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大道鴻烈:《淮南子》漢代黃老新道治思想研究

大道鴻烈:《淮南子》漢代黃老新道治思想研究

大道鴻烈:《淮南子》漢代黃老新道治思想研究

定 價:¥98.00

作 者: 高旭 著
出版社: 巴蜀書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53113609 出版時間: 2020-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62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以“道治”為根本視野,著眼漢代黃老“內圣外王之道”,對中國道家思想目前的“絕代奇書”《淮南子》展開系統(tǒng)研究?!痘茨献印芬粫腔茨贤鮿矠榈臐h代“淮南學派”的理論綱領和思想旗幟,是其基于秦漢大一統(tǒng)王朝政治發(fā)展的經(jīng)驗教訓,全面反思總結先秦以來古典治國理念,尤其是諸子百家之學,力圖為西漢統(tǒng)治階層創(chuàng)造性提出一種黃老新“帝王之道”的治國理念及方略。作為中國道家很很好的秦漢思想代表,《淮南子》以“大道”哲學為理論內核與樞軸,秉持積極“無為”的經(jīng)世精神,將形而上的本體論、宇宙論、自然論、仙道論,與形而下的人性論、治國論、社會論、風俗論、治學論、養(yǎng)生論緊密結合在一起,深入闡發(fā)“心身國同治”的黃老新“道治”思想,充分彰顯出自身“淮南黃老道學”的歷史特色及“淮南黃老道家”的學派風采,對西漢中期以后中國古代政治發(fā)展產(chǎn)生深遠影響。

作者簡介

  高旭,1979年生,陜西延安人。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F(xiàn)為安徽理工大學楚淮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淮南子》與道家道教研究所所長,安徽省《淮南子》研究會副會長,淮南市宣傳系統(tǒng)“文化名家”培養(yǎng)人選,淮南成語典故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圖書目錄

目錄
序 張榮明
自序
緒論
節(jié) 問題意識、研究意圖與學術意義
第二節(jié) “淮南子學”:一種學術史新視野的回顧反思
一 文獻的整理傳播
二 思想的研析闡發(fā)
三 多維的文化研究
四 學術的反思前瞻
第三節(jié) 方法論:問題—情境的歷史分析法
第四節(jié) 核心觀點、內容結構和學術新意
一 核心觀點
二 內容結構
三 學術新意及不足
章 淮南國與秦漢大一統(tǒng)政治嬗變
節(jié) 秦王朝大一統(tǒng)政治的初步探索、挫敗及根由
一 “建制”實踐:秦王朝探索大一統(tǒng)政治的成就
二 “治政”實踐:秦王朝探索大一統(tǒng)政治的挫敗
三 “秦政化法家”:秦王朝大一統(tǒng)政治的受挫根由
第二節(jié) 西漢前期大一統(tǒng)政治的復興探索及黃老治思
一 自發(fā):漢初劉邦集團應時而興的黃老實踐
二 自覺:惠、文時期的黃老治思及成功實踐
三 自然:景、武時期黃老政治的延續(xù)與衰落
四 “漢政化黃老”:西漢大一統(tǒng)政治的成功原因
第三節(jié) 秦漢大一統(tǒng)政治與淮南國的興廢存亡
一 黥布與劉邦、漢初政治
二 劉長、劉安與文、景、武政治
三 “淮南多反王”現(xiàn)象:大一統(tǒng)政治的透析
小結
第二章 漢代“淮南學派”與《淮南子》
節(jié) “淮南學派”:形成發(fā)展、著述成就及特色
一 淮南王劉安與淮南學派的形成發(fā)展
二 淮南學派著述成就的漢代學術史考察
三 藩國文化比較視域中淮南學派之特色
第二節(jié) 淮南黃老道家:《淮南子》學派歸屬新論
一 “雜家”說的緣起、延續(xù)及局限
二 “道家”說的緣起、流變及不足
三 淮南黃老道家:“大道”哲學視域的新考察
第三節(jié) 黃老新“道治”:《淮南子》著述意圖與思想體系
一 為“劉氏”立言:基于王朝與王國立場的雙重考量
二 黃老新“道治”:《淮南子》的文本結構與思想體系
三 構建“道治良序”:《淮南子》著述追求與政治理想
小結
第三章 治國:《淮南子》黃老新“道治”的“外王”思想
節(jié) 治道論
一 道治、大道與治道
二 治道審思與史鑒:以周政、秦政為參照
三 治道重構和漢政“道治”理想追求
四 結語
第二節(jié) 治術論
一 “治術”的雙重內涵及與治道關系
二 對秦政及法家“法術”的批判反思
三 對儒家“儒術”的理論擷取及熔鑄
四 對黃老“道術”的理論闡新及發(fā)展
五 《淮南子》黃老新治術的漢政訴求
第三節(jié) 行政論
一 道論:哲學依據(jù)
二 無為論:政治核心
三 因循論:基本原則
四 法度仁義論:重要補充
五 兼用論:黃老特色及價值
第四節(jié) 君臣民論
一 鑒秦之失:《淮南子》君臣民關系論的歷史基點
二 制度維度:《淮南子》君臣民關系論的政治前提
三 利益維度:《淮南子》君臣民關系論的現(xiàn)實基礎
四 情感維度:《淮南子》君臣民關系論的必要條件
五 道義維度:《淮南子》君臣民關系論的根本訴求
六 理想重構:《淮南子》君臣民關系論的黃老特點
小結
第四章 治身:《淮南子》黃老新“道治”的“內圣”思想
節(jié) 養(yǎng)心論
一 養(yǎng)生以“得心”為要
二 養(yǎng)心以“虛靜”為本
三 養(yǎng)生重在心身國同治
第二節(jié) 形氣神志論
一 形備與形虧:“形”何以為“生之舍也”
二 氣和與氣越:“氣”何以為“生之充也”
三 養(yǎng)神與耗神:“神”何以為“生之制也”
四 得志與亂志:“志”何以為“生之意也”
五 守職與居宜:“形神氣志”何“以隨天地之所為”
六 結語
第三節(jié) 神游論
一 對《莊子》之“游”的思想揚棄
二 尋求生命與政治一體化之“游”
三 走向信仰化的神仙之“游”
四 結語
第四節(jié) 治學論
一 基本內涵
二 思想意旨
三 理論特色
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