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力壓裂工藝的里程碑
1.1 動機與目標
1.2 本書主要內容
1.3 水力壓裂工藝進展
2 頁巖油氣有利區(qū)篩選指標
2.1 引言
2.2 頁巖區(qū)塊儲量評估
2.3 頁巖油氣生產指標
2.4 頁巖評價的算法數據結構
2.5 12個頁巖區(qū)塊的數據分析
2.6 水平完井壓裂技術
2.7 結果和流程圖
2.8 兩處頁巖層位的案例分析
2.9 頁巖區(qū)塊的完井策略
2.10 頁巖層位之間歐幾里得距離的計算細節(jié)
2.11 結論
3 頁巖區(qū)塊壓裂布縫布置的可壓裂性指數圖
3.1 引言
3.2 脆性指數與礦物學指數
3.3 新的可壓裂性指數
3.4 儲層中的油氣井和裂縫數量優(yōu)化
3.5 制定優(yōu)化方法
3.6 解決方法
3.7 案例分析1
3.8 案例分析2(油井分布案例分析)
3.9 案例分析3(壓裂位置案例分析)
3.10 可壓裂性指數匯總
3.11 結論
4 脆性指數是礦物學指標嗎?一種測定脆性指數的新方法
4.1 引言
4.2 背景
4.3 常規(guī)油藏的布井
4.4 非常規(guī)油藏的布井
4.5 非常規(guī)布井問題闡述
4.6 使用數學優(yōu)化案例研究布置井和壓裂
4.7 優(yōu)化問題公式
4.8 結論
5 頁巖層中水平井和壓裂的排序與確定:建立綜合目標治理方案
5.1 引言
5.2 已開發(fā)方法
5.3 研究領域
5.4 水平差應力比
5.5 水力壓裂階段排序
5.6 最佳位置的分類
5.7 結論
6 井位優(yōu)化技術之間的計算比較:數學公式、遺傳算法和超快速模擬退火算法
6.1 引言
6.2 算法設計
6.3 通過數學公式進行優(yōu)化
6.4 優(yōu)化計算
6.5 結論
7 頁巖儲層的裂縫設計與油井配置的二維數學優(yōu)化方法
7.1 引言
7.2 工具
7.3 數學公式的發(fā)展
7.4 計算測試和結果
7.5 裂縫階段順序
7.6 兩個儲層主要屬性的數據范圍
7.7 結論與未來研究
8 頁巖儲層壓裂中多網格儲層體積壓裂模擬的數學優(yōu)化方法
8.1 引言
8.2 問題的定義與建模
8.3 新型數學模型的開發(fā)
8.4 建模
8.5 在油井布置過程中使用的可壓裂性指數的定義
8.6 用于構建模型參數的幾何解釋
8.7 結論與建議
9 總結與建議
9.1 總結
9.2 建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