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荷蘭漢學家,重返歷史現場,縱覽關羽成神之路本書是對關羽崇拜的研究,也是對在書寫文化愈來愈重要的世界中口頭文化的研究?!?19年,關羽敗走,后為吳軍所俘,被殺,此后被尊為關公或關帝,成為不亞于觀音的重要神祇,至今仍受民間敬奉。作者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追溯了關公崇拜的歷史性演變:從早期慘遭橫死的餓鬼,到驍勇善戰(zhàn)的護法惡魔、qu邪將軍,及至后來的雨神、財神和文士之神,甚至全能救世主形象……在關羽的多重面相中,每種形象的形成和發(fā)展都有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包括佛道教力量的介入、特定地方群體的參與、王權和國家力量的形塑等,但歸根結底,關羽信仰興起于口頭文化,而非大多數研究主張的三國敘事傳統(tǒng)。正如作者自己反復提到的,《關羽:由凡入神的歷史與想象》為“對口頭文化在一個文字變得越來越重要的世界中如何保持巨大作用的研究”,作者結合大量史料和遺跡,甚至田野調查得來的一手資料,對背后的文化機制進行了詳盡考察,也對其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文脈進行了梳理,其中格外突出了口頭信息交互在形象建構與傳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