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律發(fā)蒙》是明代名士蘭茂所著,系云南第一部用韻語寫成的聲律啟蒙讀物,它早于清代李漁《聲律啟蒙》約200年。從明朝成書至今,《聲律發(fā)蒙》計有七種版本出版發(fā)行。1987年,高玉亭先生將自己收藏的《聲律發(fā)蒙》與嵩明縣縣志辦董憲先生商量,甚感有將此書校注出版的價值,遂二人分工完成了《聲律發(fā)蒙》的初步校注。后來,巧遇嵩明籍王瑞啟先生、馬洪蒼先生談及此事,三人共商后認為蘭茂所著《聲律發(fā)蒙》是古代為幼童習詩作對的入門讀物,也是弘揚中華文化,宣傳嵩明的一件有益之事,故決定在原校注的基礎上,又分工認真對照原文,進行了數次核對修改。過程中,我們深感蘭茂的《聲律發(fā)蒙》不僅涉及音韻、格律方面的知識,而且書‘中還收入了諸多典故、成語及史實等,靠我們三人的功底很難校注正確,后專門請了云南師范大學中文系程地超教授對所形成的校注稿修改把關,于2012年11月審定完稿。《聲律發(fā)蒙》的作者蘭茂(1397-1476),字廷秀,號止庵,別號和光道人,是云南明代的醫(yī)藥學家,音韻學家,文學家和理學宗匠。他淡泊名利,隱居鄉(xiāng)間,懸壺濟世,教書授業(yè),著書立說。其雖身居南滇偏僻之鄉(xiāng),處于艱苦之境,仍在諸多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如他所著《滇南本草》就走遍云嶺大地,嘗盡滇中百草,歷經20余年才將此書寫成功。該書比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成書還早142年,蘭茂在醫(yī)學方面還編寫了《醫(yī)門攬要》等著作,為中華醫(yī)藥事業(y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蘭茂編撰的《韻略易通》也是從其設堂講學,教書育人的長期實踐中,將古代中國107韻歸并為橫有20聲母,縱為20韻的“新等韻圖”,這在中國音韻史上是從未有過的。為更通俗易懂地向學童傳授音韻知識,蘭茂又編寫了《聲律發(fā)蒙》一書,這部韻書語言精練,韻律鏗鏘,朗朗上口,為云南人克服地方方言,學詩作對提供了一本實用的工具書,在滇中廣受歡迎。“村塾啟蒙”幾乎人手一篇,為“滇人善對”做出了貢獻。蘭茂也因此名垂中國音韻史和漢語音史。此外,清末經濟特科狀元袁嘉谷尊奉蘭茂為“古滇真名士,玄壺老詩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