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世的《孟子》大概有四個系統(tǒng):白文本、單經注本、經注附釋文本、注疏合刻本。這次影印的《續(xù)古逸叢書》本《孟子趙注》,其底本是清內府藏宋蜀刻大字本,屬于“單經注本”系統(tǒng)。宋蜀刻大字本《孟子趙注》被認為是南宋孝宗時期刊刻的,其字體碩大古勁,極具張力,與浙本字體的醇厚、建本字體的精致顯然有別。內容方面,經學者比對,宋蜀大字本《孟子趙注》與存世的其他幾種宋元本并不存在繼承關系,在判定異文方面有著重要價值。再者,這是目前可見的*一部單經注本《孟子》,其在文獻學上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民國年間,上海商務印書館的張元濟等主持《續(xù)古逸叢書》的影印時,采用了當時通用的石印技術?!独m(xù)古逸叢書》本《孟子趙注》是張元濟等借清宮收藏的宋蜀大字本進行影印的。后來清宮所藏的這套宋蜀大字本的《孟子趙注》不知所蹤,因此《續(xù)古逸叢書》本的《孟子趙注》成為現(xiàn)存*可信的版本,故選擇此版本進行影印。經書佶屈聱牙,殊難卒讀,一般須輔以傳、注等文字,方能準確理解其本意。單注本既保留了*重要的“注”,又省去了許多復沓的解釋文字,眉目清晰,便于閱讀。本書以享有口碑的《續(xù)古逸叢書》影宋蜀大字本為《孟子趙注》底本,單面影印,可謂后出轉精也。書后附《士禮居叢書》本、《通志堂經解》本《孟子音義》,及孟心史撰《宋槧大字本孟子校記》。書前蔣鵬翔撰《影印說明》及《校記》之后王耐剛撰《后記》,對此書的版本、內容、價值及刊布情況進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