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中國文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下文化模式研究:以金沙江畔為中心的社會組織的考察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下文化模式研究:以金沙江畔為中心的社會組織的考察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下文化模式研究:以金沙江畔為中心的社會組織的考察

定 價:¥75.00

作 者: 廖建新 著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20333023 出版時間: 2018-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7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下文化模式研究:以金沙江畔為中心的社會組織的考察》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研究視角出發(fā),以社會組織為主線,利用人類學的理論和方法,深入研究了我國金沙江畔一個地勢險要、民風剽悍區(qū)域的社會群體的文化風格?!吨腥A民族共同體意識下文化模式研究:以金沙江畔為中心的社會組織的考察》描述了“地緣關系”和“血緣關系”之間的二元關系,指出文化阻隔源于“地緣關系”,而“地緣關系”又自發(fā)形成“血緣關系”;《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下文化模式研究:以金沙江畔為中心的社會組織的考察》超出了利奇提出的“鐘擺模式”理論,提出“鐘擺模式”應該是動態(tài)中的“擺”和動態(tài)中的“平衡”相結合;《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下文化模式研究:以金沙江畔為中心的社會組織的考察》還認為,在“地緣關系”基礎上形成的“血緣組織”不能將一個區(qū)域內(nèi)的各種力量統(tǒng)一起來,將它們統(tǒng)一起來的應是代表公共利益和公共意志的政治組織,即國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下文化模式研究:以金沙江畔為中心的社會組織的考察》由七章組成,在遵循人類學整體觀的基礎上,運用了歷史分析的方法和綜合比較的方法進行研究與探索,是一部內(nèi)涵豐富兼具趣味性的學術著作。

作者簡介

  廖建新,1969年生,漢族,江西龍南人,法學博士,畢業(yè)于中山大學人類學專業(yè),律師?,F(xiàn)為江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和基礎教研部副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主持省部級課題4項、廳級課題5項,參與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研究,出版專著1部、主編教材1部,參編教材2部。在《西藏研究》《北方民族大學學報》《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20余篇。主要從事社會學與社會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及民商法領域的教學與研究。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一 研究緣起與問題意識
二 研究思路和研究意義
三 相關研究和學術史回顧
四 要解決的問題及主要內(nèi)容
第二章 三巖概況
一 康區(qū)的地域范圍和歷史源流
二 三巖的由來、區(qū)域與變遷
三 三巖的自然環(huán)境和資源
四 三巖人的物質(zhì)經(jīng)濟基礎
五 清朝末年三巖的政治管制
六 三巖人的風俗習慣
第三章 山巖鄉(xiāng):金沙江東岸的“戈巴”
一 山巖鄉(xiāng)概況
二 山巖人的“家”與“族”
三 “戈巴”的構成關系
四 “戈巴”的內(nèi)部組織與活動
五 民間沖突與民間談判
六 山巖“戈巴”與地方政府的認同
第四章 蓋玉鄉(xiāng):山巖人在降曲河畔的遷徙地
一 遷徙到蓋玉的山巖人
二 遷徙者的人口與家庭構成
三 遷徙者的社會組織和生計模式
四 蓋玉人和蓋玉“戈巴”
五 互動的原則
六 遷徙者對地方政府的認同
第五章 雄松鄉(xiāng):金沙江西岸的“帕措”
一 雄松概況
二 雄松人的“家”與“族”
三 “帕措”的構成關系
四 “帕措”的組織與活動
五 地方政府與“帕措”的認同
第六章 薩馬、登龍、莫洛:三巖外部與比較
一 頗具特色的三巖外部人群
二 比較
第七章 討論與結論
一 討論
二 基本結論
附錄一 田野調(diào)查問卷
附錄二 白玉縣司法局關于組織建立縣、鄉(xiāng)、村三級人民調(diào)解組織的通知
附錄三 甘孜州白玉縣計劃生育“少生快富”工程公示榜
附錄四 山巖、雄松親屬稱謂
附錄五 民國武成縣志(部分)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