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導論
THE FIRST PART 第一章 戰(zhàn)馬英雄 001
一、英雄史詩的概念 003
二、上古印歐史詩 007
三、中古歐亞史詩 015
四、戰(zhàn)馬英雄:游牧文化的原型范式 017
THE SECOND PART 第二章 太陽英雄 029
一、荷馬的悲哀:英雄史詩的再發(fā)現(xiàn) 032
二、《吉爾伽美什》中的文化哲學 035
三、英雄與太陽:求索原型結構 045
四、太陽英雄:定居文化的原型范式 054
第二篇 發(fā)掘
THE THIRD PART 第三章 重尋中國的太陽英雄 067
一、熟知:羿與太陽的對立性 070
二、真知:羿與太陽的同一性 073
三、幼子繼承:射日神話的原始蘊含 079
THE FOURTH PART 第四章 母題比較——羿史詩表層結構的復原 087
一、主人公的出場 090
二、主人公的罪惡 100
三、敵手與主人公的道德轉變 111
四、主人公誅妖怪立大功 119
五、主人公探求不死的旅行 123
六、主人公的儀式性死亡與復活 139
七、主人公得不死藥 144
八、主人公失不死藥 149
九、主人公的結局 153
第三篇 讀解
THE FIFTH PART 第五章 深層結構——羿史詩的原型讀解 157
THE SIXTH PART 第六章 循環(huán)模式——羿史詩的再讀解 167
一、龍鳳呈祥:循環(huán)模式與羿史詩的發(fā)生 169
二、太陽英雄型故事的普遍語法 179 第四篇 影響
THE SEVENTH PART 第七章 死亡意識與中國文化 187
一、死亡意識的跨文化發(fā)生 189
二、族類的不朽:儒家的“孝” 200
三、個體的精神不朽:德、功、言 203
四、加入循環(huán):道家的不死信仰 206
THE EIGHTH PART 第八章 帝王與太陽 213
一、“夔一足”的所以然 215
二、感生神話的邏輯 221
三、黃帝與神話的法典功能 229
第五篇 源流
THE NINTH PART 第九章 中國與巴比倫文化因緣 239
APPENDICES 附 錄 原始思維發(fā)生學研究導論 253
一、“原始思維”概念的語義界定 255
二、原始思維研究的方法論 257
三、原始思維研究的出發(fā)點和理論依據(jù) 260
四、原始思維與兒童思維 263
五、原始思維發(fā)生的建構階段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