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是中國一部編年體通史,其內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囊括了十六朝、一千三百多年的史實,并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后梁紀》(六卷)、《后唐紀》(八卷)、《后晉紀》(六卷)、《后漢紀》(四卷)、《后周紀》(五卷)。加在一起,共有294卷,其中數隋唐五代的部分所占比重大。 \n《資治通鑒》全書約300萬字,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內容涵蓋了政治、軍事、民族、經濟、文化、人物評價等多個方面。其所取材料除了正史以外,還有不少稗官野史、百家譜錄、正集、別集、墓志、碑碣、行狀、別傳??周密而完備。和司馬光一同編寫該書的劉攽、劉恕、范祖禹都是當時著名的歷史學家,其中劉攽負責戰(zhàn)國、兩漢部分;劉恕負責三國、南北朝部分;范祖禹負責隋、唐、五代部分。他們對浩如煙海的資料進行辨析、選擇,然后再交由司馬光取舍要點、編輯定度,制成初稿。這樣,在保證全書內容的豐富性和準確性的同時,又讓彼此獨立的材料系統(tǒng)化。 \n