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聚焦數字時代的復雜性,強調了一個有趣的悖論:我們處于一個信息大爆炸時代,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接觸的信息越多,卻越感到不知所措。在作者看來,這是因為我們習慣于依賴溫度、尺寸、時間等傳統(tǒng)的尺度或規(guī)模概念來思考問題和做出決策。這些概念構建于我們在機械時代的日常經驗之上,是我們在混亂、無序的世界中獲得自我定位的工具。 然而,數字時代的非物質化和高度互聯特性,使得傳統(tǒng)的尺度或規(guī)模概念與人的經驗和感知脫節(jié)。原本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決定,比如去超市購物時用紙袋還是塑料袋,可能產生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原本無關緊要的可能變得緊要,比如一個青少年黑客可能造成一家大型機構的網絡癱瘓;原本毫無價值的可能變得價值連城,比如谷歌、維基百科,通過提供免費的服務發(fā)展成為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大公司。 大數據時代,規(guī)模變化所帶來的系統(tǒng)復雜性,是我們陷入不安、混亂的內因,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開創(chuàng)性思考框架。在本書中,作者立足設計、技術與文化現象,將水準器與科恩地精、量子力學與Lunix操作系統(tǒng),野豬與荷蘭謬誤、大數據和小螞蟻置于同一框架之內,彰顯系統(tǒng)規(guī)模的變化如何為我們提供新的信息、視野和思考角度,幫助我們駕馭數字時代的規(guī)模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