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一、本研究的理論和實際應用價值
二、國內外研究的現(xiàn)狀和趨勢
三、研究目標和擬突破的重點及難點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公眾參與文保理論研究
第一節(jié) 公眾參與文保的概念
一、公眾
二、參與
三、公眾參與
四、公眾參與文保
第二節(jié) 公眾參與文保的條件和原則
一、公眾參與文保的條件
二、公眾參與文保的原則
第三節(jié) 公眾參與文保模式
一、國外公眾參與文保模式
二、國內公眾參與文保模式
第四節(jié) 公眾參與文保的限制性因素
一、公民文化
二、公民個性及受教育程度
三、政治的社會化程度
四、信息渠道及參與途徑
第二章 我國公眾參與文保行為影響因素實證研究
第一節(jié) 文獻綜述與提出問題
一、文獻綜述
二、提出問題
第二節(jié) 研究假設與理論模型
一、研究假設
二、理論模型
第三節(jié) 問卷設計與問卷調查
一、問卷設計
二、問卷調查
第四節(jié) 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被調查公眾人口統(tǒng)計學分析
二、我國公眾文保態(tài)度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三、我國公眾文保行為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四、調查結論與啟示
第三章 我國公眾參與文保行為選擇機理
第一節(jié) 經濟人假設與文保行為選擇
一、經濟人假設的基本命題
二、經濟人參與文保核算的過程及結果分析
三、經濟人假設的局限性分析
第二節(jié) 自我價值定向理論與文保行為選擇
一、自我價值定向理論
二、文保態(tài)度及形成過程
三、文保態(tài)度向文保行為轉化的機制
第三節(jié) 博弈論與文保行為選擇
一、博弈論的基本內容
二、博弈論在文保中的應用
第四節(jié) 外部性理論與文保行為選擇
一、外部性的概念及分類
二、外部性矯正及在文保中的應用
第四章 歐美國家公眾參與文保的經驗與啟示
第一節(jié) 美國公眾參與文保的經驗
一、民間組織引領
二、完善法律保障
三、政府信息公開
四、稅費政策激勵
第二節(jié) 意大利公眾參與文保的經驗
一、完善法律保障
二、嚴格專業(yè)執(zhí)法
三、重視遺產教育
四、保障參與渠道
第三節(jié) 法國公眾參與文保的經驗
一、推進法制化管理
二、支持民間組織發(fā)展
三、設立文化遺產日
第四節(jié) 歐美國家公眾參與文保經驗的啟示
一、加強文化遺產社會教育
二、完善公眾參與文保法律制度
三、建立公眾參與文保激勵機制
四、疏通公眾參與文保渠道
第五章 我國公眾參與文保機制構建
第一節(jié) 文化遺產社會教育機制構建
一、文化遺產社會教育的概念
二、文化遺產社會教育的目標
三、文化遺產社會教育的內容
四、文化遺產社會教育的基本途徑
第二節(jié) 公眾參與文保法律機制構建
一、知情機制:降低公眾參與文保信息成本
二、表達機制:降低公眾參與文保機會成本
三、訴訟機制:降低公眾參與文保侵害成本
第三節(jié) 公眾參與文保激勵機制構建
一、激勵機制的概念及理論
二、構建文保激勵機制的必要性
三、公眾參與文保選擇性激勵機制
第四節(jié) 公眾參與文保渠道機制構建——以民辦博物館為中心
一、我國民辦博物館發(fā)展的必要性
二、我國民辦博物館發(fā)展中的問題分析
三、國內外民辦博物館發(fā)展環(huán)境差異分析
四、我國民辦博物館發(fā)展的對策構建
第六章 楚紀南故城遺址區(qū)內居民文保行為實證研究
第一節(jié) 楚紀南故城遺址保護現(xiàn)狀
一、2010年之前楚紀南故城遺址保護歷程
二、2010年之后楚紀南故城遺址保護規(guī)劃
第二節(jié) 楚紀南故城遺址保護區(qū)內外居民生活滿意度調查
一、遺址區(qū)內外居民生活滿意度調查
二、遺址區(qū)內外居民生活滿意度比較
三、遺址區(qū)內居民行為特征
第三節(jié) 楚紀南城遺址保護與區(qū)域發(fā)展不協(xié)調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遺產管理體制不暢
二、遺址保護政策的限制
三、利益主體的多重博弈
第四節(jié) 楚紀南故城遺址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楚紀南故城大遺址保護特區(qū)
二、對楚紀南故城遺址保護行為進行補貼
三、運用征稅、罰款和政府管制等手段對破壞行為進行懲治
四、全力建設楚紀南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第七章 專題研究:我國文化遺產保護能力測評
一、文化遺產保護能力的概念
二、耦合協(xié)調度理論
三、我國文保能力評價的指標體系
四、我國文化遺產保護能力測評
五、我國文化遺產保護能力耦合協(xié)調發(fā)展度評價
六、結論及討論
附錄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