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經濟財政、金融金融/銀行/投資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內信用合作達成與治理研究:以蘇魯?shù)貐^(qū)為例

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內信用合作達成與治理研究:以蘇魯?shù)貐^(qū)為例

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內信用合作達成與治理研究:以蘇魯?shù)貐^(qū)為例

定 價:¥98.00

作 者: 張雷,陳東平 著
出版社: 經濟管理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09680889 出版時間: 2021-10-01 包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4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自2012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引導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規(guī)范開展信用合作”以來,關于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是否應該開展信用合作的爭論甚囂塵上。本書是對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內信用合作的**思考,在“組織生發(fā)一組織演進”的框架下探討和剖析了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內信用合作的理論優(yōu)勢和現(xiàn)實問題。全書主要包括五個核心章節(jié),即“現(xiàn)狀與模式、出資行為、借款行為、治理與績效以及使命漂移分析”。本書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其一,注重現(xiàn)實問題的考察。通過對蘇魯?shù)貐^(qū)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的多次走訪和深度訪談,力求反映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內信用合作的真實發(fā)展狀況。其二,強調研究對象的動態(tài)演化分析。通過契約層面的信用合作達成分析和組織層面的治理分析,來剖析信用合作的生發(fā)和演進過程。其三,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分析方法。通過對合作金融理論的探討和梳理,以及對現(xiàn)實問題背后理論邏輯的歸納和分析,試圖解決理論與現(xiàn)實偏差的原因。本書適用于發(fā)展經濟學和經濟學等相關專業(yè)的研究生和學者閱讀使用,相信能夠有助于讀者了解合作金融的發(fā)展和現(xiàn)狀。

作者簡介

  張雷,男,1990年12月生于河南省羅山縣。2019年于南京農業(yè)大學獲得博士學位?,F(xiàn)為南京財經大學講師。主要研究領域:農村金融、微型金融。曾在《農業(yè)經濟問題》《中國農村觀察》等CSSCI來源期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主持省部級課題一項,參與***或省部級課題多項。

圖書目錄

1 導言
1.1 研究背景與問題
1.2 研究意義
1.3 研究目標與內容
1.3.1 研究目標
1.3.2 研究內容
1.4 技術路線圖
1.5 研究方法和數(shù)據(jù)來源
1.5.1 研究方
1.5.2 數(shù)據(jù)來源
1.6 可能的創(chuàng)新與不足
1.6.1 可能的創(chuàng)新
1.6.2 可能的不足
2 概念界定與文獻綜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農民專業(yè)合作社
2.1.2 信用合作達成
2.1.3 信用合作治理0t
2.1.4 信用合作使命漂移
2.2 相關研究文獻綜述與評述
2.2.1 國外對信用合作組織的研究
2.2.2 國內對信用合作組織的研究
2.2.3 合作社內信用合作的研究
2.2.4 相關研究文獻綜述與評述
3 理論基礎與分析框架
3.1 理論基礎
3.1.1 互聯(lián)性交易理論
3.1.2 聲譽理論
3.1.3 信息不對稱理論
3.1.4 社會認知理論
3.1.5 治理機制理論
3.2 分析框架
3.2.1 合作社內信用合作達成機制分析
3.2.2 合作社內信用合作治理機制與績效分析
3.2.3 合作社內信用合作達成與治理總分析框架
4 蘇魯?shù)貐^(qū)合作社內信用合作現(xiàn)狀及模式比較
4.1 蘇魯?shù)貐^(qū)合作社內信用合作現(xiàn)狀概況
4.1.1 江蘇省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內信用合作試點現(xiàn)狀
4.1.2 山東省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內信用合作試點現(xiàn)狀
4.1.3 蘇魯?shù)貐^(qū)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內信用合作自發(fā)開展現(xiàn)狀
4.2 蘇魯?shù)貐^(qū)合作社內信用合作模式總結
4.2.1 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內信用合作“無池化”模式
4.2.2 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內信用合作“基本股金”模式
4.2.3 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內信用合作“混合”模式
4.2.4 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內信用合作“機構”模式
4.3 蘇魯?shù)貐^(qū)不同信用合作模式比較分析
4.3.1 不同信用合作模式外部環(huán)境
4.3.2 不同信用合作模式內部治理機制
4.3.3 不同信用合作模式治理機制比較分析
4.4 本章小結
5 合作社內信用合作達成之出資行為分析
5.1 引言
5.2 研究分析框架
5.2.1 蘇魯?shù)貐^(qū)合作社內信用合作出資激勵機制
5.2.2 信用合作權屬認知與出資行為達成
5.3 指標選取及描述分析
5.3.1 指標選取
5.3.2 描述性分析
5.4 實證檢驗
5.4.1 模型構建
5.4.2 共線性檢驗
5.4.3 社員信用合作認知程度與出資行為
5.4.4 不同信用合作認知維度與出資行為
5.5 異質性分析
5.5.1 不同信用合作模式下社員信用合作認知與出資行為
5.5.2 不同地域下社員信用合作認知與出資行為
5.6 信用合作認知程度與社員出資行為機制分析
5.7 本章小結
6 合作社內信用合作達成之借款行為分析
6.1 引言
6.2 研究分析框架
6.2.1 生產合作與信用合作的互聯(lián)性特征
6.2.2 生產合作聲譽效應與信用合作借款達成
6.3 指標選取及描述分析
6.3.1 指標選取
6.3.2 描述性分析
6.4 實證檢驗
6.4.1 實證模型構建
6.4.2 實證結果分析
6.5 穩(wěn)健性檢驗
6.5.1 生產合作交易額度與社員信用合作借款
6.5.2 信貸約束下生產合作與社員信用合作借款
6.6 本章小結
7 合作社內信用合作達成治理機制與績效分析
7.1 引言
7.2 研究分析框架
7.2.1 蘇魯?shù)貐^(qū)合作社內信用合作治理機制現(xiàn)狀
7.2.2 基于治理機制理論的信用合作績效分析
7.3 數(shù)據(jù)來源、指標選取及描述性分析
7.3.1 數(shù)據(jù)來源
7.3.2 指標選取
7.3.3 描述性分析
7.4 實證檢驗
7.4.1 實證模型構建
7.4.2 治理機制與合作社內信用合作社會績效
7.4.3 治理機制與合作社內信用合作財務績效
7.5 穩(wěn)健性檢驗
7.5.1 治理機制與合作社內信用合作普通社員借款占比
7.5.2 治理機制與合作社內信用合作資產收益率
7.6 本章小結
8 合作社內信用合作達成治理與使命漂移動因分析
8.1 引言
8.2 典型案例
8.2.1 HZ果品專業(yè)合作社案例背景
8.2.2 HZ果品合作社信用合作使命漂移現(xiàn)象
8.3 治理機制視角下合作社內信用合作使命漂移動因分析
8.3.1 HZ果品合作社內信用合作外部制度環(huán)境分析
8.3.2 HZ果品合作社內信用合作內部治理機制分析
8.4 HZ果品合作社內信用合作使命漂移進一步延伸討論
8.4.1 生產合作異化導致成員邊界不清
8.4.2 信用合作產權關系異化與盈余逐利
8.4.3 監(jiān)管主體缺乏規(guī)制制度基礎
8.5 本章小結
9 結論及對策建議
9.1 研究結論
9.1.1 社員信用合作權屬認知推動信用合作出資.有利于信用合作達成
9.1.2 社員生產合作關系通過影響信用合作借款,促進信用合作達成
9.1.3 適度監(jiān)管是信用合作雙重治理目標實現(xiàn)的有效保障
9.1.4 生產合作異化以及法律制度缺失等易導致信用合作漂移
9.2 政策建議
9.2.1 加強對普通社員信用合作權屬認知教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