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世界哲學伽達默爾與施特勞斯之爭

伽達默爾與施特勞斯之爭

伽達默爾與施特勞斯之爭

定 價:¥69.00

作 者: [德] 漢斯-格奧爾格·伽達默爾,列奧 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當代西方學術(shù)經(jīng)典譯叢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010248004 出版時間: 2022-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7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伽達默爾一生曾與多個哲學家發(fā)生過思想上的爭論,其中,伽達默爾與列奧?施特勞斯之爭往往被人忽略。這場發(fā)生于20世紀60年代初的思想交鋒是因伽達默爾剛剛出版的《真理與方法》所引起的,但由于這個爭論當時主要在私下,公開的程度很有限,加上那時兩個人的知名度還遠沒有后來那么大,而且相關(guān)的書信也沒有發(fā)表,論題的背景和脈絡不清楚,所以沒有像伽達默爾與貝蒂、赫施、哈貝馬斯和德里達的爭論那樣引起學術(shù)界廣泛的注意并掀起波瀾。隨著施特勞斯去世5年以后(1978年),經(jīng)伽達默爾同意,他們之間的通信以及一些相關(guān)材料被發(fā)表出來,這場爭論的意義才逐漸浮出水面。雖然已逾半個多世紀,時過境遷,但用今天的眼光來審視,它仍具有重要的學術(shù)價值。不過國內(nèi)學界對這場爭論提及不多,關(guān)于它的內(nèi)容一般學者還比較陌生,遑論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在一般人眼里,施特勞斯更多以杰出的政治哲學家的身份立足于學林,然而其本人也是一位很重要的解釋學家,他的《迫害與寫作藝術(shù)》算得上當代為數(shù)不多頗有創(chuàng)見性的解釋學名著之一,與伽達默爾的《真理與方法》各有千秋,當然影響程度有差別。

作者簡介

  何衛(wèi)平,哲學博士,曾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外國哲學教研室主任,現(xiàn)為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德國哲學》編委,《中國詮釋學》編委,《哲學評論》編委。2001年7月-2002年7月受費曼項目資助在美國伊諾依大學(UIUC)作訪問學者。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受國家留學基金委選派到德國海德堡大學作訪問學者。2011年3月-6月應邀到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訪學,2013年7月應邀到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學。曾去美國、希臘、港澳臺多次參加重要的國際學術(shù)會議或交流,并多次主持報告會。研究方向為德國現(xiàn)代哲學,尤專于哲學解釋學,涵蓋現(xiàn)象學、存在哲學。主要著作有《理解之理解的向度——西方哲學解釋學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解釋學之維——問題與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通向解釋學辯證法之途――伽達默爾哲學思想研究》(上海三聯(lián)書店,學術(shù)叢書,2001年)、《高達瑪》(伽達默爾)(臺灣揚智出版公司,2002年)。主要譯著有海德格爾:《存在論:實際性的解釋學》(人民出版社,2009年)、讓?格朗丹:《哲學解釋學導論》(商務印書館,2009年)、帕特里夏?奧坦伯德?約翰遜:《伽達默爾》(中華書局,2003年)。合譯、參譯的著作有《伽達默爾集》(上海遠東出版社,1997年)、《解釋學、現(xiàn)象學和宗教哲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西方哲學史》(中華書局,2004年、2009年修訂版)等。已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世界哲學》、《世界宗教研究》、《哲學動態(tài)》、《國外社會科學》、《自然辯證法通訊》、《德國哲學》、《德國哲學論叢》、《中國現(xiàn)象學與哲學評論》、《讀書》、《中國詮釋學》、《文史哲》、《求是學刊》、《人文雜志》、《文藝研究》、《世界美術(shù)》、《武漢大學學報》、《光明日報》(理論版)等重要刊物上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130余篇(含翻譯),其中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高等院校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或部分轉(zhuǎn)載有20多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參與國家社科重大項目3項,參與教育部主持的馬工程《當代西方哲學思潮》教材的編寫工作。

圖書目錄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