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緣起
第二節(jié)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評析
一 國外馬克思國家觀研究的歷史傳承與當代發(fā)展
二 國內研究的現(xiàn)狀與評析
第三節(jié) 主要內容與研究方法
一 主要內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國家觀的歷史嬗變與馬克思國家觀革命
第一節(jié) 古希臘關于城邦國家的哲學思考
一 柏拉圖的城邦理念和哲學王思想
二 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理想國》的批判與反思
三 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政體學說的繼承和發(fā)展
第二節(jié) 神權國家觀
一 圣奧古斯?。荷系壑侵涞厣现?br />二 圣托馬斯·阿奎那:國家起源于人性的需要
第三節(jié) 契約主義的國家觀
一 契約主義對自然狀態(tài)和國家起源的不同理解
二 契約主義對國家政治形式的不同思考
三 契約主義國家觀的問題與評價
第四節(jié) 黑格爾的國家觀
一 黑格爾對契約主義的批判
二 黑格爾認為國家是倫理理念的現(xiàn)實,是自由的定在
三 黑格爾對內部國家制度的分析
四 國家決定市民社會和家庭
第五節(jié) 馬克思對黑格爾國家觀的批判及其國家觀革命
一 馬克思對黑格爾國家觀的批判:市民社會決定國家
二 從政治批判走向市民社會批判
三 馬克思國家觀的革命
第三章 國家的起源與本質
第一節(jié) 國家在氏族制度廢墟上興起的三種主要形式
一 雅典國家是從氏族社會本身內部發(fā)展的階級對立中產生的
二 羅馬國家建立在平民炸毀的血族制度的廢墟上
三 德意志國家是直接從征服廣大外國領土中產生的
四 關于國家起源的爭論
第二節(jié) 影響國家起源的要素分析
一 分工、交換和私有制的發(fā)展引發(fā)了氏族社會的分裂和解體是推動國家誕生的根本動力
二 氏族社會的管理組織淪落為維護統(tǒng)治階級利益的手段和工具是國家起源的政治要素
三 影響國家起源的宗教與文化要素
第三節(jié) 國家的階級本質
一 國家是進行階級統(tǒng)治的機器
二 國家是一種表面上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力量
三 國家是一種虛幻的共同體
四 關于國家本質的爭論:工具論與公共權力論
第四章 國家的類型與歷史演進
第一節(jié) 國家分類的依據和不同結果與馬克思的革命
第二節(jié) 國家的歷史演進
一 國家歷史演進的內容是從奴隸制國家到農奴制國家到資本主義國家
二 國家歷史演進的根本動力是生產力的發(fā)展,直接動力是階級斗爭
三 國家歷史演進的本質是生產方式的革命,形式表現(xiàn)為統(tǒng)治階級的更替
四 國家的歷史演進是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統(tǒng)一
第三節(jié)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國家的批判
一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國家批判的方法
二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國家批判的內容
三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國家批判的目的是實現(xiàn)無產階級的解放
第五章 國家的功能
第一節(jié) 國家的政治統(tǒng)治與社會管理功能
一 斯大林關于國家功能的劃分及其后果
二 國家的政治統(tǒng)治功能
三 國家的社會管理功能
第二節(jié) 國家功能的兩重性
一 國家功能的兩重性及其辯證關系
二 國家功能兩重性的歷史表現(xiàn)
三 國家功能的歷史變化及其本質
第六章 國家的消亡
第一節(jié) 關于馬克思國家消亡理論的不同理解
一 對馬克思國家消亡與無產階級專政思想的誤解與誤釋
二 庫諾對國家消亡理論的誤讀和誤釋
第二節(jié) 無產階級專政是國家消亡的過渡階段
一 馬克思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
二 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三 無產階級專政的經濟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公有制、國家形式是社會共和國
第三節(jié) 國家消亡具有歷史必然性
一 國家消亡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fā)展
二 國家完全消亡的基礎是共產主義的高度發(fā)達
三 國家伴隨著階級的消失而逐漸消亡
四 國家是自行消亡的
第七章 馬克思國家觀的當代意義
第一節(jié) 馬克思國家觀的理論意義
一 工具主義與結構主義之爭
二 從國家的相對自主性到自足的自主性
三 馬克思國家觀并未過時
第二節(jié) 馬克思國家觀的實踐意義
一 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是維護無產階級及其同盟者的利益
二 轉變國家職能:從管理到服務
三 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要配套進行
四 社會主義國家應該不斷創(chuàng)造國家消亡的條件
參考文獻
附錄 理論邏輯與問題意識:馬克思的國家觀革命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