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前言
\t一詞的美感特質及其欣賞
\t(一)詞是怎樣的一種文體?
\t(二)我們如何閱讀一闋詞?
\t唐五代
\t二傷離與感時—唐代文人詞的人間情懷
\t(一)無盡相思:白居易《長相思》
\t(二)觸景傷情:李白《菩薩蠻》
\t(三)回憶舊日的美好:白居易《憶江南》三首
\t(四)年華流逝的感傷:司空圖《酒泉子》
\t三美麗與哀愁—花間詞的物質性與精神面
\t(一)畫屏內外的無聊愁緒:溫庭筠《菩薩蠻》
\t(二)人花相映的繾綣之情:韋莊《菩薩蠻》二首
\t(三)流動景致與不渝之情:溫庭筠《夢江南》孫光憲《浣溪沙》
\t(四)因物及情與沉醉忘憂:牛希濟《生查子》韋莊《菩薩蠻》
\t四憂時與傷懷—南唐詞深化的情感境界
\t(一)物我共感與情意轉折:李璟《攤破浣溪沙》馮延巳《謁金門》
\t(二)濃麗之悲與執(zhí)著之情:馮延巳《采桑子》《鵲踏枝》
\t五今昔與真假—李后主詞的雙重對比性
\t(一)樂以忘憂:李煜《浣溪沙》《玉樓春》
\t(二)往事不堪:李煜《破陣子》《虞美人》
\t(三)舊歡如夢:李煜《浪淘沙》
\t(四)虛妄人生:李煜《相見歡》《子夜歌》
\t宋代
\t六時變的感思—宋詞里的時間意識
\t(一)美景不再的感觸:晏殊《浣溪沙》歐陽修《浪淘沙》朱敦儒《朝中措》
\t(二)不堪回首的悵惘:柳永《少年游》秦觀《千秋歲》李清照《臨江仙》陳與義《臨江仙》
\t(三)身不由己的哀嘆:王安石《千秋歲引》蔣捷《一剪梅》朱敦儒《臨江仙》
\t(四)功名未就的無奈:范仲淹《漁家傲》陸游《訴衷情》辛棄疾《破陣子》
\t七時空的失落─蘇軾詞中的人生空漠之感
\t(一)舊歡新怨:蘇軾《永遇樂》
\t(二)流年偷換:蘇軾《洞仙歌》
\t(三)人生如夢:蘇軾《念奴嬌》
\t八執(zhí)迷與感悟—宋人化解時間憂慮的方式
\t(一)執(zhí)著的熱誠:柳永《蝶戀花》周邦彥《玉樓春》
\t(二)豪宕的逸興:蘇軾《江城子》黃庭堅《鷓鴣天》
\t(三)當下的珍惜:宋祁《玉樓春》晏幾道《玉樓春》朱敦儒《西江月》
\t(四)生命的解悟:蘇軾《臨江仙》朱敦儒《好事近》辛棄疾《西江月》
\t九魂銷與情長—宋人面對離愁的態(tài)度
\t(一)孤單獨行:柳永《雨霖鈴》秦觀《踏莎行》吳文英《唐多令》
\t(二)人去心空:歐陽修《采桑子》《玉樓春》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
\t(三)沉醉不醒:晏殊《玉樓春》晏幾道《阮郎歸》
\t(四)珍重眼前:晏殊《浣溪沙》蘇軾《望江南》
\t(五)兩地相思:柳永《八聲甘州》李之儀《卜算子》
\t(六)明月春風與共:歐陽修《玉樓春》蘇軾《水調歌頭》秦觀《鵲橋仙》
\t十同心與相思—生離死別的哀傷
\t(一)同心而離居:范仲淹《御街行》李清照《一剪梅》
\t(二)當時明月在:晏幾道《臨江仙》史達祖《夜行船》
\t(三)生死兩茫茫:蘇軾《江城子》賀鑄《鷓鴣天》
\t十一往事與今情—物是人非的感嘆
\t(一)別后相憶:晏幾道《鷓鴣天》歐陽修《生查子》
\t(二)舊地重游:周邦彥《瑞龍吟》辛棄疾《念奴嬌》
\t(三)情懷不再:李清照《南歌子》周邦彥《少年游》
\t十二忠憤與抑郁—家國興亡的悲感
\t(一)悲憤:岳飛《滿江紅》張孝祥《六州歌頭》
\t(二)悲郁:辛棄疾《水龍吟》《菩薩蠻》
\t(三)悲愴:姜夔《揚州慢》吳文英《金縷歌》
\t(四)悲涼:張炎《高陽臺》劉辰翁《柳梢青》
\t(五)
\t十三多情卻無言—莫名所以的感喟
\t(一)不言不語:秦觀《畫堂春》周邦彥《訴衷情》
\t(二)欲說還休: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辛棄疾《南鄉(xiāng)子》《丑奴兒》
\t(三)不理不睬:歐陽修《蝶戀花》
\t(四)難以言宣:李清照《聲聲慢》
\t(五)無言以對:柳永《雨霖鈴》蘇軾《江城子》毛滂《惜分飛》
\t十四同情與共感─男女同心與人我互通
\t(一)男女兩相思:晏殊《踏莎行》歐陽修《踏莎行》
\t(二)君心似我心:陸游《釵頭鳳》唐琬《釵頭鳳》
\t(三)思君君思我:蘇軾《蝶戀花》賀鑄《清平樂》
\t十五興會與閑情─留住人間的美好
\t(一)沉醉與消閑:李清照《如夢令》《攤破浣溪沙》
\t(二)佳興與賞景:辛棄疾《霜天曉角》《鷓鴣天》
\t(三)閑逸與清歡:程垓《小桃紅》蘇軾《浣溪沙》
\t十六飄蕩到回歸─詞境與心境的開拓
\t(一)洞識人情世界:辛棄疾《鷓鴣天》朱敦儒《臨江仙》
\t(二)走過人生風雨:蘇軾《定風波》《鷓鴣天》
\t(三)境界的開示:辛棄疾《丑奴兒》《定風波》蔣捷《虞美人》
\t(四)境界的探尋:晏殊《蝶戀花》柳永《鳳棲梧》辛棄疾《青玉案》
\t(五)此心到處悠然:蘇軾《定風波》張孝祥《西江月》
\t結語:入乎其內,出乎其外─詞在讀寫之間、情理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