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第一章 邏輯:組合范疇語法的源流
1.1 古典范疇語法
1.1.1 范疇和運算
1.1.2 形式化描述
1.2 Lambek演算
1.2.1 函項運算與邏輯演繹
1.2.2 對代詞的分析獲得新的推導規(guī)則
1.2.3 Lambek句法演算(Syntactic calculus)
1.2.4 Lambek演算的形式化表示
1.3 蒙太格語法
1.4 組合范疇語法的創(chuàng)生
1.5 組合范疇語法的構造與組合規(guī)則
1.5.1 范疇
1.5.2 組合規(guī)則
1.5.3 組合投射原則
1.5.4 自然語言的組合性
1.5.5 組合算子的普適性
本章小結 邏輯對于自然語言語法和處理的意義何在?
第二章 語言:漢語CCG的表述與演繹
2.1 基本語句
2.2 與名詞短語相關的范疇分析
2.2.1 單位詞與數量短語
2.2.2 形容詞、量詞與方位詞短語
2.2.3 同位語
2.3 與動詞相關的范疇分析
2.3.1 動詞短語
2.3.2 控制動詞與情態(tài)動詞
2.3.3 “被”字句
2.3.4 “把”字句
2.4 標點與并列的范疇分析
2.4.1 并列現象
2.4.2 標點符號
2.5 句子層面的范疇分析
2.5.1 代詞脫落(pro-drop)
2.5.2 關系從句的范疇分析
2.5.3 “的”字句
2.6 形式語義分析
2.6.1 基于CCG的語法與語義界面理論
2.6.2 CCG的語法與語義并行推理舉例
本章小結 回歸自然語言的研究
第三章 計算:漢語CCGBank的構建
3.1 介紹
3.1.1 短語結構語法
3.1.2 賓州中文樹庫(PCTB)
3.1.3 CCG語料庫
3.2 漢語CCGBank轉換系統(tǒng)的架構與設計
3.2.1 總體框架
3.2.2 數據處理模塊
3.2.3 轉換模塊
3.2.4 應用模塊
3.3 漢語CCGBank核心轉換算法
3.3.1 預處理階段
3.3.2 標記階段
3.3.3 二分階段
3.3.4 賦范疇階段
3.3.5 修復階段
3.3.6 舉例
3.4 漢語CCGBank的統(tǒng)計與分析
3.4.1 范疇統(tǒng)計
3.4.2 詞例統(tǒng)計
3.4.3 規(guī)則例統(tǒng)計
本章小結 語言學的數字化發(fā)展
第四章 應用:CCG應用述評
4.1 面向大規(guī)模自然語言處理的形式文法綜述
4.1.1 語法形式化
4.1.2 大規(guī)模NLP中的典型形式語法
4.2 CCG適用于計算語言學中的特性
4.2.1 詞匯形式化以及適度上下文相關特性
4.2.2 組合性以及句法與語義接口的融洽性
4.3 CCG的應用
4.3.1 生成和實現(Generation and realization)
4.3.2 問答(question answering)
4.3.3 OpenCCG
4.3.4 語義計算
4.4 人工智能時代CCG的處境與發(fā)展
4.4.1 鐘擺再一次擺向經驗主義
4.4.2 深度學習的軟弱性
4.4.3 CCG的未來之路
本章小結 CCG對語言本質的探索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A 賓州中文樹庫(PCTB)的標記集
A.1 詞性標記Part-Of-Speechtags(33)
A.2 句法標記Syntactic tags(23)
A.2.1 短語標記Tags for phrase(17)
A.2.2 復合動詞標記Tags for verb compounds(6)
A.3 功能標記Functional tags(26)
A.4 空范疇標記Empty categories (null elements)(7)
附錄B “的”在漢語CCGBank中的范疇
附錄C 斯蒂德曼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