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神話
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眼光保護與開發(fā)神話資源拒絕“偽”民俗現象
官民協作:中國非遺保護的本土實踐之路——以河北涉縣女媧信仰的400年保護歷程為個案
第二編 史詩
少數民族創(chuàng)世神話史詩的非遺功能——以瑤族布努支系《密洛陀》為例
遺產化進程中的活形態(tài)史詩傳統(tǒng):表述的張力
第三編 傳說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的關系——以民間傳說為例
民間傳說及其保護問題——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六大傳說保護與傳承高峰論壇”(諸暨)的發(fā)言
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徐福傳說——圍繞著傳說的多重多樣的傳承主體
民間文獻與民間傳說的在地化研究——以沂源牛郎織女傳說為中心的探討
第四編 故事
去粗取精話非遺——從徐文長故事說起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區(qū)域文化軟實力建設——以國家非遺“喀左·東蒙民間故事”為例
第五編 歌謠
文化生態(tài)·文化空間·政府主導與“非遺”關系——以西北“花兒”的洮岷流派(南路)流行區(qū)KPT村為個案
“劉三姐歌謠”考辨——兼談作為非遺的“劉三姐歌謠”的保護與傳承
第六編 說唱
靖江寶卷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遺產化境域中的昆曲保護研究
“摩蘇昆”傳承狀況研究
佛山“龍舟說唱”的活態(tài)傳承與保護
國家話語與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以滿族說部為例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背景下的四川格薩爾說唱藝人阿尼近況調查
第七編 理論與方法
彝語口傳文化數字化采集方法及其保護與傳承研究——以畢摩、蘇尼、口弦、阿都高腔為例
口述
誰在敘事為何敘事如何敘事:“非遺”保護的田野立論與概念拓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的效度與限度研究
非遺語境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的承啟意義
社區(qū)參與、社區(qū)缺位還是社區(qū)主義?——哈尼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主體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