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研究背景
1 “費時低效”論、“聾啞英語”論與“聽說領先”論
1.1 “費時低效”論
1.2 “聾啞英語”論
1.3 “聽說領先”論
2 國家大綱的幾次修訂
2.1 第一次修訂
2.2 第二次修訂
2.3 第三次修訂
3 國內英語教學目前依然面對的問題
3.1 官方的分析
3.2 學界的分析
4 國內學者提出的改革措施
4.1 微觀層面對策
4.2 宏觀層面的對策
5 大學英語四級、六級考試與大學外語教學效果評估
5.1 對四級、六級的批判
5.2 大學外語教學效果評估
6 對“知識無用”論與“工具論”的批判
7 結語
第2章 ESP的起源與發(fā)展
1 ESP的緣起
2 EAP的出現
3 EAP的影響因素分析
3.1 社會因素
3.2 語言學理論的發(fā)展
3.3 教學環(huán)境因素
3.4 學生因素
4 ESP發(fā)展的五個階段
4.1 語域分析階段(register analysis)
4.2 修辭或語篇分析階段(1Rhetorical 0r Discourse Analysisl)
4.3 目標情景分析階段(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或需求分析階段(needs analysis)
4.4 以技能和策略(skills and strategies)為中心的階段
4.5 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法(A learning-centred approach)
5 結語
第3章 ESP的定義、特征與類別
1 ESP的定義
2 ESP的特征
3 ESP類型
4 結語
第4章 ESP爭議焦點
1 ESP存在理據之爭
2 ESP核心術語界定之爭
2.1 ESP為何“特殊
2.2 專業(yè)知識與特殊語言
2.3 語言共核
2.4 特殊用途與讀寫能力
3 ESP教學內容的“寬”“窄”之爭
3.1 “語言共核”“寬角觀”能回避ESP的專業(yè)內容嗎
3.2 如果沒有“專門語言”,“專門用途”是否還存在
3.3 ESP教學主體
4 大學英語屬性之爭:基礎英語、通識英語還是ESP
5 學術寫作技能訓練與思辨能力培養(yǎng)之爭
6 國內大學專業(yè)教學語言——英語還是漢語
7 ESP起始點之爭
8 教學法之爭:過程教學法還是產品教學法
9 結語
……
第5章 ESP的三大原則
第6章 國內外內容依托式教學研究概述
第7章 CBI教學模式設計
第8章 “讀寫說一體化”ESP自主學習模式構建
第9章 國內大學ESP開課起始水平研究
第10章 國內二語學習者詞匯聯想與隱喻理解能力研究
第11章 詞匯閾限假設與大學外語CBI教學起始點研究
第12章 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需求分析
第13章 基于產出導向法的CBI教學實驗研究
第14章 管理英語CBI模式評估
第15章 通識英語教育的設想
附錄
參考文獻
術語對照表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