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歷史的足跡(1992—2012) \n
第一章 高速增長期(1992--1996) \n
第一節(jié) 改革的重啟:1992年 \n
第二節(jié) 執(zhí)行約法三章:1993年 \n
第三節(jié) 五大改革聯(lián)動:1994年 \n
第四節(jié) 貫徹落實“五法一決定”:1995年 \n
第五節(jié) 軟著陸:1996年 \n
第二章 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期(1997—2002) \n
第一節(jié) 亞洲金融危機爆發(fā):1997年 \n
第二節(jié) 金融風險加速顯化:1998年 \n
第三節(jié) 經濟增長繼續(xù)回落:1999年 \n
第四節(jié) 千年之交:2000年 \n
第五節(jié) “十五”規(guī)劃開局之年:2001年 \n
第六節(jié) 經濟增速回升:2002年 \n
第三章 再回高位運行平臺(2003--2007) \n
第一節(jié) 房市大牛之年:2003年 \n
第二節(jié) “一行三局”共簽合作備忘錄:2004年 \n
第三節(jié) 金融生態(tài)環(huán)境全國排名第二:2005年 \n
第四節(jié) “十一五”規(guī)劃開局之年:2006年 \n
第五節(jié) 股市大牛之年:2007年 \n
第四章 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期(2008--2012) \n
第一節(jié)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2008年 \n
第二節(jié) 危機影響加深:2009年 \n
第三節(jié) 經濟增速回升:2010年 \n
第四節(jié) 經濟增速再度回落:2011年 \n
第五節(jié) 經濟增長見底:2012年 \n
第二部分 實踐的探索 \n
第五章 金融科技引領 \n
第一節(jié) 信息采集理念的革命 \n
第二節(jié) 支付清算效率的提高 \n
第三節(jié) 行政效能的革命 \n
第四節(jié) 普惠金融的技術路徑 \n
第六章 反金融脆弱性 \n
第一節(jié) 創(chuàng)建金融安全 \n
第二節(jié) 打造良好金融生態(tài)環(huán)境 \n
第三節(jié) 區(qū)域金融穩(wěn)定協(xié)調機制 \n
第四節(jié) 不良貸款證券化的探索 \n
第七章 組織蝶變 \n
第一節(jié) 寧波銀行一kff.h之路 \n
第二節(jié) 鄞州農村合作銀行的組建 \n
第三節(jié) 股權投資的試點 \n
第四節(jié) 國家高新技術金融企業(yè)的形成 \n
第八章 外匯政策先行先試 \n
第一節(jié) 搭建交易平臺 \n
第二節(jié) 支持走出去外匯政策體系創(chuàng)新 \n
第三節(jié) 跨境融資的實踐 \n
第四節(jié) 精準化管理的探索 \n
第三部分 理性的思考 \n
第九章 結構紅利論 \n
第一節(jié) 什么樣的結構是好結構? \n
第二節(jié) 資金的結構優(yōu)化功能為什么不一樣 \n
第三節(jié) 對結構優(yōu)化的作用金融為什么不如 \n
第四節(jié) 結構紅利論意味著應該怎么辦? \n
第十章 對稱金融論 \n
第一節(jié) 什么叫對稱性金融? \n
第二節(jié) 如何計量金融對稱指數? \n
第三節(jié) 對稱金融為什么可以提高TFP? \n
第四節(jié) 如何提高金融對稱指數? \n
第十一章 金融反鎖定論 \n
第一節(jié) 結構調整為什么這么難? \n
第二節(jié) 導致產業(yè)鎖定的原因是什么? \n
第三節(jié) 如何解除產業(yè)的鎖定? \n
第四節(jié) 金融如何反鎖定? \n
第十二章 貸款效率論 \n
第一節(jié) 如何觀察貸款效率? \n
第二節(jié) 貸款效率為什么下降? \n
第三節(jié) 有哪些因素影響了貸款配置效率 \n
第四節(jié) 如何提高貸款效率? \n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