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關于西江文化研究的思考
文/潘琦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原主席,廣西桂學研究會會長
第一章 品牌打造
南寧民歌節(jié)我們“鬧”出的那些事兒
文/陳曉玲原南寧市文化局局長,原南寧市文化新聞出版局局長
來賓市公共文化建設是如何成為國家樣板的
文/盤路航來賓市政協(xié)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博物館城——柳州的新名片
文/李義成柳州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文物科負責人
來賓市首屆紅水河文化藝術節(jié)回眸
口述/盤路航來賓市政協(xié)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整理/肖茂宣來賓市政協(xié)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
創(chuàng)建文化“三鄉(xiāng)”打造“七彩龔州”文化品牌
文/謝世團平南縣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主席
貴港市覃塘區(qū)打造“西江韻”文化品牌紀實
文/侯宣光責港市覃塘區(qū)委宣傳部副主任科員、理論股股長
第二章 自然人文
情系花山夢圓世遺——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紀實
文/陸桂芳崇左市文物管理局局長,左江花山巖畫管理中0主任
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地址公園建設紀實
文/阮正才桂平市委宣傳部理論股股長
銘記歷史砥礪奮進
文/蔣寧華南寧昆侖關旅游風景區(qū)管理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千年古廟盛世重光
文/莫揚傳梧州市政協(xié)委員,梧州市旅游發(fā)展委員會調研員
揚美村為歷史文化揚美
文/王宗駿江南區(qū)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
料神村歷史文化名村
文/馮志龍梧州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村鎮(zhèn)科科長
第三章 民族風情
守護精神家園助推民族瑰寶絢麗綻放——南寧“三月三”保護傳承工作紀實
口述/白幫良南寧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黨組成員、副調研員
整理/覃小瓊
打造民族文化體驗的“柳州模式”
口述/殷茁雄柳州市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會原主任
整理/韋春梅
情結武鳴“壯族三月三”
文/黃紹武南寧市武鳴區(qū)電視臺《武鳴時訊》副刊編輯
醉美風情在布林
文/陸錦侖原百色市文明辦主任,百色市右江區(qū)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主席
驚艷京華的廣西文化舟——2006北京·廣西文化舟活動側記
口述/朱創(chuàng)偉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整理/梁繼超廣西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辦公室主任
最美音畫走出國門——來賓市民族文化展演團赴韓演出紀實
文/羅江萍來賓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
第四章 “非遺”傳承
六堡茶香海內外
文/陳伯昌梧州市政協(xié)委員,六堡茶國際交流促進會會長
粵韻悠悠西江畔
文/潘康進梧州市政協(xié)常委,市政協(xié)聯(lián)誼委員會主任
天籟傳承二重奏
口述/溫桂元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馬山壯族三聲部民歌傳承人
整理/藍運群馬山縣文化館群文助理員
盡職盡責讓歷史走向未來
口述/零錫耿原馬山縣文化局局長,國家三級編劇
整理/藍運群馬山縣文化館群文助理員
馬山會鼓頌盛世
口述/韋建廷馬山縣壯族會鼓傳承人
整理/黃金民馬山縣政協(xié)經科文誼委員會副主任
羅丹馬山縣政協(xié)經科文誼委員會主任
炮震千山龍興業(yè)
文/鄒玉特賓陽炮龍非物質遺產傳承人
壯錦織就別樣春
文/譚湘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賓陽縣壯錦織錦工藝傳承人
第五章 社會文化
文學桂軍新生代綠城作家群
文/潘琦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原主席,廣西桂學研究會會長
西江文化考察雜記
文/潘琦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原主席,廣西桂學研究會會長
生長的城市文化社區(qū)——南寧博物館建設紀實
文/張曉劍南寧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副調研員,南寧市博物館館長
凝固的工業(yè)歷史——關于柳州工業(yè)博物館設計和建設的若干回憶
文/黃勁柳州市政府發(fā)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把歷史的內容還給歷史——《百色起義》創(chuàng)作札記
文/侯堉中廣西電影制片廠原副廠長
舞劇《媽勒訪天邊》是這樣煉成的
口述/陳曉玲原南寧市文化局局長
雷務甲原南寧市藝術劇院院長
李紫君南寧市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整理/邱可安蒙麗冰
桂學:打造廣西人的文化自信
文/陽崇波廣西桂學研究會副秘書長
奇山秀水畫風流——漓江畫派促進會成立十二周年工作紀實
文/韋俊平廣西藝術學院副院長,漓江畫派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用畫筆把廣西故事講到世界五大洲
文/吳學斌中國致公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委員會副主委,世界華人書畫學會副主席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