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jié) 中藥鑒定學的定義、任務 /2 
一、定義 /2 
二、任務 /2 
三、中藥基原考證 /3 
四、中藥品種鑒定 /3 
五、中藥質量鑒定 /4 
六、制定中藥質量標準 /4 
七、中藥資源保護與利用 /5 
第二節(jié) 中藥鑒定學的起源 /6 
第三節(jié) 中藥鑒定方法與中藥質量標準的發(fā)展 /10 
 
第二章 解表藥 14 
麻黃 /14 
荊芥 /16 
生姜 /17 
防風 /18 
桑葉 /19 
牛蒡子 /19 
蔓荊子 /20 
淡豆豉 /21 
升麻 /22 
葛根 /23 
紫蘇 /24 
柴胡 /25 
蒼耳子 /27 
 
第三章 清熱藥 29 
石膏 /29 
知母 /30 
梔子 /32 
黃芩 /33 
黃連 /34 
黃柏 /36 
牡丹皮 /38 
金銀花 /39 
連翹 /40 
龍膽 /41 
苦參 /43 
白薇 /44 
白鮮皮 /46 
板藍根 /47 
蒲公英 /48 
魚腥草 /50 
敗醬草 /51 
白花蛇舌草 /52 
射干 /53 
山豆根 /54 
 
第四章 瀉下藥 56 
大黃 /56 
芒硝 /59 
牽牛子 /60 
甘遂 /61 
商陸 /62 
京大戟 /63 
芫花 /64 
巴豆 /66 
千金子 /67 
火麻仁 /68 
郁李仁 /69 
番瀉葉 /70 
蘆薈 /71 
 
第五章 祛風濕藥 73 
威靈仙 /73 
豨薟草 /75 
桑枝 /77 
烏梢蛇 /77 
蘄蛇 /79 
雷公藤 /80 
獨活 /80 
川烏 /82 
防己 /84 
伸筋草 /85 
秦艽 /86 
木瓜 /88 
徐長卿 /89 
 
第六章 利水滲濕藥 91 
茯苓 /91 
薏苡仁 /92 
車前子 /94 
澤瀉 /94 
燈心草 /96 
滑石 /96 
 
第七章 化濕藥 98 
草果 /98 
蒼術 /99 
砂仁 /101 
厚樸 /102 
荷葉 /104 
廣藿香 /106 
 
第八章 溫里藥 108 
干姜 /108 
吳茱萸 /109 
附子 /110 
小茴香 /112 
草烏 /114 
花椒 /115 
 
第九章 理氣藥 117 
陳皮 /117 
青皮 /119 
木香 /121 
川楝子 /122 
枳殼 /123 
枳實 /125 
香附 /126 
 
第十章 消導藥 128 
山楂 /128 
神曲 /129 
麥芽 /130 
谷芽 /131 
萊菔子 /132 
雞內金 /133 
 
第十一章 驅蟲藥 134 
檳榔 /134 
使君子 /136 
榧子 /137 
鶴虱 /138 
 
第十二章 安神藥 139 
朱砂 /139 
磁石 /141 
牡蠣 /142 
龍骨 /143 
龍齒 /144 
紫石英 /145 
酸棗仁 /146 
 
第十三章 活血祛瘀藥 148 
川芎 /148 
乳香 /150 
沒藥 /151 
延胡索 /153 
五靈脂 /154 
丹參 /156 
牛膝 /158 
莪術 /159 
穿山甲 /161 
益母草 /162 
 
第十四章 止血藥 164 
三七 /164 
大薊 /166 
蒲黃 /167 
茜草 /169 
地榆 /170 
側柏葉 /171 
白茅根 /172 
槐花 /173 
白及 /174 
血余炭 /175 
 
第十五章 平肝息風藥 177 
珍珠母 /177 
蜈蚣 /178 
蒺藜 /180 
石決明 /181 
地龍 /183 
決明子 /184 
天麻 /186 
 
第十六章 化痰止咳平喘藥 189 
半夏 /189 
瓜蔞 /191 
桔梗 /192 
紫蘇子 /193 
百部 /195 
桑白皮 /196 
 
第十七章 補益藥 198 
黃芪 /198 
黨參 /200 
白術 /202 
山藥 /204 
甘草 /206 
當歸 /207 
肉蓯蓉 /209 
菟絲子 /211 
何首烏 /212 
阿膠 /214 
黃精 /215 
人參 /216 
 
第十八章 收澀藥 220 
五味子 /220 
烏梅 /221 
罌粟殼 /222 
訶子 /224 
肉豆蔻 /226 
赤石脂 /227 
山茱萸 /228 
海螵蛸 /229 
桑螵蛸 /230 
蓮子 /231 
芡實 /232 
 
第十九章 解毒殺蟲、止癢藥 234 
硫黃 /234 
雄黃 /235 
白礬 /237 
蛇床子 /238 
蜂房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