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元明清時期的“西北水利議”
一、從郭守敬、虞集說起
二、京東、畿內和西北
三、民墾、軍墾、官辦及其他
四、利水之法與用水之法
五、西北水利與實際成績
虞集與元明清西北水利議
元朝東吳士人領袖鄭元祐
元代江南籍官員學者發(fā)展西北水利的主張及其歷史影響
一、江南籍官員學者關于江南賦稅之重的意識及其論證
二、江南籍官員學者關于元代北方經濟落后之認識
三、江南籍官員學者發(fā)展西北水利的主張、實質及影響
元明清時期西北水利的理論與實踐
一、元朝陜西河渠司“分水”“用水則例”的作用
二、明清旱田用水五法與井利說的實踐效果
三、元明清西北水利理論與實踐的現(xiàn)代借鑒價值
明中期吳中故家大族的盛衰——以昆山大家族為中心
一、成化、弘治(1465—1505)時故家大族的興盛
二、正德、嘉靖(1506—1565)時故家大族的式微
三、不衰與衰而復振的奧秘
“因看吳越譜,世事使人哀”——經世學者歸有光
歸有光與明中期吳中經世之學
一、關注東南民生利病
二、考察吏治風俗之變遷
三、批判科舉弊端
四、歸有光與吳中經世之學
明中期以來江南學者的“是非”之論
一、“是非”之論的發(fā)展演變過程
二、“是非”之論的根源
三、“是非”之論的實質及歷史地位
元明清對華北水利認識的發(fā)展變化——以對畿輔水土性質的爭論為中心
一、畿輔水土不宜發(fā)展水利的說法
二、畿輔水土特性宜于水利水稻的認識
三、桂超萬、李鴻章對畿輔水利態(tài)度的前后轉變及原因
四、結論
附錄一 海上長城的籌劃者鄭若曾
附錄二 鄭若曾行年、著作考——兼論《籌海圖編》的作者問題
一、生平事跡
二、《鄭開陽雜著》和《籌海圖編》同異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