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三部分內容組成。部分為《從歷史語言學的視角看利瑪竇的》,主要介紹了利瑪竇驚人的語言天賦和他在華傳教期間為中西方文化科技交流互通所做出的突出貢獻,著重探討了利瑪竇所編《葡漢辭典》—— 世界上葡萄牙語、漢語雙語辭典—— 的主要內容及利瑪竇為區(qū)分漢語聲調的音值而設計的發(fā)音符號以及辭典中收錄的漢語詞條類型和葡語詞條的音位學、詞匯學價值,涵蓋了該領域研究的成果。 第二部分為《中葡宗教文化交流及部中歐辭典:利瑪竇(1552-1610)與(1583-1588)》,主要集中耶穌會士利瑪竇之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學術貢獻,并立足耶穌會檔案館一手文獻介紹了《葡漢辭典》的編纂過程,并對該辭典中所收錄的詞條進行分析,以展現(xiàn)彼時的葡語形態(tài),挖掘早期中葡文化交流的范圍及深度。 第三部為《利瑪竇、羅明堅的研究:針對若干葡語及意語條目的語言學及文獻學分析》,主要探討《葡漢辭典》中漢語、葡萄牙語、意大利語之間的語言接觸現(xiàn)象,包括文化及儒耶交流等。通過對其中詞條進行語言學及文獻學的分析,從而揭示葡萄牙語、意大利語的演化進程,為中。葡、意的早期語言及文化交流提供新的視角及文獻。 本書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張西平教授主編的“文明互鑒:中國與世界”系列叢書中的一本,本書部分內容于1998年在西班牙以圖書形式出版,第二、第三部分發(fā)表于相關學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