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議與文牘,是史學研究中為原始的資料之一,匯編奏議在中國有悠久傳統(tǒng)。宋人趙汝愚編成《諸臣奏議》一百五十卷,明永樂帝命編《歷代名臣奏議》五百零四卷,將有明一代有關時政之文、大部分是奏議匯編一起,是一部極有價值的匯編之作。尤為可貴者,更在于此書收集了許多罕見的奏議,這些原本如今已少存于世,賴此而保留其功甚偉。惟明奏議,每多議論,而鮮實際,清人之作,則詳于辦事之始末,頗糾明人之失,保存了大量有用資料。新疆地處邊遠,文獻保存,較諸中原省城自然要少。而清代新疆奏議,由于主筆者或是某一時期的封疆大吏,或是某一地區(qū)的主政官員,其所記所述,多來自事發(fā)線,是研究當時當地政治、經濟、軍事、地理、民族、社會方面問題的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