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外語英語讀物DNA是如何發(fā)現(xiàn)的 :一幅生命本質(zhì)的探索路線圖

DNA是如何發(fā)現(xiàn)的 :一幅生命本質(zhì)的探索路線圖

DNA是如何發(fā)現(xiàn)的 :一幅生命本質(zhì)的探索路線圖

定 價:¥69.00

作 者: 吳明 著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302483250 出版時間: 2019-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7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豌豆、果蠅、細菌和噬菌體被作為遺傳研究材料,經(jīng)遺傳學家、化學家、醫(yī)學細菌學家和物理學家各自潛心探索,一步步逼近了生命本質(zhì)——DNA分子。而探索DNA分子的世界科學中心在西歐與北美間來回變遷,于是此項研究吸引來100多位世界各路杰出的英才,甚至將量子力學創(chuàng)立者玻爾、薛定諤等也吸引過來了,就連愛因斯坦也曾在噬菌體研究中短暫停留過。這些人有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不同的專業(yè)背景,所以,他們顯現(xiàn)出了各具特色的研究風格、學養(yǎng)乃至行事之道,既有成功的經(jīng)驗,也有失敗的教訓,均值得我們后人借鑒和學習?!禗NA是如何發(fā)現(xiàn)的?:一幅生命本質(zhì)的探索路線圖 》適合于理科各學科及社會科學等諸多領域的廣大讀者研讀。

作者簡介

  吳明,1959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1969年開始從事微生物科技情報工作,曾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已出版《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學》(譯著)、《生物工程學: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在各種刊物上發(fā)表過80多篇論文及文章。

圖書目錄

第1章 經(jīng)典遺傳學家的探索 1

1.1 孟德爾和他的豌豆雜交試驗 2

1.2 摩爾根和他的基因?qū)W說 11

第2章 米歇爾的核素研究及其對化學遺傳論的思考 19

2.1 米歇爾其人其事 20

2.2 米歇爾的核素研究 22

2.3 米歇爾的失誤 25

2.4 后米歇爾時代——核酸的化學性質(zhì)研究 27

2.5 米歇爾對化學遺傳論的思考 29

第3章 醫(yī)學微生物學和細菌轉化實驗 32

3.1 格里菲斯的事跡 34

3.2 艾弗利和他的細菌遺傳轉化實驗 36

3.3 DNA的發(fā)現(xiàn)和艾弗利的審慎 38

3.4 諾貝爾獎的“雙重標準”和永久性“遺憾” 41

3.5 生長點是在舉步維艱中萌發(fā)的 43

3.6 艾弗利的影響力和查伽夫的巨大功績 44

第4 章 德爾布呂克和噬菌體研究組 54

4.1 玻爾互補論的影響力和德爾布呂克的事跡 55

4.2 多學科合作的雛形 58

4.3 如何選擇遺傳研究材料 70

4.4 微生物步入現(xiàn)代研究舞臺的歷程 70

4.5 從噬菌體研究組看到科學發(fā)展普通動力學要素 89

4.6 德爾布呂克對分子生物學的影響 103

第5 章 薛定諤和他的《生命是什么?》小冊子 107

5.1 薛定諤凡人逸事 108

5.2 從物理學層面討論“生命是什么?” 110

5.3 幾個有待商榷的問題 123

5.4 薛定諤對生物學的巨大貢獻 127

第6 章 DNA 雙螺旋立體結構模型的建立 130

6.1 威爾金斯的DNA 圖(A 型)和他的“煩惱” 132

6.2 弗蘭克林的DNA 圖(B 型)和她的不朽功績 136

6.3 遺傳學家走進了物理學實驗室——沃森的智慧和戲劇般成就 144

6.4 克里克其人其事 153

6.5 歡笑聲的背后 161

6.6 漫話DNA 分子的遺傳密碼 163

6.7 人類基因組計劃 167

6.8 芻議天才與基因 172

6.9 發(fā)現(xiàn)DNA 分子結構的多種途徑 173

第7 章 生物學文獻史的一大失誤和半普及刊物的作用 175

7.1 背景 177

7.2 生物學文獻史中的一大失誤 178

7.3 怎樣發(fā)表科學論文 184

7.4 半普及學術刊物的作用 187

7.5 科技情報爆炸期 188

7.6 信息學是“現(xiàn)代化”標志之一 190

第8 章 生物學與物理學的關系 192

8.1 物理學家眼中的生物學 194

8.2 X 射線衍射技術的起源和發(fā)展 199

8.3 物理學家向生物學轉移 205

8.4 物理學單行道跨入生物學和生物學巨大的包容性 210

8.5 物理學、數(shù)學以其優(yōu)勢支配科學數(shù)百年,如今受到質(zhì)疑 211

8.6 具有學科交叉性的現(xiàn)代生物學 215

第9 章 結構論和信息論分子生物學的三次會合 218

9.1 結構論和信息論分子生物學 220

9.2 第一次會合促成DNA 雙螺旋立體模型建立——遺傳工程誕生 223

9.3 第二次會合催生出了蛋白質(zhì)工程 225

9.4 第三次會合促成糖工程的研發(fā) 228

9.5 分化,綜合,再分化,再綜合是科學發(fā)展進程的歷史必然 233

9.6 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前景 236

第10 章 有待思考的幾個方法論問題 238

10.1 不同學科背景的合作范例 239

10.2 模型的直觀效應 239

10.3 學科單一和閉門造車導致敗北的典型 242

10.4 群體性文化底蘊深厚 243

10.5 運用了“社會工程學” 245

10.6 科研資源使用最佳化 246

10.7 破除學術界的潛規(guī)則 247

10.8 選擇課題的兩大誤區(qū) 249

10.9 科學源于求知,求知出自閑暇,閑暇始于富裕 250

10.10 科學生活中的另類“拐點”和科學家的“情商” 253

10.11 美妙的科學研究園 255

10.12 探索生命本質(zhì)DNA 分子歷程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262

第11 章 結束語 266

11.1 100 余年來遺傳學揭示的一些規(guī)律 267

11.2 已知活細胞內(nèi)有2000 多種化學反應,但還有2/3 我們尚未掌控 268

11.3 生物學研究的最終目的 270

11.4 生物學發(fā)展的啟示——學習歷史 273

參考文獻 275

后記 287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