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導言
一、伏爾泰:歐洲啟蒙時代的世紀魂
(一)狡兔三窟
(二)通往費爾奈的道路
(三)“您是歐洲的孔夫子”
二、孔子西行記
(一)耶穌會士在華傳教的“秘訣”
(二)關于中國的禮儀之爭
(三)意想不到的結局
三、十七、十八世紀的法國需要異國文化
(一)“太陽王”種下的惡果
(二)理性主義的步伐
四、歐洲人所認識的東方“先賢古哲”:孔夫子
(一)儒家典籍在歐洲的譯介
(二)一種奇異的凈化——接受過程
五、孔子在歐洲的大弟子:伏爾泰
(一)西雷宮——初識孔子
(二)“無憂宮”——深入研習儒家思想
(三)《中國孤兒》——崇尚儒家思想的佐證
(四)費爾奈——得儒學之精髓
六、對“仁”的認同使伏爾泰終身熱愛中國
(一)孔子的現(xiàn)實主義思想契合伏爾泰的宗教觀
(二)儒家的“仁”是伏爾泰人際關系的準則
(三)“仁政德治”為伏爾泰提供了“開明君主制”模式
七、結束語
附錄一:外文參考書目
附錄二:本書引用的伏爾泰作品書目
出版后記
再版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