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通行本的基礎上,結合新出土文獻和*研究成果,從哲學的角度對《道德經》的文本加以調整和取舍,如從陳鼓應、劉笑敢等對文本的比較出發(fā),根據自然之意哲學的內在邏輯來對文本做出合理取舍??梢哉f,文本的存在形態(tài)(從原文到譯解)本來就應該是為了哲學思想系統(tǒng)服務的。歷史上流傳的和已出土的文獻當中,哪些文本的表達方式能夠*接近老子自然之意的意本論哲學系統(tǒng),就合理地取用哪種表達方式。所謂文本的內在合理性當服從于老子哲學之意本論體系的一貫性,而所謂文本的權威性,*后要讓位于文獻內在的哲學義理的一致性,因為哲學思想系統(tǒng)的一致性是理解和表達老子哲學*核心的部分,也就是對道的意本論詮釋。在這樣的一致性面前,《道德經》的各種版本,不論是通行本,主要的傳世版本還是*的出土文獻,都是輔助性的材料。本書在盡量保持通行本樣態(tài)的基礎上,選擇了能夠*合理表達老子哲學意本論核心思想的文本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