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失靈后干預、政府失靈后再放任與“第三條道路”》卷中,作者認為,凱恩斯理論體系創(chuàng)立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確實是經濟學理論一場“哥白尼革命”;但由于其分析大前提真理性不足,完全缺乏市場結構制度根源分析,其所提出的國家持續(xù)赤字財政擴張干預政策藥方,則是根本錯誤的,存在一系列巨大缺陷,在短期成效昭彰,而在長期,則產生了負凈效應邊際遞增之極其深重的災難性后果。作者對“大滯脹”凱恩斯主義惡果機理進行了系統(tǒng)再演繹界說,初步提出了經濟運行分析七層次真理性大前提、八個必然邏輯結論,并對非完全競爭下國家—市場現實優(yōu)邊界進行了初步勘定,提出了經濟理論與政策主張的根本總邏輯,以及國家根本職責、基本職責和政策主張。 作者對“大滯脹”后崛起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核心理論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再演繹、再歸納、再評價、再界說。作者提出并界說了理論邏輯和應用邏輯一體化的、相對通用的簡單貨幣規(guī)則;認為拉弗減稅方法論邏輯根本缺陷之一在于:減稅收入—稅率彈性絕對值大于1充分必要邏輯前提不能確保成立;建立在“損害總邏輯”基礎上的科斯規(guī)范定理既反效率,又反公平,作者初步提出了基于初始產權權利的公平即效率真理觀,提出了負外部性下優(yōu)制度選擇三定理。 本卷較為深入系統(tǒng)地分析了世紀之交歐美尤其是克林頓新“第三條道路”理論。作者研究認為,第三條道路政策實踐的成功經驗及其嚴重教訓,帶來了關于市場—國家現實優(yōu)邊界的一系列思考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