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東藩(1877-1945),浙江蕭山人。1890年(光緒十六年)考中秀才。1910年赴北京朝考得中,分發(fā)福建,以知縣候補,因不滿官場惡習,于1911年稱病歸里。其后長期以寫作和在小學教書為生。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他不愿意在日寇的刺刀下生活,輾轉避難,顛沛流離,逝世于抗戰(zhàn)勝利前夕。蔡東藩是愛國者,他為武昌起義、共和初建興奮過、歡呼過,但不久即遭逢袁世凱竊國。蔡東藩幽憤時事,立志“借說部體裁,演歷史故事”,以歷史小說作為救國工具。自1916年至1926年的十年間,他夜以繼日,筆耕不輟,陸續(xù)寫成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十一部,以小說形式再現了上起秦始皇,下訖民國的兩千多年間的中國歷史,加上另撰的《西太后演義》,總計約七百余萬字,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的歷史演義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