作品
詞曲的發(fā)展和詞的概況
蘇軾的散文
蘇軾的詩
蘇軾的詞
雜劇作家的時代分期
關漢卿與《竇娥冤》
王實甫和他的《西廂記》
/ 第五章/浦江清講明清文學
《三國演義》
《水滸傳》
《西游記》
《金瓶梅》
清初的詩詞與散文
孔尚任與《桃花扇》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
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曹雪芹與《紅樓夢》
《西南聯(lián)大國史課》
/ 第yi章 /張蔭麟論夏、商、周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傳說
周朝的興起
周代的封建社會
封建組織的崩潰
楚的興起
齊的興起
晉楚爭霸
吳越代興
秦的變法
/ 第二章 /張蔭麟論秦、漢
六國混一
新帝國的經(jīng)營
帝國的發(fā)展與民生
楚漢之爭始末
純郡縣制的重建
武帝的新經(jīng)濟政策
武帝開拓事業(yè)的四時期
東漢的建立及其開國規(guī)模
/ 第三章 /雷海宗講魏、晉、南北朝
曹操與三國
西晉與中原之淪喪
五胡亂華
南北朝
新宗教之醞釀與成熟
/ 第四章 /陳寅恪講唐代政治制度
李唐先祖來源
關中本位政策
藩鎮(zhèn)與中央對立
安祿山集團的民族構成
/ 第五章 /張蔭麟、雷海宗論宋、元
宋朝的開國和開國規(guī)模
北宋的外患與變法
宋之積弱與變法失敗
宋 亡
元朝的迅速衰敗
/ 第六章 /吳晗講大明帝國
明太祖之建國與開國規(guī)模
靖難之役與遷都北京
明初的恐怖政治
明教與大明帝國
明代的錦衣衛(wèi)和東西廠
晚明仕宦階級的生活
/ 第七章 /雷海宗講清朝盛世
清朝的統(tǒng)治手段
傳統(tǒng)政治文化之總崩潰
甲午戊戌與庚子辛丑
《西南聯(lián)大哲學課》
/ 第yi章 /馮友蘭講子學時代
泛論子學時代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墨子及前期墨家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學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學
莊子及道家中之莊學
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學
/ 第二章 /馮友蘭講漢代儒學——以董仲舒為例
董仲舒在西漢儒者中之地位
元、天、陰陽、五行
四時
人副天數(shù)
性情
個人倫理與社會倫理
政治哲學與社會哲學
災異
/ 第三章 /湯用彤講魏晉玄學
魏晉思想的發(fā)展
魏晉玄學流別略論
王弼之《周易》《論語》新義
向郭義之莊周與孔子
謝靈運《辨宗論》書后
/ 第四章 /湯用彤講隋唐佛學
隋唐佛學之特點
西行求法之運動
唐太宗與佛教
玄奘法師
韓愈與唐代士大夫之反佛
/ 第五章 /賀麟講宋明理學
宋儒的新評價
陸象山與王安石
王安石的哲學思想
王船山的歷史哲學
知行合一新論
/ 第六章 /馮友蘭講清代思想
清末之立教改制運動
康有為
譚嗣同
廖平
《西南聯(lián)大詩詞課》
/上篇/ 詩
詩 經(jīng)
人民的詩人——屈原
什么是《九歌》
古詩十九首釋
陶淵明
謝靈運和山水詩
鮑照和七言詩
南北朝的民歌及新樂府
宮體詩的自贖
唐詩興盛的原因及其分期
宮律派
復古派
田園方外派
四 杰
王維與孟浩然
高 適
岑 參
李 白
杜 甫
韋應物與劉長卿
白居易、元稹、劉禹錫
賈 島
杜 牧
李商隱
《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
黃庭堅
陸游的詩詞
楊萬里與范成大
唐詩與宋詩的比較
/下篇/ 詞
溫庭筠和花間派詞人
李煜及南唐其他詞人
詞體演變及北宋詞人
柳 永
周邦彥與大晟詞人
李清照
南宋詞人
南渡初期作家
辛棄疾的詞
姜夔與詞的衰落
《西南聯(lián)大文化課》
第yi章/ 馮友蘭、湯用彤、張蔭麟、羅庸淺談文化
文化的類型
論中西文化的差異
文化思想之沖突與調和
應對西洋文化持什么態(tài)度
文 化
中國今后的文化建設
/第二章/ 雷海宗、吳晗、張蔭麟講歷史文化
歷史過去的釋義
中國文化的兩周
無兵的文化
中外的春秋時代
中國的家族
中國的元首
歷史上的君權的限制
歷史上的政治的向心力和離心力
論修明政治的途徑
古代中國的外交
五代時波斯人之華化
論貪污
治人與法治
說 士
論史實之選擇與綜合
/第三章/ 聞一多、羅庸講人文精神
什么是儒家——中國士大夫研究之一
論為己之學
詩 人
思無邪
詩的境界
欣 遇
/第四章/ 馮友蘭、雷海宗講哲學與人生
略談哲學的用處
論哲學方法
孔子以前之哲學
先秦儒家哲學述評
論人生中的境界
論命運
關于真善美
《西南聯(lián)大古文課》
/第yi章/ 傅斯年、朱自清、游國恩講先秦古文
《大雅》
《小雅》
論屈原文學的比興作風
《周易》
《尚書》
《春秋》三傳
“四書”
《戰(zhàn)國策》
/第二章/ 游國恩、蕭滌非講漢代古文
賈誼和漢初散文
偉大的歷史家、散文家司馬遷
班固的漢書
兩漢民間樂府
/第三章/ 蕭滌非講魏晉南北朝古文
曹操、曹丕
“建安七子”與蔡琰
曹 植
阮籍、嵇康
謝脁和新體詩
/第四章/ 蕭滌非講唐代古文
李白詩歌的思想與藝術成就
杜甫詩歌的思想與藝術成就
白居易詩歌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論寫作舊詩
/第五章/ 浦江清講宋元古文
小說的起源與發(fā)展
說話與話本
《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
小說家的話本
講史家的話本
王實甫和他的《西廂記》
白樸與馬致遠
《西南聯(lián)大國學課》
/第yi章/ 羅庸講儒學
儒家的根本精神
周禮與魯禮
孔子與顏淵
曾子、子思與孟軻
七十子以后的儒學
/第二章/ 湯用彤講佛學
佛教入華諸傳說
永平求法傳說之考證
《四十二章經(jīng)》考證
漢代佛法之流布
佛 道
釋道安
鳩摩羅什及其門下
/第三章/ 馮友蘭、聞一多講道家與道教
老 子
莊 子
道教的精神
佛教、道教與道學
/第四章/ 馮友蘭講法家
法家之學與當時社會政治經(jīng)濟各方面之趨勢
法家之歷史觀
法家之三派
三派與韓非
法之重要
正名實
嚴賞罰
性 惡
無 為
法家與當時貴族
/第五章/ 馮友蘭講名家
辯者學說之大體傾向
惠施與莊子
《天下篇》所述惠施學說十事
惠施與莊子之不同
公孫龍之“白馬論”
公孫龍所謂“指”之意義
公孫龍之“堅白論”
公孫龍之“指物論”
公孫龍之“通變論”
“合同異”與“離堅白”
《天下篇》所述辯者學說二十一事
/第六章/ 蔣夢麟談抗戰(zhàn)中的國學轉折
大學逃難
戰(zhàn)時之昆明
敵機轟炸中談中國文化
二次大戰(zhàn)期間看現(xiàn)代文化
本目錄推薦
01
綠了芭蕉
01
綠了芭蕉
02
你還是那個鮮衣怒馬的少年…
02
你還是那個鮮衣怒馬的少年嗎
03
華彩序章
03
華彩序章
04
院子
04
院子
05
火之惑
05
火之惑
06
大地的禮物
06
大地的禮物
07
赴一場烈焰繁花
07
赴一場烈焰繁花
08
今晚出門散心去
08
今晚出門散心去
09
畫語·畫記
09
畫語·畫記
10
泡木桐
10
泡木桐
掃描二維碼
關于讀書
免責聲明
讀書目錄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