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初綻
學花旦戲
學昆曲
學蹺功和武功
開始了舞臺生活
藝術進步得力于看戲
從路三寶學《貴妃醉酒》
與譚鑫培合演《四郎探母》
登臺雜感
第一次到上海首演《穆柯寨》
我心目中的楊小樓
追憶硯秋同志的藝術生活
雨中清唱
梅華吐蕊
時裝新戲的初試——《一縷麻》
古裝戲的嘗試——《嫦娥奔月》
再度塑造穆桂英
我學戲、改戲和表演的經驗
繼承著瑤卿先生的精神前進
初演紅樓戲——《黛玉葬花》
戲曲漫談
中國京劇的表演藝術
關于表演藝術的講話
漫談戲曲畫
繪畫和舞臺藝術
編寫抗敵劇目
漫談運用戲曲資料與培養(yǎng)下一代
要善于辨別精粗美惡
怎樣保護嗓子
銀幕風華
電影·回憶·感想
《春香鬧學》與《天女散花》的嘗試
拍五出戲片段后的一些體會
我第一次試拍有聲電影
第一次試拍全景電影
芳香四溢
第一次會見卓別林
在北京酬答范朋克
首次訪問蘇聯(lián)時和愛森斯坦的交誼
在美接受榮譽博士學位時的答謝詞
和烏蘭諾娃的會見
紀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回憶泰戈爾
天龍寺會見今井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